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所必须的。但是,在实践中的“双语”教学的开展大部分只是在中小学阶段进行,而忽视了语言学的最佳时期——学前期幼儿的“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要使民族地区幼儿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开展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幼儿;“双语”教学
  语言能力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而在民族地区,幼儿大多从小学习和使用民族语,刚入园时几乎无法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极大的制约了幼儿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下面就本人对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及措施。
  一、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的内涵
  “雙语”教学是指在幼儿园中,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以本民族语言为切入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以促进幼儿在本民族语言初步掌握的基础上,逐步学习与掌握第二语言的一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特殊教学活动。
  二、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民族幼儿园教师在“双语”教学目标的认识上存在偏差。首先,在设置目标时,其意图指向学好汉语、提高汉语水平,而非旨在增进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交流;其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较少考虑幼儿的自身需要、实际水平和原有基础;此外,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还缺少灵活性,过于注重目标的预设性。
  (二)合格“双语”教师紧缺
  作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教师,要能理解、掌握并运用民族语言的基本知识;“双语”教师也要有较强的汉语知识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此外,还要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各自的历史、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符合这种能力的“双语”教师少之又少,就我所了解的A园来讲,全园共有教职工27名,其中藏族教师20名,汉族7名,但藏族教师中能听懂并且会讲藏语的教师只有7名,剩余的藏族教师仅仅懂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藏语,与一部分幼儿家长沟通困难,再加上汉语教师根本不懂藏语,这使不懂汉语的藏族幼儿在语言学习上产生极大障碍。
  (三)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双语课程结构与教学活动程序。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是县级及一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汉语教学偏向,幼儿园内要求全园教师讲普通话,这使一些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幼儿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会引发幼儿的心理焦虑而不想来幼儿园;二是一些乡村或牧区幼儿园的藏语教育偏向,幼儿园教师以藏语老师为主,加上幼儿对汉语的一无所知,只是以藏语教学为主,这不仅会使幼儿缺失了学习汉语能力的最好时机,也同样对藏区幼儿以后上小学与老师的交流带来障碍。
  三、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发展的建议
  (一)确立科学的“双语”教学目标
  要确立科学的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目标,首先,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其次,在确立“双语”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第三,在确立“双语”教学目标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意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紧密结合。
  (二)建立一支具备良好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双语师资队伍
  “双语”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成效。在社会层面,政府要增加每年度幼儿教师的招收名额,要改革学前教育招生制度,并提高民族地区及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留住幼儿师资人才。在教师自身层面,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水平,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即具有较高的双语教学水平,熟悉并熟练使用民族语言和汉语,加深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的认识;并且要在实践中通过积极自律、常常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双语”均衡发展
  从个体言语发展历程来看,3~4岁的幼儿,能轻松掌握世界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当幼儿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后,再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时,就会出现困难,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时越容易受到母语语音的干扰。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鉴于幼儿最初入园时存在入园焦虑,而且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班连母语表达都不清楚,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应采取母语为主,逐步渗透汉语日常的方式,以改变目前母语或汉语的单一语言教学模式。
  第二,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语言发展能力,幼儿园在开展各种领域活动时要做到母语和汉语均衡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以保证幼儿能够同时习得两种语言,获得两种语言的机会和能力。
  第三,大班幼儿已基本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言,幼儿园在开展各领域活动时,可以以汉语为主,使大班幼儿在园大部分时间浸泡在汉语的环境中,为其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同时,加深母语的教育活动,保持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在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其它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民族地区推行民族语和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邵明星.少数民族幼儿园民汉双语教学实施问题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7.
  [2]捌马阿末.藏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困境及突破[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岳玉阁,陆开悟.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双语”教学初探[J].河西学院学报,2012,06.

相关热词搜索:学前 双语 我见 民族地区 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