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浇灌,用爱洗礼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武威市天祝县南街社区,有一个4口之家,这个家里有3名党员,两名大学生。丈夫蒋海滨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妻子刘玉香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家庭,两个女儿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结婚多年来,蒋海滨夫妻二人一直很和睦,对孩子的教育也颇有成绩,是大家眼里的“模范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不向对方红脸,凡事都是彼此体谅,和颜悦色地商量。作为妻子,刘玉香全力支持丈夫的教育事业,一直都是蒋海滨最坚强的后盾。自从孩子入学的那一天起,刘玉香就承担起了繁重的家务,洗衣做饭、送孩子上学,每日奔波在学校与家之间。后来,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身患疾病的她又去学习了缝纫技术,贷款开了一家缝补店,以贴补家用。两个女儿从小就理解父母的艰辛,她们勤俭节约,从来不乱花一分钱。生活虽然艰辛一些,一家人却其乐融融。
  对于蒋海滨夫妻二人来说,两个女儿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
  1989年,蒋海滨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边远学校,这一干就是25个春秋。25年里,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蒋海滨都坚持每天读书,读书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读书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断的积累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理解了很多道理。正因为这样,在有了两个女儿后,我就慢慢引导她们去阅读,我知道这对她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蒋海滨说。
  对于蒋海滨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的方法也都各有不同。他说:“两个孩子小时候爱看书,我就常常买各种书让她们阅读,偶尔我们也会讨论阅读的内容,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分享阅读的体会。周末、假期我们也会玩一些‘语文游戏’,如成语接龙、文字迷宫等。我想让孩子们明白,学习不再是任务、负担,而是参与式的游戏,是舒适快乐的。”
  2002年秋天,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蒋海滨举家搬迁到了天祝县城。由于经济拮据,他们租住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除了一张床和一张供学习用的方桌外,小屋里再无其他家电。
  即使如此,书籍依然是这个家庭的必需品。闲暇时,蒋海滨就带着孩子们逛书店,用一点一点省下来的钱买书。他引导孩子们广泛涉猎,从世界名著、国学经典到天文地理等各类图书,孩子们都孜孜以求。
  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两个孩子从小学就以读书为最大的兴趣爱好。孩子们上初中后,蒋海滨夫妇更是节省其他开支,坚持每年订阅一些文学类的报刊杂志,让孩子们能读到好文章。书籍是这个家庭最珍贵的财富,读书开拓了眼界。饭桌上谈论诗词歌赋、探讨时事政治、回望历史事件,成了这个家庭的常态。
  蒋海滨常常教肓孩子们要做一个有“根”的人。有了根,才能立得稳;有了根,才能行得正;有了根,才能不忘根。每年寒暑假,他和妻子都要带孩子们到老家住一段时间,锄草、收割、挑水、煨炕,這些细碎的农活,孩子们却干得很开心。蒋海滨想要孩子们体会到父辈的不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能吃苦,不忘本”的品质,时至今日,身在外乡的她们,不忘乡情,经常挂念老家的人和事,孝心与关怀似流水一样,不知不觉间传承了下来。知道了感恩,懂得了付出,根,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悄悄地扎了下来。
  2011年,长女蒋筱青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次年,妹妹蒋筱娟以天祝县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上了大学后,两个孩子依然勤奋学习,坚持读书。后来又相继考上了研究生。蒋海滨本人被评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育工作者。
  家庭是一所永久性的大学,没有学制,父母既是永不下岗的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同学和朋友。家庭和谐,全靠经营。孩子的教育,沟通为先。蒋海滨说:“作为父母,除了尽职尽责,扮演好自已的角色外,多鼓励,少批评,换位思考很重要。孩子的成长、成功、成才和习惯、自信、目标十分重要。”
  他们家的家训是“容恒”。容,是宽容,包容,有容乃大;恒,是坚持,坚守,锲而不舍。容恒就是既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也要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有向心力的家庭,即使一路多风雨,他们终究能迎来绚烂的朝霞,父慈子孝,笙磬同音,你温暖我,我搀扶你,一家人一颗心,才能走向枝繁叶茂的明天。

相关热词搜索:浇灌 洗礼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