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在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失调、思想僵化、制度缺失、专业化素质不高、政策执行不力、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依旧存在。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必须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生态环境;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2.032
  1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概述
  “十三五”规划的开篇就指明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及中国农村发展的定位、主线及重点。只有农村发展得好,国家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表明“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是实现“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
  2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的发展体制机制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效益低、政府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不足等。一方面,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保障,政府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资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没有为农村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民自身又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导致我国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处于不利地位,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3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且从业人员多,小农经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对其他产业较低,且从业人员很少,农村工业化水平发展较低,无法实现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建设;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也较弱,制约经济发展由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农为主的生产模式,导致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畸形状态。
  3.2 农村劳动力专业化素质不高
  我国农村地区的政府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很少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偏远地区更是如此。农村人口接受教育条件有限,文化水平相对落后,虽然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依然无法改变农村的面貌。
  3.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农民对先进科学的态度极其谨慎,导致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难以投入到农村发展中去,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迟迟未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错失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时机。
  3.4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政策时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导致城乡经济在发展中出现失衡现象,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并没有将农村经济作为发展的重点,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缺乏政策支持,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始终无法摆脱落后面貌。
  3.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农田的不合理灌溉施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秸稈焚烧、农村耕地流失和水资源浪费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肆意偷伐,导致土地沙漠化和大量的水土流失,农村工业污染及城市“三废”向乡村转移,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据我国遥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土流失国土面积约占世界总量的两成,而水土流失致使大量的肥料养分也跟着消失。另外,我国的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每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同时,管理不善让大量的草场出现退化的现象,水质、耕田的污染也阻碍了农村进步的脚步。
  4 改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协调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助推产业升级。新常态下,必须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道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协调各产业发展方式。
  4.2 着力提升劳动者专业化素质
  国家政府机构应该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努力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添力量,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3 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坚持“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运用新兴的“互联网+”渠道如淘宝、京东、苏宁等购物平台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实施相关科技计划,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技推广投入,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4.4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吸引外资,扩大本地区的发展前景,发展龙头企业,逐渐形成农业产品的一条线经营。政府应当按照国家“三农”政策的要求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完善各种惠农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因地制宜的方针政策,实现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为此需要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和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4.5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当前农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这样的发展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是有效的、正确的。
  5 结 论
  当农村经济的发展向着更加科学的道路,提出更加因地制宜的政策方针,将会有更多“温州模式”“晋江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涌现出来,中国农村经济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侧供给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决定当代中国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只有农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中国经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提升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贵宸.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叶兴庆.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3]张一泓.新常态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7,28(19).
  [4]邢俊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势与政策取向[J].中国农村经济,1998(63).
  [5]耿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
  [作者简介]万栗江(1999—),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农业大学;谭丹(1996—),女,汉族,重庆璧山人,江西农业大学;杨嘉雯(1996—),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江西农业大学;曹燕(1996—),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之路 常态 中国 农村经济发展 探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