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气改变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当天气改变历史篇一:2014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

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

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1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

第 2 页 共 39 页

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第 3 页 共 39 页

第 4 页 共 39 页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第 5 页 共 39 页

当天气改变历史篇二:北京雾霾天气探讨

2013高考历史热点:北京雾霾天气探讨

一、热点背景:2013年1月27日,第四次雾霾侵扰京城,10时空气质量实况监测显示,城区、郊区空气质量指数A Q I均在200以上,为五级重度污染。

1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也引发了人们的“空气焦虑”。

专家表示,持续雾霾污染天气与冬季多雾有关,但根本原因则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燃煤、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城市人口密集等因素加剧了冬季空气质量恶化。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24日说,PM 2 .5治理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力度治理。

二、历史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范围:

1、道家(无为)、儒家思想(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2、建国后的50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

世界近现代史范围:

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2013年高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用生态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站在整体史的高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三、考点拓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而这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

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用能源替代了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火车跑起来、轮船航起来!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二者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每一次利用能源范围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率更大的喷气式飞机、液体助推剂火箭等被发明出来,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人类的能源革命从煤炭、石油进展到利用核能,工业革命也从能源革命向原材料革命、化学革命等诸多方面扩展。

(2)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少数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阶段。

目前,对生态文明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科学定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生态文明一方面是弘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要抛弃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包含了技术、文化习俗、法律制度、政治结构等方面。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01.《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 A

A.古代不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 B.古代人民提倡不要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

C.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反映了古代人民已经具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0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

当天气改变历史

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03.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B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04.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D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05.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D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 ②化工业兴起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越来越多地对自然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①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酸雨现象

②工厂里高耸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③废旧的电子产品释放的辐射严重就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7、、1962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札人忧天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8、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下图(机器时代的“享受”)主要反映了:

A、轮船的发明推动了水上运输事业的发展B、英国有钱人生活奢华、追求时尚

C、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D、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民众的生活

二、材料题:

9、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 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1)根据材料1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2:据新华社内罗毕2月12日电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1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2)材料2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

材料3: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

材料4: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

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 《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

(4)材料4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

【试题解析】本题以生态史观立意,以上海世博会热点切入,涉及中国城市近代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很具现实性。材料1归纳的主题都涉及环保问题,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材料2中阿希姆?施泰纳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环保意识,应从城市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变化,而生活品质更美好则与环保密切相关的角度阐明。注意观察材料3地图,可以从城市的分布的地域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中国近代城市化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特点。根据材料4可直接归纳出曼彻斯特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曼彻斯特的发展变化正是在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化的方向,值得各国借鉴。

【参考答案】(1)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 人类生活品质与环境的关系

(3) 东部沿海、沿江地带城市化程度高,中、西部城市化程度低。近代城市化程度整体上较低,且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4分)

我国东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是资本主义侵略的主要地区和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源地,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人们的思想意识更新快。(4分)

(4) 变化一: 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工业革命以后变为世界棉纺织中心,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现在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

变化二: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保留着优美的乡村环境,工业革命后环境遭到破坏,随着曼彻斯特经济结构转型,环境得到改善,目前成为世界最佳体育城市。

曼彻斯特从传统的工业化城市转变为多元化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是全人类的财富,值得借鉴。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

当天气改变历史篇三:2015年3月2015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广东版)文综卷(正式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 1.建国初期修建的兰新铁路最终未能通过西宁,现在的兰新高铁经过西宁,什么因素的改变得以实现()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科技

【学科网学易大联考】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广东卷】

文科综合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学科网大联考命题中心

2.不属于兰新高铁带来的影响是() A.优化西北省区之间的交流环境 C.促进沿线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

B.拓宽沿线省区天然气运输通道 D.大大提高出疆通道的运输能力

读世界某区域年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4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奥伊米亚康气温明显低于圣彼得堡的主要原因是()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

A.海拔高,气温低 B.纬度高,太阳辐射弱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冬季受来自极地冷气团控制 D.受寒流影响明显 西北地区首列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这是中国首条穿越高海4. 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底部与地面最少有近1米的间隔,其原因是() 拔、高寒、干旱地区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1-2题。

A.防止流动沙丘掩埋房屋 B.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 C.多发地震,抗震能力强 D.防止室内热气会融解冻土地基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5-6题。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5.对该城市人口增长分析不准确的是()

A. 人口再生产类型现已进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率”的阶段。 B.在2000年后人口增长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C.在经过80年代生育高峰之后,从90年代开始自然增长进入低增长阶段 D. 哈尔滨城区人口最多时期是1985年—1990年之间 6.针对该城市未来5年人口增长情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向国外移民 B.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A.甲地B.乙地C.丙地 D.丁地

2015年3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绿色化”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这是十八大提出C.推行鼓励生育政策D.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又加入了下图为某大企业不同生产部门在某城市布局区位指向示意图,图中同心圆由外到里依次是周“绿色化”,这是“四化”变“五化”。“绿色化”在经济领域,它是一种生产方式——“科技含量边县、中心城市和市中心,读图完成7-8题。

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绿色经济的是()

A.大力发展有机农业B.向外国出口垃圾 C.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 D.大力开发风能资源

市中心

11.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

①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 ②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④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钱穆在《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一文中认为:“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变通,

7.甲、乙、丙对应的部门分别是()

但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A.管理和研发部门 核心生成部门 次要生成部门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制度”指的是()

B.核心生成部门 管理和研发部门 次要生成部门 A.分封制B.行省制 C.封建帝制 D.科举制 C.管理和研发部门 次要生成部门 核心生成部门 13.下面是唐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统计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D.次要生成部门 管理和研发部门 核心生成部门8.乙部门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生成协作条件和交通B.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C.劳动力素质和信息通达度 D.原料供应和市场距离

9.2015年3月上旬,一部反映雾霾天气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受到众多人的关注,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气象条件起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某地最低月平均气温等温面空间分布图,图中最容易《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①南方水利建设的数量远高于北方 ②南方常见小规模的水利工程,而北方常见的是大工程 ③对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④唐后期南方经济开始飞跃式发展,超过了北方

第3页 共14页◎第4页 共14页

A.①③ B.①② C.②④D.③④

14.《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据此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 )

A.提倡仁政

B.重义轻利C.三纲五常D.轻徭薄赋

15.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之初:“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据此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A.万民法应兼顾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B.罗马法是古代西方最完美的法典 理解是( )

A.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C.罗马法成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D.万民法是古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

B.一五计划期间各项工业均迅速发展

16.在尼采看来,现代世界的根源可一直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开始了某种全新的东西,他并不是C.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存在的,而是一个象征。这里所说的“象征”指的是()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就较为突出

A.智慧的化身 B.哲学上发现了“自我”2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中载“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当时流传着一个故事:当苏维埃政府粮食C.道德的楷模 D.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

部长把一列火车的粮食运至莫斯科向列宁汇报时,因饥饿而昏倒。”下列关于此情况的说法正确的17

.许知远在《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认为:“??最终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崩溃的是()

临界点,它无情地证明了之前那一代中国精英的努力不过是暂时延缓了它的寿命,最终证明了挽A.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十分的恶劣

救的速度早已追不上衰败的速度。”其中的省略出与“精英”分别指的是()

B.面对着当时的恶劣情况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鸦片战争地主阶级抵抗派 B.义和团运动维新派C.其根本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经济的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 D.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造成的

18.钱玄同曾以赞佩的口吻说:“他读史与观世,有极犀利的眼光,能揭发中国社会的痼疾,如《狂23. 漫画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认真阅读下列漫画,对漫画实质解读正确的是()

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小说及《新青年》中他的《随感录》所描写所论述的皆是,这种文章,如良医开脉案,作对症发药之根据,于改革社会是有极大的用处的。”这是在赞扬()

A.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思想B.陈独秀组织发起的文学革命 C.胡适在新文学革命上的贡献D.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19.“英国人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把‘暴力革命’和‘激进主义’的观念传播像欧洲的时代,

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下列能够体现“自己的方式”的史实是( )

A.美国肆意破坏世贸组织原则 B.中国无法享受世贸组织待遇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世贸组织始终体现霸权主义 D.中国产品无法进入世界市场

C.建立现代工厂制度D.1832年的议会改革

24.2015年2月27日人民币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475。而2015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20.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190元。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的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新发展的里程碑。”的表现是()

影响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1.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各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情况。对该表格最恰当的

第5页 共14页 ◎ 第6页 共14页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29.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倡议举办公开辩论会,将辩论会的主题定位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引起会员国的共鸣。中方确定这一主题是基于()

A.《联合国宪章》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2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正在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采用了多轮评选,竞争性谈判的方式招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 C.促进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商引资,有中外数百家企业参与竞逐。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有利于()

30. 2014年12月5日,文化部正式启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32批艺术A.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去,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家采风小组,深入近20个省区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艺术采风和体验生活。举办这一活动()

B.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平等地位 ①是为了在交流中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文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C.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③能够促进艺术家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④有利于创作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 D.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向河南、31.2014年12月23日,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思南这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移民拆迁安置近42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万人,受益人口4.38亿人。这一宏伟工程的成功是由于()

民族英雄。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供给仪式()

A.发挥了市场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抵制日本文化,遏制军国主义复苏 B.工程区域内群众的局部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力量

C.该工程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 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腾讯网等网站,发起“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及建议。作为3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电子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在网公民,我们应该()

上抢“电子红包”玩转了别样的年味。有人说,网络红包的走俏,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活力,满足A.踊跃参与活动,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了人们情感和商家营销的多重需求。也有人说,红包毁了这个春节,这个年过的不太好。对网络B.积极建言献策,让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 红包的不同看法表明()

C.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多种方式广泛汇聚民智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有序进行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监督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28. 某校政治兴趣小组就“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问题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讨论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的是()

33.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①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②保证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③民族团结是平等的基础 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第7页 共14页◎第8页 共14页

②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③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两年多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画面,在全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据此回答34-35题。

34. 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材料二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树立宪法权威,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别从党、政府、公民视角分析如何树立宪法权威(12分)。

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告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为实现“强国梦”孜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孜探索。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着“中国梦.强国梦”为主题,通过上网、微信查阅资料搜集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 ④坚持多元化指导,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经济转型 .面对新常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告别了30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突出表现为:一、生产结35.上述材料中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动力;二、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收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自强不息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重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动力结构中中国经济将从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新常态下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运行。(8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一带一路.转变新思路

注意事项: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成。历史上,陆上之路和海二、 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政治试题,第38-39题为历史试题,第40-41

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题为地理试题。)

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

(20分)

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一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问题,(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联络“一带一路”蕴含的哲理。(12是在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问题基础上,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分)

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2014年国务院分多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科技进步.文化大发展

项300多项。如果加上此前完成的项目,短短两年时间,国务院就已累计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科技进步对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驱动、支撑和提升作用。科技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政审批事项。

素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简政放权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8分)

第9页 共14页 第10页 共14页

相关热词搜索:天气 改变 历史 历史天气查询 南昌历史天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