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吗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真实吗篇一:历史上真实的芈八子

历史上真实的芈八子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李凯

摘要

秦宣太后不愧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太后身份执掌朝纲,灭了秦人眼中钉义渠,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秦人本来就崇尚武功,说开疆拓土最盛之时,就是秦宣太后与秦昭襄王主持国政的三四十年,应非虚语。

谭嗣同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秦朝给中国留下了太多东西,似乎我们想到“秦制”就想到了秦始皇。其实,秦制是秦始皇的祖先们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其中秦始皇曾祖父的妈妈秦宣太后就开创了“太后临朝”这个制度,2015年11月30日开播的《芈月传》里,孙俪饰演的秦宣太后芈月把这段历史给演绎了,演绎得相杀相爱,演绎出爱恨情仇。

在历史上,说到秦国发迹史,宣太后绝对是绕不过的人物,她手腕强硬,作风放浪,留下许多段子,令后人瞠目结舌,史家大加挞伐。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的现象,甚至“太后”一词自她开始,这可能说得过于绝对。但是,秦宣太后不愧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太后身份执掌朝纲,灭了秦人眼中钉义渠,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秦人本来就崇尚武功,说开疆拓土最盛之时,就是秦宣太后与秦昭襄王主持国政的三四十年,应非虚语。《史记》说她在位30多年“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秦人压倒六强,雄武有力。

党羽遍布控制朝廷

说起这位秦宣太后,竟然是生年不详,姓芈,又称芈八子。芈姓是楚人之姓,她是秦惠文王驷的妾,秦昭襄王稷的生母。秦惠文王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君主,病故于公元前311年,原本传位于惠文王后之子武王荡,芈八子自然得退出历史舞台。但是,4年之后,秦武王因为逞能,和力士孟说举鼎为戏,胫骨折断,伤势过重,一命呜呼。武王无子,他诸多子弟争夺君位。芈八子的亲生儿子公子稷在燕国当人质,她看准时机,在同母异父弟弟魏冉的帮助下,将公子稷召回,立为国君,也就是秦昭襄王,芈八子即秦宣太后。《史记·穰侯列传》载,昭王即位,以魏冉为将军戍守咸阳。魏冉平定了公子壮等势力的叛乱,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

昭王那些兄弟中意欲谋逆的一概诛杀,魏冉的威名震动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冉)为政。”历史进入到宣太后和魏冉擅权的时代。

太后主政,在中国古代史上,这是很早的记载。女人走上政坛,如何应对政治上的腥风血雨,是很棘手的问题。除了手腕之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亲属。由于秦宣太后自己出身于楚,和楚国联姻势在必行。在这一时期,秦楚的关系一度密切,甚至经楚怀王推荐,秦宣太后任命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相。同时为相,且掌控兵权的,是自己异父弟弟、有拥立昭王有功的魏冉,被封为穰侯,封穰(今河南邓州),后又增封地陶邑(今山东定陶)。至于秦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封华阳君(今陕西高陵),后改封新城君(今河南密县)。除秦昭襄王外,秦宣太后对另外两个亲生儿子更要依仗,公子市封为泾阳君(今陕西泾阳),后改封地宛(今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今西安高陵)。秦宣太后的羽翼势力,遍布朝野,成为太后主政的班底,也是秦昭襄王亲政的掣肘因素。

勾引敌国君主 差点殉葬男宠

秦宣太后情人有多少,史书阙如。但从《战国策》等文献可见,秦宣太后风流成性,毫无母仪天下的检点,不仅为了寻求刺激,甚至把情爱当作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战国策》由于带有不少战国纵横家出于游说目的的夸大、虚构成分,屡屡受学者质疑。但是秦国地处西北,与戎狄杂处,文化习俗多受戎狄侵染,就这个角度看,《战国策》等文献反映的故事应并非空穴来风。秦人本来就对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淡漠,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文化面貌势必要与中原产生很大差别。

秦宣太后诱灭义渠就是其作风放浪的典型例子。义渠古族在周代活跃西北,勇武雄健,所向披靡,以战死为吉,以病卒为凶。《后汉书·西羌传》载,秦惠文王时,义渠国内乱,秦人助其定乱,义渠王也曾向秦称臣。但好景不长,战事又起。秦惠文王对义渠予以严厉打击,但义渠势力尚存。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秦宣太后摄政。她改弦更张,不再征讨义渠,而采用阴柔的态度,对顽敌拉拢、腐蚀,将秦人的势力进行渗透,以削弱义渠王的雄心壮志。她主动色诱义渠王,邀之于甘泉宫,待之优厚,两人长期同居,并且生有二子,这样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人的警惕。30多年后(公元前272年),秦宣太后突发制人,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攻义渠,义渠人在温柔乡中猝不及防,其土并入秦,秦人在义渠故地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由秦王直接管辖。义渠族汉化,融入华夏族。马非百先生在《秦集史》中认为,秦宣太后以太后之尊,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设

计除之,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其功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的确,秦宣太后为了秦国利益,不惜以美色为饵,阳奉阴违,笑里藏刀,经营谋划30余年,一朝成功。这样的事件在典籍中极其罕见,其心机胆识令后人惊叹。但也就是在男女之防、贞操观念不森严的战国,地处西北、与戎族接壤的秦地,这样的惊人政治谋划才能得以实施。秦宣太后和情夫魏丑夫的故事很著名。魏丑夫的其他信息,史籍无载,可能就是职业男宠,“丑夫”如同昵称。《战国策·秦策》载,他深得秦宣太后之爱,秦宣太后病笃,自知来日无多,居然令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阴间还可以享受床笫之欢。事实上,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的秦献公时代,秦国人就已经废止了“从死”——也就是殉葬的陋习。这时秦宣太后令魏丑夫殉葬,足见对这一男人爱之切。魏丑夫得知,害怕至极,无奈之下请善辩的庸芮,在秦宣太后面前给自己说情。庸芮先问秦宣太后,人死后,还否能够感知到人间之事?秦宣太后回答,不能啊!庸芮进一步强调,既然如此,死后无知,那太后又何必要将自己心爱的魏丑夫置于死地?退一步说,如果死人果真有知,那么秦惠文王早就因您的不贞对您恨之入骨,您补过都来不及,又哪儿能和魏丑夫有男女之欢呢?这么讲,让魏丑夫陪葬岂不荒谬绝伦?秦宣太后明白过味儿来,对庸芮所说深以为然。公元前265年10月,秦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并没有让情夫魏丑夫陪葬。从此事可见,魏丑夫和秦宣太后的私情,举国皆知,秦宣太后毫不遮掩,说殉葬就殉葬,只是对先王之灵有所顾忌。她对魏丑夫的喜爱,到了明火执仗、我行我素的地步。

言语泼辣外交场合谈性爱

秦宣太后面对朝臣,处理国政,言语泼辣。《战国策·韩策》载,前307年,楚怀王包围韩国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韩国吃紧,求助于秦,秦人爱答不理。韩襄王心急如焚,派尚靳使秦,力陈唇亡齿寒之理。说韩国守则为秦国的屏障,攻则为秦国的先锋。“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对这一套说辞兴趣不大,因为她本身就是楚人,楚国也是她主政依靠的力量,自然不同意派兵。但她反驳的话特别露骨,就今天看也让人诧异:“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她说,昔日我和秦惠文王行男女之欢,大王的大腿压我的身上,我承受不住;但他整个身体都压我身上,我并不感

觉重,这是因为比较舒服。秦国助韩,开支巨大,补给耗费数以千计,但这样于秦国何利?秦宣太后就用这样的比喻打发了韩使。

与秦宣太后不同,秦相甘茂认为,“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韩一旦支撑不住,投靠楚国,楚、韩再裹胁上魏国,于秦危害甚大,建议秦昭襄王立即救韩。秦昭襄王赞同甘茂,出兵救韩,楚国撤兵。这一事件中,秦宣太后出于成见,有着自己联楚的政治盘算,不能说其政治目光远不如自己儿子,但按兵不动也不失为一步好棋。让后人指摘的是,在外交辞令中,她居然用秦惠文王和自己的房中之事打比方。清人王士祯的《池北偶谈》大肆批评秦宣太后:“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但放在战国时代的秦国,男女大防不严,她的作风也不算什么。

结局终被儿子踢出局

儿子秦昭襄王要亲政,势必和秦宣太后及其羽翼发生摩擦。秦宣太后的主张,许多时候都和儿子碰撞。《战国策·秦策》载前287年,五国齐、赵、韩、魏、楚合纵不成,停战于成皋,秦昭襄王插手其间,扶植亲秦势力,欲让韩国公子成阳君为韩魏两国之相,韩、魏不听。秦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说:成阳君曾经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他穷困之时,秦昭襄王置之不用,如今成阳君今非昔比,飞黄腾达,秦任用他,他也不会买账。“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且收成阳君,失韩、魏之道也。”用成阳君,违背韩、魏两国意愿,得罪两国,得不偿失,所以还是算了吧。秦宣太后审时度势,鞭辟入里,此事作罢。但母子二人的障碍,远比共识要多。

《史记·范雎列传》记载,范雎在魏国受魏齐、须贾迫害,受尽奇耻大辱,差点丢掉性命,在友人郑安平的帮助下,范雎更名张禄,暗地里被秦国使者王稽带到秦国。此时,楚怀王客死他乡,并且楚国在鄢郢大战中败北,几乎亡国;齐泯王称东帝之后成为众矢之的,身死人手;秦昭襄王已经继位三十余年,秦人开疆拓土,如日出之阳,求贤若渴。范雎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视。秦昭襄王正急需获得真正权力,但受制于秦宣太后及其母家。公元前266年,待获得秦昭襄王的信任之后,范雎趁机指出秦国弊政所在:“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以此言激怒秦昭襄王。王大惊失色,范雎进言:“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这些制约秦昭襄王的人,心怀谋逆之心,就如同杀掉赵武灵王的李兑,杀掉齐泯

王的淖齿一样。“昭王闻之大惧,曰:?善。?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秦宣太后以及她的党羽势力,被羽翼丰满的秦昭襄王打击殆尽。这一年,秦昭襄王任范雎为丞相,封应侯,推行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母子彻底翻脸一年后,秦宣太后病卒。但《古本竹书纪年·魏纪》载,“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记载与此不同,似乎秦宣太后早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就死于政变。

2015年,就在《芈月传》紧锣密鼓拍摄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公布秦东陵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秦东陵为秦始皇的祖坟,秦东陵一号陵园两座“亚”字形大墓可能为秦昭襄王和其王后的合葬陵园,四号陵园中的“亚”字形大墓,可能为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墓。有趣的是,在四号陵园内还发现了一座“中”

历史真实吗

字形陪葬墓,专家根据该墓的礼制建筑推断,墓主应该与秦宣太后关系密切。这个贵族是谁呢?由于没有文字资料,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历史真实吗篇二:对历史科学真实性的认识

对历史科学真实性的认识

历史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以往的,这些对象的本体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我们研究的依据大多是遗物,遗迹,这些遗物遗迹是否真实的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我们谁也不能完全肯定。不要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丢失,或磨灭,或因史书典章反复的传抄而造成记载中语言的变异或内容上产生差异等,使历史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历史本来的面目。这就给历史科学的研究带来了许多不利的方面。我们的研究究竟从那一点那一方面开始,怎样才能使历史达到真实的认识,成了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某一方面说,历史要达到完全真理性认识,不只是很难,实际上有时就根本达不到。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自负地宣称“历史学家是世界上绝少错误的学者。”这里面不乏自夸的成分,没人敢肯定地说从修昔底德的《历史》里找不到一点不合理或错误的东西。我国也有许多历史著作被称为“信史”。其可信程度如何?二十四史早已经被成为帝王将相的家谱,谁又会怀疑这些史书中的虚假和歪曲的成分呢? 造成历史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不同时代人们观念不同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也会产生分歧。原始社会里,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残酷,经常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又无力抗拒,从而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心理,认为有存在与人之外的某种东西在支配着我们,他们可以随时左右人们的一切,可以以地震,狂风,暴雨,山洪暴发,来惩罚人们,也可以以风调雨顺来褒奖人们,甚至以日食月食,流星等天象向人们昭示神的哀怒与意志。古代的人们也就会受此影响,产生了神话历史。《山海经》里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他们的观念,把征服自然的事推到一个神话了的人物身上,还有象“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也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种观念。在封建社会里,君权神受,君权至上,以及封建迷信的思想笼罩着整个社会,从而产生了对君王的崇拜心理。把君王认做是上天的儿子,实际上也是把君王当作了神,人们的观念在笔下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史学家们也经常把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描绘成与常人不同的形象。《史记》中记载刘邦出生就与普通人不同,其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成年时,人常见其身上有龙。刘邦当亭长时送囚徒去骊山途中斩伏道之蛇,也被这样记述;“后人来之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文何哭,老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挡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这样的荒诞不经的故事在那个时代也能被人们相信,从而认为只有刘邦能做皇帝,进而让人们认为他的妻子同样也与常人不同。这使他们的子女甚至亲属,也都呈贵人相。甚至连他们的生死都与自然变化有关。生有紫气东来,死有黄沙漫天,流星陨落。史学家在在记载中加入这些似有似无成分,让我们更加对古代帝王产生一种敬仰之心。这种唯心史观就与当时人们的认识观念有关。我们现在虽然可以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来考察记载历史,但实际上受我们自己观念约束的也不少。从某些方面说,唯物主义也可能是一个框子,它把我们的思想约束在它的范围之内,犹如坐井观天,使我们的思维产生局限性。而我们看待历史也必然带有我们时代的印记,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必然与古代人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这同样也与我们今天的环境有关: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的水平,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等等。

二、受史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史学家的好恶、出身、阅历都会对历史记载产生一定的影响,决不可能有一位历史学家可以脱身于一切之外而做历史。他一定把历史结合自己的主观因素,经过一番加工而记录下来,这就不可能不产生与事

实之间的偏离。同一历史事件,一个历史家肯定,另一历史家否定,或许还有一个历史家折中。例如:北宋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有人认为是谋反:大将赵匡胤假借后周君主名义起兵,然后又让自己的部下给自己黄袍加身,武力逼后周世宗退位。有人认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五代十国长期的分裂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各地各族人民都盼望着统一,赵匡胤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是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在保护百姓的利益,维护了北宋王朝的统治。但也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在害民,使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使危机加重。也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及变法内容是好的,但是,由于用人不当,导致了事与愿违。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看法对他加以评论,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前人争论不休的问题,后人也不敢擅断其正恶,而只好再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论。究竟谁的正确,这确定的标准就不同了。况且不同时代, 不同阶级的史学家的观念不同,对事件的评价也不同。贵族出身的历史家肯定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对劳动人民大加污蔑,贫苦出身的历史家会对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给以揭露,对人民的困苦付于同情之心。封建时代的史学家对封建制度大加赞美,我们今天的史学家会对封建制度多角度的批判。

三、受政府干预的影响

这一点在各朝各代表现得很明显。统治者为维护其长久的统治,决不会让有碍其统治的事流传下去,必然要求历史能美化他的统治,让历史成为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历史记载也就只能对史料加以裁截,择对统治者有善者记之,恶者弃之。特别是在唐以后建立了官修国史制度,历史——正史的编篡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人们更不能真实地记录历史了。刘知几在《史通》中曾说,史官制度,人多品杂,历史认识不一样,下笔时又怕得罪权贵,判断是非都要听命于监修大臣,在写历史时直笔很困难。“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玄,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人们“宁顺从以保去,不逆杵以受害也”。刘知几甚至指出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尚书》、《春秋》等同样是讳恶虚美,爱憎由己,歪曲历史真相。正因为如此,刘知几才提出“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要求史学家要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清朝初年,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把以往历史中对满清不利的东西统统删除,然后再加上对满清歌功颂德的内容。对那些不服从清政府要求的文人该关的关,该杀的杀。在编篡的历史中,对于农民起义更是极尽污蔑之能事。比如:在《明史·流贼传》中片面的把明末农民起义中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将领描写成贼寇。正是这样,过去所修历史中就包含了很大成分的切削痕迹,只保留下片面的东西,而不能看到全面。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或者说是历史的一个侧面。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只想表达的是:历史要达到完全的真实性的认识是比较难的。历史上也早有人注意到了这点。为了能获得比较真实的认识,人们就要对史料进行一些鉴别、考证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历史原貌。但大部分还要依据前人记载。各种各样的历史记载出自不同人之手,尽管有其真实性,但也不可能是完全真实。

但我们也不能借此否认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确实是古代的人们对当时发生的社会活动的记录。但我们也要明白历史科学是通过历史的记载来表达某一种思想或观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历史事件并非仅仅是现象,而是要求史学透过它并且辨析出其中的思想来。历史家透过历史事件,来剖析事件背后的思想活动。它所反映出来的东西是带有探索性的。

参考文献:

[1]张启华:《对建国后党史主线的一点认识——兼谈如何看待历史的失误》,《中共党史研究》,2005.1。

[2]杨功顺:《如何看待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现象 》,《北方论丛》,2003.3。

[3]马拥军、徐福来、刘 焱:《如何看待历史——兼论唯物史观的历史维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田 宏:河南省平顶山教育学院。

历史真实吗篇三:(秘史)历史上真实的芈月

如果您喜欢这份辛苦收集 整理的历史文档 请下载保存吧

电视毕竟是电视,只能让真实的历史尽量保持框架,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历史上的芈月并不是像电视上演的这样的戏剧化,但是,她的政治头脑,以及政治心计,治国才能 使秦国变得强大却是不可否认的

芈月在秦国后宫等级低并非楚国公主

在昨晚首播的剧情中,芈月是楚威王宠爱的庶出小女儿,一出生就被称为“霸星”,长大后作为嫡公主芈姝(秦惠文王王后)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

“在《史记·秦本纪第五》以及《史记·穰侯列传》中,曾有对芈月的记载:‘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赵树国介绍说,芈姝的历史原型是秦惠文后,但是据历史记载,秦惠文后并非楚国公主,而是秦国大家族的女儿,“芈姓是楚国的国姓,真实的芈月也不是楚国公主,有可能是家境落魄的宗室女。芈月的母亲曾经改嫁,她有两个弟弟,姓氏不同,一个叫芈戎,一个叫魏冉。《史记·穰侯列传》中的穰侯指的就是魏冉。”

芈月为什么被称“芈八子”?据记载,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子”是其中地位较低的等级。芈月进入秦后宫,生了三个孩子,但是直到秦惠文王去世时,她也始终位居人下。

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把持朝政近40年

晚年时,昭王曾引用魏人范 削弱宣太后的权利,以后魏冉的权利,夺回真正的王权,从此可见,人们对于权利的贪婪,即遍昭王已经成年 已经可以独立朝政,但是魏冉和宣太后依然不愿意放权。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芈八子母子们的命运更是急转直下。她的一个儿子嬴稷被送到燕国当了人质。芈月又是如何成为太后的呢?赵树国介绍说,这要从即位的秦武王说起。秦国尚武,而秦武王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跟人比试力气。有一次,武王与人玩举鼎游戏,一个失手大鼎落下压断了自己的腿,秦武王就这样悲催地死了。武王无子,国人迎立质于燕的芈八子之子稷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王。芈八子则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因为秦昭王年少,便由太后主政,以国舅魏冉为将军。自此,芈八子迎来了在秦国呼风唤雨的下半生。

在剧中,芈月是联合自己的情夫义渠君,才将儿子推上了王位。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芈八子则是联合其他各国,并借助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将自己远在燕国的儿子迎立为秦王,可见她的政治手腕之强。

秦宣太后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她成为太后,把持朝政近40年,而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见于她。同时,她也让秦国走出内乱,把没有资格参加会盟

的弱小秦国变成虎踞六国的强秦。赵树国介绍说,史学界对这位“女政治家”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评价颇高,“著名历史学家马非百曾这样评价秦宣太后:‘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和春申君恋情是杜撰两人相差20岁剧中,芈月的三段恋情也颇为引人注目。“国民初恋”黄轩饰演芈月的初恋春申君黄歇,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因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善终。而芈月和高云翔饰演的义渠君也有着深厚的情谊,义渠君潇洒豪放、野性不羁,一直深爱芈月,总会在芈月危难时给予最及时的帮助,也是芈月成为太后路上最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采访中,女主角孙俪也表示芈月也并非大家以为的“白莲花”,“历史上对她的记载是情欲较强的女性,实际上我们这部戏里对她还有一定净化,剧中后面芈月还会有男宠。”赵树国介绍,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位太后的情感生活也相当开放,在史书中留下不少记载。赵树国介绍,关于芈月的早年经历,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而她与春申君黄歇一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应该是电视剧中演绎的剧情,因为真实的芈月和黄歇有着不小的年龄差,“公元前306年芈八子成为太后,她当时大概是30岁左右,春申君是公元前314出生,比芈月要小20岁左右。”

感情生活真很开放有情夫有男宠虽然和春申君青梅竹马并非真实,但是宣太后和义渠君的一段情确实存在。《史记》中记载:秦惠文王在世时,义渠戎就已归附了秦国,但是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继位后,前来朝贺的义渠王桀骜不驯,对秦昭襄王非常不屑,大有反叛之意。在此情形下,秦宣太后做出了一个让后人诟病很久的决定,私通义渠王,并且还为这位义渠王生了两个孩子。在《芈月传》的超长片花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秦国再次强大的时候,秦宣太后将义渠王骗到了甘泉宫,突然发难,杀死了义渠王,随即派兵灭掉了戎狄。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历史。

至于剧中芈月老年时期的男宠魏丑夫,在《战国策》中也有过记载: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即将去世时,传令魏丑夫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了。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魏丑夫因此逃过殉葬一劫。

相关热词搜索:真实 历史 真实的明朝历史 历史真实的张国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