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声乐教学语言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学科,在教学中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多方面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着重于对声乐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研究探索,它对促进教师声乐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 声乐教学 歌唱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它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科。音乐教学一般是采取个别授课形式,一对一教学,这是声乐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要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主要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用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嗓音的训练与其他乐器的训练区别在于其他乐器在训练中能看得到摸得着,而歌唱时人体的各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及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时的感受、体验及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声音,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并指挥他们运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声乐教学语言呢?作为声乐教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用太多专业术语教课,会让很多学习者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教学语言通俗性
  1、用通俗化的语言和行为使学生身心松弛
  要保持好的歌唱状态,首先要求歌唱者必须保持全身歌唱器官的放松与自然,而刚开始学唱歌的学生最容易在老师面前开声唱歌时紧张,使歌唱器官僵硬,要让学生在上课时尽量做到松弛,从第一感官上要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要使教师有一定的亲和力,那么你在讲课中就要尽量保持幽默、可爱、亲善的一面,经常加强与学生交流、随时了解他(她)们进步状况和需求,并保持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做到上课时是师生,下课是朋友。
  2、用通俗化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敢于放声歌唱
  让学生松弛后,重要的就是把声音打开。我接触了很多初学的同学,由于平时因为环境或性格的原因,唱歌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导致声音放不开。那么教师要学会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学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及一些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用通俗化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技巧训练
  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让同学们能重视并感兴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进行技巧的训练,除了教师进行示范,并选择一些打破常规练习唱歌呼吸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将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在说到歌唱时吸气的问题时,很多老师都说,吸气时肺要慢慢扩张,横膈膜向下挤压,气息下沉等,这会让学生有不知所以然的感觉。而我们运用一些通俗的语言如:吸气时有闻花香的感觉,同时你的腰腹会有膨胀的现象等等。先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讲解各器官如何协调配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教学语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依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即要精炼又要准确。教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树立威信及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的解决办法没有针对性,而只是空谈声乐理论,会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没有重点,学生在演唱中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对于出现的同一种现象,教师一会说是呼吸的问题,一会说是共鸣的问题,这就会使学生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更无从谈提高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语言的运用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便于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等,在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前提下,来谈及这种专业术语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我认为最直观准确的方法是老师的范唱。正确的范唱与错误的发声的对比,让学生能直截了当的接受正确的发声。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是教学实践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语言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名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及解决这一问题制定总的训练方案,教师对每名学生的训练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对学生将来要达到的目标拿到现阶段的教学训练中来,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对音乐的感受等各方面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都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教师对学生讲解在歌唱中如何运用“声”与“情”做到“声情并茂”这一问题时,如果过大的强调“声”或过大的强调“情”都不能达到歌唱情感艺术的要求,因为重“情”的目的在于能够表情达意,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但是它要借助于“声”,也就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的运用教学语言,准确地将教学中两种即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向学生交代清楚,即要强调歌唱的完整性,同时还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局部训练。在声乐教学中,这种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情形很多。如:在进行训练时,即要学生们将喉咙打开,同时还要提示学生们将声音唱的集中起来;在提示歌唱发声时应具有“点”的感觉,还要注重整体“面”的结合;在提示声音要靠前唱的时候,更要关注声音的垂直性等等,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客观的看待问题,全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将训练方法、语言与观点都贯穿于辩证统一的规律里面。
  四、教学语言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如:有些学生歌唱时下巴总是用力过大,造成僵硬的状态,那我们要告诉学生在打开牙关时“像打哈欠时的感觉”,在歌唱时“像傻子的下巴一样松懈”; 当训练气息下沉的时候,运用闻花的动作与两手提水的感觉;在训练声音靠前唱的时候,老师就说:使声音首先往后划圈,然后抛向前方,保证声音坐在气上进行滑出;在唱高音的时候,应该像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的时候,首先脚往下蹬,然后身体往上抛的感觉;有些学生不会正确运用歌唱时的呼吸方法,声音总是断断续续,那我们就要跟学生说你的声音要像吐蚕的丝一样,又均又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既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要不断地将生活中的一些感受与歌唱的要求相结合,组织成生动活泼的教学用语来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要多运用形象及生动的语言,尽量少用纯粹技术性的阐述,这样才会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进行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小玲声乐语言教学探义[J].甘肃高师学报,2000,(6)
  [2] 李晓贰中圈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5)
  [3] 陈晓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音乐生活,2006.(2)

相关热词搜索:声乐 语言 教学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