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仅受到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还与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就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然后针对银行内部和宏观外部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影响因素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一)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
  商业银行利润源泉主要是利息的净收入,为追求利息净收入的最大化,商业银行更愿意吸收短期的存款,发放中长期的贷款,存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的现象。[1]当下,商业银行在定期存款业务增加缓慢、资产业务的违约风险加大、资产即时变现困难和到期负债需按时偿付、宏观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放缓中长期贷款的速度,有效地控制了由于过度的期限错配而引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据统计,2009年,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增加768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了17795亿元。2010年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增加11037亿元,当年中长期贷款增加了23465亿元。2011年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增加10933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了22583亿元。在定期存款缓慢增长的同时,贷款增速得到回落,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得到优化。
  (二)市场流动性扩大缓解资金面紧缩
  2010年,为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总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13次,存款准备金率更是达到21.5%的历史高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缩紧、资金紧张,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促进市场的流动性,于2012年2月24日、6月8日分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将有利于减少银行间流动性趋紧以及抑制银行贷款的影响,有效的缓解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二、银行内部和宏观外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一)银行内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对于流动性风险的度量都是基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计算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同时所包含的信息也是能将流动性风险具体量化的影响因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从本质上讲,是由于到期贷款回收的资金不能满足到期借款需要支付的资金,从而引起资金链的断裂。商业银行应综合计算资产负债的总量,将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相互匹配。同时,在保证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前提之下,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防止商业银行进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
  (二)宏观外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面对宏观环境和经济政策的改变时更加敏感,同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商业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需有着更高的水平。[2]基于商业银行与宏观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作用。
  1.金融市场的影响作用
  金融市场的运营状况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状况密切相关,商业银行的众多业务也是在金融市场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办理的。同业拆借和贷款,则是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关系最密切的两个金融市场要素。第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体现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它的变化反映出商业银行资金的紧张程度。所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和同业拆借利率的大小是相互影响的。其具体变现为:一方面,同业拆借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获取短期资金的成本大小,所以商业银行在融资时应充分考虑同业拆借利率值;另一方面,同业拆借利率的大小又受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水平,从成本方面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第二,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为客户或企业贷款所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利息的高低直接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的大小,从而间接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2.货币政策的影响作用
  第一,超额存款准备金作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高低的直接因素,是指存放在人民银行、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部分,是为了头寸的调拨、支付清算或为资产运用准备的备用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值,能够直接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其大小由商业银行决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表示商业银行流动性越大,流动性风险越弱。[3]
  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资金清算和储户提取款项时的需要,所准备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准备金在存款总额中的比例,我国以法律形式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调整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的发放额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之间是呈反比例关系的。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需要准备的存款准备金增多,能够支配的资金变少,可发放的信贷总额变少,可支配的资金总量减少,流动性水平降低。反之,当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时,流动性水平上升。
  第三,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国家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所有机构所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总和。富裕的货币供应量,充足的流动性会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稳定的存款能够在流动性水平较低时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反之,当紧缩性货币政策出台,货币供应量紧张,资金短缺问题应运而生,客户的大量提款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资金链断流,甚至出现挤兑现象。
  3.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之金融经济等各类行业开始逐步对外开放。由于我国的出口量长期大于进口量,导致了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结构特征,外汇收入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3.181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内投资收益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人民币的预期升值期望,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入。国际贸易的双顺差现象和“热钱”的流入都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郝宏海、武军.浅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11,(12).
  [2] 万晓莉.中国1987~2006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J].金融研究,2008(6).
  [3] 王萃.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7.
  [4] 郭宣麟.基于压力测试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相关热词搜索:商业银行 流动性 因素 风险 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