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家乡南安霞美,每当有人家生下男孩第11天,遵循民俗传统的他们便会向亲朋邻居赠送“溢饭”。“溢饭”也被称之为“玉饭”、“油饭”,俗称“红饭”等。“油饭”的说法,源于“溢饭”中添加了大量香油;“红饭”这一称呼则源于“溢饭”给人的鲜明印象是饭中有一半左右色彩呈红色。红色,在闽南意味着喜庆;而“11”与闽南语“溢”谐音。
  旧时,闽南人大都重男轻女,这源于闽南男人肩上担负着更多责任。他们不仅要出门赚钱养家,许多男人还要包揽各种家务,显得细腻。且在那些年代里时时发生的武力斗争及迁徙等,闽南男人必须展现更大的体力与武力,生命承受更多威胁,这些皆不适合女性去承担。因而,家族与家庭都需要更多男性进行支撑。因此当有人家生下男孩,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闽南民俗“溢饭”,是咸饭的一种,是闽南部分地区特殊日子的一种民俗食品。其有着喜庆之意,是告知亲朋、邻居、好友自家新诞生了一位男丁的信使,是分享喜悦,分享收获,分享根基的一种方式。
  在闽南民间故事中,溢饭相传起源于明末时期,与汉文化的挽救者、传承者洪承畴有着不解之缘。
  洪承畴出生于现泉州鲤城浮桥锦田村其母亲娘家。刚满月时他母亲碍于当地风俗——“宁借人死,不借人生”的闽南风俗。(怕刚出生的孩子夺走当地所在风水龙脉。)便带着洪承畴回归英都。英都为洪承畴父亲的家乡。
  那年,家庭贫困的洪承畴得幸入私塾读书,且在同学中过人一筹。在考试前期,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为了有一处安静备考之地,无奈之中他母亲只能再次求助其娘家。洪承畴的外公在世时,他并不反对洪承畴前去借住。后来其外公过世,其外婆有心相助,却苦于其舅舅、舅母一心反对。最后,洪承畴的外婆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隐瞒他人,将洪承畴安排在村外一间闲置空房中。而后,安排一位忠心老仆每隔数天偷偷送米送菜前去供应。
  在隐居期间,洪承畴不愿将时间浪费在一日三餐中。为了简便,他将那仆人送去的米、油、香菇混合豆粽、黑豆、糯米等,他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食材掺在一起,创新煮出别样的咸饭。如此那般,不仅味道可口,入口香滑,令他食欲大增,且能保存更长时间,从而节约时间,更用心于学业。
  后来,洪承畴仕途顺畅,在多年时间里职位不断上升。他为了感谢外婆对自己的关爱,便让人煮了一锅包含有香菇、松菇、红米粒等物的溢饭送至锦田其外婆家。
  此事,由乡里传开,当地百姓们便纷纷效仿。每当家中新添男孩时,皆在一定时候,做出溢饭送至新生儿外婆家并赠予乡邻,以此能获得各方祝福,愿孩子如洪承畴那般飞黄腾达。
  现如今,真正懂得制作传统美味“溢饭”的閩南百姓并不多,绝大多为农村妇女。约每一万位闽南妇女,才有一位能够将“溢饭”做得比较传统,比较令人认可。在闽南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城市居民,他们早已放弃这样的传统。在另一些地方则是以小包生米、味精或鸡精及小桶花生油等物代替。现如今,不论代替物或是制作“溢饭”的费用,每一份大都在30元至50元之间。
  “溢饭”采用优质大米,加入香菇、蚝干、豆皮、松菇、虾米、香菜等,拌上小部分用颜料染红的大米,通过数道程序,将之进行混合、搅拌、煎炒。制成后的“溢饭”散发一股特殊芳香,它给人的口感不软不硬也不脆,在食用时显得十分润滑。
  每一回有喜事的人家,皆会用大饭盆装上满满的溢饭,其上铺一张煎好的金黄色鸡蛋膜。而后,请人将之用扁担一盆盆挑出去向相关的各户人家进行赠送。受赠之人接受后,会按照传统礼节回赠八个鸡蛋与一小盆米,此代表彼此相互祝福。
  大锅内,往往一次性放入三十斤至六十斤大米,添入佐料后,每一锅的“溢饭”一般皆达五十斤以上,因而制作人翻拌的力度及火候的掌控上显得十分关键,不是一般人轻易能够把握,对体力也有着较高要求。每一锅“溢饭”的制作过程约四十分钟,每一户人家所做的“溢饭”一般在5锅至15锅之间,此在一般人家,便是一场大事。而今,有一些大型宴会上,也会有“溢饭”出现,但大都较不正宗,较缺少民俗气息。不同地区的“溢饭”,制作上会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在熟鸡蛋上贴上红色喜字;大部分地方,“溢饭”的食材皆为素料;有些地方,如南安蓬华,当地百姓不是在第11天分赠“溢饭”,而是在第3天分送,其制作流程及食材大同小异,但名称为:落地饭;有些地方的“溢饭”会加入一些炒熟后的花生米,也有些地方的“溢饭”没有加入“红米”;有些地方,则是赠送给全村每一户人家,并加入两个煮好的喜蛋,且在“溢饭”中加入五花肉、虾仁、板栗、玉米粒与红枣等。因其皆用大口铁锅及文火缓缓加热到九分熟,因而它也称为油焖饭。
  我喜欢“溢饭”,源自于它的香甜,也因为它不脆不硬不软不Q,一切适中。且其中有一味“松菇”,其味道显得特殊,特别让我喜爱。由此,知道我这喜好的亲朋往往会多赠送我一份。
  要品尝“溢饭”前,往往需重新进行加热,才能真正熟透与进一步香甜。由于香油多,因而加热过程中大都不用担心被烧焦。现今,许多人家皆用微波炉进行加热。
  目前,闽南的“溢饭”并不是随时想要食之便可以品尝得到。能否尝到,需要运气,需要机缘。因它的用料较为上好,较为多样,其制作成本也就相对较高。也因其手艺目前只有少数人掌握,所以在民间“溢饭”出现的次数并不太多。
  相信许多与我一样品尝过“溢饭”的人们,皆会与我一样喜爱它。作为喜尝它的其中一员,我期待它能保持原汁原味,也期待它能以专卖店及真空包装外卖的形式出现,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品尝,让更多的人因它的普及有更多欣喜!

相关热词搜索:可不是 溢出 溢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