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艺术的原则与走向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除却观念、学术和思想,社会学与人类学也是艺术的重要来源,艺术家这个身份正在享受着大众的敬仰,因为艺术一直起着纾解人的情绪和精神的独特作用,用美学与哲思帮助人类和谐生存,艺术家就不能不体察人间世相。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所以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就是因为它在当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了人性的温度和光辉,它的时代性打动了太多的人。
  关键词:多元化;时代性;美学;审美
  自从19世纪以来,艺术开始脱离政治与宗教,一方面艺术有了它的纯粹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艺术家过于投入于宣泄和表现自我的情感,这就会使艺术作品失去它应有的社会与教育功能。因艺术的创作与反应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智慧与情感的深刻性来源于生活给予心智的刺激与挑战。有些年轻人在以艺术家这个称号自居,而人世间的诸种滋味甚至都不能去体会与理解,当艺术家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时,也就脱离了大众,彼此成为互不相干的团体,也会导致对艺术开拓的局限,这无疑是双方乃至于是经济发展的损失。当然,艺术有它神乎其神的一面,也有作为工具的平凡之处。有的人把艺术当做信仰,而有些人用以谋生;天才或许能在寂寞中实现自身的意义,但泯泯众生才是他们的衣钵的来源和归宿。有人说,真正的艺术家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像梵·高和塞尚等不朽的大师,生前并没有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一生穷困潦倒,好在上帝选择让他们成为举世无双的幸运儿,但自然也有其不幸之处,比如梵高,他所承受过的精神上的痛苦是我们芸芸众生想都不敢去想的。
  这是一个艺术和需求越发多元化的时代,因为固定的标准已经瓦解,所以天才也越来越多样化,像文艺复兴三杰那样高高在上的人才也不再稀少,艺术家要走出国界,他的思想才能自由,艺术也才能自由。这也是当今时代共同的审美需求与趋势,一方面满足着因生存需求和社会发展而层出不穷的欲望,一方面又能纾解人们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困惑与痛苦。
  正如刘海粟在《为什么要开美术展览会》中指出的:“美术可以安慰人们的绝望和悲哀,可以挽救人們的堕落。”艺术肩负着这个责任,这个物欲横流、精神压力和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的高科技工业社会,世界并不需要更多境界孤高的画家,但是迫切需要各式各样能够带来和平的画家、懂爱的画家创作出能够疗愈千疮百孔的灵魂、能够修复支离破碎的心的、会说故事的画。
  艺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很难再产生新的艺术样式,所以当今的艺术从业者如果再执着于创造出个性化的、个人化的艺术,也很难再有进入艺术史的机会了;每个行业领域的先锋者是最容易登峰造极名垂千古的,艺术也不例外,路都被先人走过之后,只能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去走,在艺术史中这是一个不够早也不够晚的时代,一个人才辈出却没有了英雄豪杰的时代,仿佛可以看到在不远的未来艺术已变得稀松平常,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随处可见。有很多人都在试图界定艺术,有的人认为只要有精神内涵,哪怕是螺丝钉都可以称做艺术,而缺乏精神内涵、偏重追求视觉形式的作品就无法成为艺术品;有些现代的艺术观念认为只要有精神内涵,小便器也可以被认为是艺术,而结合了功能性、审美性与适用性的作品哪怕是大艺术家作出来的,也不能称为艺术。其实这种观念似乎只是把美术与艺术混为一谈了而已,艺术或许比美学深刻,能够反应人的深刻性等哲思、比较脱离大众远离“庸俗”、不是人人都懂都喜欢,作为美术学专业研究生可能谈不清艺术,但至少该知道什么是“美的”,不能看人家画的好看自己画不了就说人家徒有其表,全世界不是只有你会思考,你看不见别人的思想不代表别人没思想。归根结底艺术谈论的人性或哲学却只能来自于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体验和接纳大千世界之后才能获得“顿悟”。
  如果说美术属于艺术的一个分支,那么追求视觉样式的作品、能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美好的美术作品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么?
  答案可想而知,这种归类只是人们顺从一家之言而产生的结果,艺术没有对错,主要看它给你的心带来了什么。凡是生活中经过了人们的定义与选择,是为表现的目的创造出的物品,都能使我们进入到审美层面中。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美术,反而都是充满精神内涵的各种螺丝钉、小便器,这将是一个艰涩如走进精神病院的世界。其实是不是艺术,不管再偏执、狭隘的理论怎么给人们洗脑,观众只要在欣赏时就会知道,我们的灵魂受到触动且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那一定就是艺术。很多艺术家被指出需要给予精神上的治疗,他们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抒发出口,人就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特征与情绪,但是在情绪的混乱之余,我们有相对高度的文明与理智,这也是我们的追求,美好的生活也在其中。歌德也曾指出:“艺术的原则是意蕴,成功的处理结果是美。”
  也就是说,真正成功的艺术应当是既有精神内涵又能让人感觉到美的。当一件作品能够将一个时代的净化整合成形,或者针对一个特定的事件进行描绘,又或者是提升了我们的道德与思想水平或精神与信仰的境界时,那么这件作品就在具备了艺术品所具备的审美性,同时也就能从通俗的形式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成为人们所公认的杰作。

相关热词搜索:当代艺术 走向 原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