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龙女访谈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作者小传:东海龙女,著名作家。笔下所涉题材广泛,散文、詩歌、小说多有涉猎,于类型小说创作多以奇幻、武侠、悬疑、言情为主,擅长刻画人性及悬疑推理而著称,写情细腻生动,画人入木三分,立意独特、文风清绮;在奇幻文学中曾被誉为仙剑奇情派的代表人物,在武侠文学中亦为大陆新武侠名家之一。

大武侠时代


  明月:对这次侠世界创世征文的设定和世界观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东海龙女:此次设定内容相当广袤博大,几乎将异界、江湖、朝堂全部囊括,“侠”的范围也随之延伸扩展,地域、情怀、表达方式相应来说,也能给予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

峨眉,一个天生就有故事的地方


  明月: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为什么会选择峨眉派的故事?
  东海龙女:就个人爱好而言,我倾向险峭幽美的风格。因为以前写过关于唐门暴雨梨花针的故事,原本是想写唐门的,但是被人抢先一步,再选时就想到了峨眉。
  十多年前我去过峨眉山,峨眉的水极为清澈,但那种清澈不是碧绿透底,是白得耀眼。水底的石子上几乎不生苔土,干净得令人吃惊,也就完全衬出了水色的本质,清冽中透出决然,有种孤傲高洁的美。
  清音阁依山傍水,古朴幽雅。无意中转到一处偏僻的廊下,没什么人,靠墙却摆了一排兰草。黑陶盆里,兰草随意地舒展。远处黑白二水冲击牛心石发出的汹涌水声,此时隐隐传来,清如磬音。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峨眉远避尘世,不是因为孤僻,是因为它自得其乐。
  这是一个天生就有故事可写的地方。

真正懂得人世间的孤寂,才能鸣响“无上清音”


  明月:我们知道峨眉的故事还在创作中,现在能不能简单讲讲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一些东西呢?
  东海龙女:因为对清音阁的喜欢,在我的笔下,峨眉第一任掌门,名字就叫顾清音。峨眉最高的武功,叫“无上清音”。这门武功非常厉害,自心中而发,由七窍而鸣。小处可“驱兽听禽”,与动物沟通然后驭使它们;大处可以与人类沟通来控制他们的情绪;直臻化境时,可以“呼应天地万物”。
  我的本意,其实并不是写一门武功。以前有人经常问我:“你懂武功吗?不然怎么写武侠。”我总是给他们强调:武侠武侠,武只是方式,侠才是核心。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偷偷摸摸写武侠,到今天过去了很多年,也经历了几重阶段。少时是因为猎奇,总觉得武侠世界上中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奇技淫巧、神兵利刃的特别吸引人,自己也爱写这些,可以完全放飞自我想象,寻找到一种乐趣。年长一些后,开始意识到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部武侠小说,哪怕是最早的那些聂政剌侠累之类的传说,在各类武功秘籍绝世宝藏的眩目光采下,总会流露出作者对世界、对生命的追忆、反思和理想。我也开始以“武”为载体,将这些元素有意识地注入其中,才有了后来的《三眼神捕》系列。
  这次写峨眉,写“无上清音”,是因为我已经人到中年了(特别强调:中年也是少女,哼)。
  褪去了很多的棱角和火气,再看昔日作品中的爱恨情仇,如同锦缎上浮绣的花朵,虽然美艳夺目,却并非本质。我更关注的却是缎子的纹理。那些经线和纬线,是因了怎样的规律和驱动,才会选择如此的交错叠绕,只需其中一个小小的停顿或是改变,花纹光彩是否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无上清音”。据说,要真正懂得人世间的孤寂,才能鸣响这“无上清音”。
  回顾我们自己,这一生越往后走,越懂得,孤寂才是人生的本质:纵使高朋满座亲友如云,但很多事情,你终究是要一个人面对、一个人体会、一个人流泪。
  可是,懂得归懂得,每个人心中对孤寂的认知,终究是不同的。顾清音只留下了法诀,传人却未必能达成他的境界。正如我们人手一册《如何写诗词》把平仄声韵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成为李白一样。因为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苏东坡看明月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张九龄就想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商隐的感受又不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峨眉的候选人,选择了不同的修炼方法,踏上寻找孤寂真义之险途。只有成功练成“无上清音”者,才能成为下一任清音阁主。
  他们中有的断情绝爱,誓与木石同朽。有的随波逐流,认为通达才能放下。有的满怀热情腾腾如焰,至死不熄。有的将信将疑,摇摆不定。
  我想写出很多的可能,很多的状态。里面,或许有你我的影子。
  《峨眉》的故事,不是判决,是记录。

在保持原有的口味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是一条最艰难也最有效的道路。


  明月:当下武侠文学的环境不是很理想,你觉得新时代的武侠应该是怎样的呢?
  东海龙女:首先,武侠文学的环境不是很理想,不代表侠文化的影响力不理想。
  侠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战国的刺客游侠墨家子弟,经秦汉酷烈侠风、盛唐热血侠情,一路流传至今,汗牛充栋的作品传说,浩浩荡荡的观众拥泵,而且如此经久不衰,甚至影响到了很多人的三观与生活。这种影响力在传统文化中是非常少见的。我以前做过一个《侠之大者》的关于侠文化的讲座,听众都是大学生,居然连走道都挤满了人,可见“侠”的魅力之大。
  这么雄浑的一种文化,在转化为文学作品后,动不动“红极一时”,但也动不动“寂落低谷”,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内核仍然强大,而文学载体衰落,那就要从载体入手了。
  譬如一家酒厂,曾经一度销售火爆,现在消费者渐渐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的酒厂出现了。一直喝酱香型的,突然出现了清香型。不仅是白酒,还有红酒、啤酒、果泡酒、鸡尾酒满足不同酒徒不同需求,大家各取所需,产品细化之极,即使是一直爱喝酱香型的,也要不断换个口味,消费者自然被分流。

相关热词搜索:东海 访谈 龙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