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卷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高中历史卷篇一:高中历史练习题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训练一

1、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善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56天、57天。这说明( )

?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逐渐增强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A、?? B、?④

C、?? D、?④

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化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4、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热播对西方认识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5、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B、治理管理的混乱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城市建设的随意性

6、近代某位思想家说:“然则必欲民权自由,何必定出革命乎?革命未成,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7、在清末,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侵华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改革的方式和目标 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

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9、下列民国时期的重要事件。按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二次革命”?国民革命 ④、护法运动

A、 ??④?B、??④? C、??④?D、?④??

10、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 D、胡适

11、“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受到了俄国革命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2、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州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还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出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D、土地革命时期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税。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的“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号美国国务卿嗨约翰致英国公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二: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的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胀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盖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1)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什么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情”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什么反应?英国为什么首先发表宣言支持美国?

(4)三则材料所反应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知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

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

---《泰晤士报》主编致该报驻北京记者的信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掺其大原,皆必自奴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治愈此病。

---梁启超《年谱长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目的。

(2)材料二中“维新派的目标”主要是指什么?”“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的含义是什么?你同意《泰晤士报》主编认为维新派未能“打破鸡蛋”的原因分析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的“病”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为此“病”所开的“药”方是什么?

高中历史卷篇二:高中历史试题卷(附解析)

质量检测(一)

(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的政治制度)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2013·深圳二调)《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

A.宗法制下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继承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解析] 宗法制的内容之一是嫡长子继承制,A项表述错误;如果没有嫡长子才考虑年龄因素,贤德、占卜是在年龄相当的情况下考虑的标准,B、D两项错误。答案为C。

[答案] C

2.(2012·安徽六校模拟)“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2·广州二测)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

C.九品中正制 B.礼乐制度 D.科举制 (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属于礼乐制度中丧礼的范畴,其余三项制度与此无关。答案为B。

[答案] B

4.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

C.①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③的表述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的。“三公”都对皇帝负责,但各有分工,彼此相互牵制,故②正确。“三公”是中央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排除④。故答案为C。

[答案] C

5.(2012·淮安模拟)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不断扩大 ( )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说以前州郡的属员多由刺史和县令自行辟除,由中央委派的很少。隋代起,地方的官员都要由中央吏部选拔,不能由刺史和县令自行辟除。

[答案] A

6.《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其变化趋势总体上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7.(2013·西安五校二模)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途径

C.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解析]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荐制度,主要是指地方郡县长官向中央推荐品德高尚和有才能的人做官。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8.(2013·荆州质检)“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此现象出现在

A.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 D.明朝初期 ( )

[解析] 题干信息“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说明这一时期丞相权力较大,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削弱相权;北宋初期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朝初期废除宰相。故答案为A。

[答案] A

9.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A.①②

C.①②③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B.②③ D.①③④ ( )

[解析] 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②是符合题意的。至于削弱内阁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带③或带④的选项都应排除。

[答案] A

10.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解析]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据材料“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可以判断出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国家的特征,即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11.(2012·海口模拟)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A.唯物史观

C.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从材料的“以阶级斗争为灵魂”即可判断选择A项。B、C、D三项结论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2.(2012·太原模拟)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未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解析] 希腊的地理环境是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土地分成小块,这种地理环境下适合建立城邦国家;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少了达不到自给,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答案] D

13.(2012·北京模拟)执政官是雅典城邦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伯利(里)克里(利)时期,“第四等级的公民也取得了担任这一职务的资格。执政官选举的程序是,先由各自治村社选出500人(一说100人)为执政官候选人,然后由公民大会在候选人中用抽签的办法选出九名执政官。”(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上述材料表明雅典城邦( )

高中历史卷篇三: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高中历史卷)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

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高考卷历史部分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

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

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文语”。这一现象

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

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

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

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似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33. 18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

相关热词搜索: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卷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