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初三历史上册篇一:初三上册历史笔记整理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2.建立国家;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

3.文明成就:金字塔

评价: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古代劳动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发源地:两河流域

2.建立国家:公元前3500年以后,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统一

3.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汉谟拉比

(2)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2.建立国家:公元前2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建立奴隶制国家

3.文明成就:种姓制度

(1)制定者:雅利安人

(2)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课本划线)

(4)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补充:(p12课本练一练)

P13:活动与探究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

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文明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希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2. 雅典城邦兴起:公元前8世纪。

3.雅典城邦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达到全盛

(1)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原因:A.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

B.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3)评价:

积极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局限性: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

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雅典繁荣的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建立:公元前509年。

2.发展:布匿战争胜利后,到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衰落:前49年,开始夺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

4.罗马帝国的建立:前27年,屋大维。

衰亡:395年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1453年东罗马灭亡。

东方文明:大河文明----农耕经济发达;形成农奴主专制政治

西方文明: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相对民主的奴隶制共和制

启示: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

(1)背景: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受中国隋唐的制度的影响。

(2)内容:(在课本上划线)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作用(意义、影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

善于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课本划线)

①内部矛盾丛生,商业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②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

2. 伊期兰教创立和统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穆罕默德

初三历史上册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让学生阅读本课最后一个目录,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列宁曾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生产工具、

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个体劳动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度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不断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出现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

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希伯来国家重 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

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初三历史上册篇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

九年级(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2、三大人种的形成:

⑴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⑵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X Kb1 .Co m

一、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1、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

(2)措施(内容):

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

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

代世界的高峰。

(4)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③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④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5)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爱琴海文明)

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

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

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2)在中国,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3)马可·波罗回国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4)《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三大主要文字

1、象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前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

⑵含义:用图形表示事物。

⑶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⑷影响: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主要影响。

2、楔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创

造并使用。

⑵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⑶影响: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

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腓尼基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1、

初三历史上册

人物:阿基米德(古希腊)

2、主要贡献(或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

或灌溉。

四、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⑴作者: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

⑵体裁:古希腊著名英雄史诗

⑶影响: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

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⑷地位:是古代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2、《天方夜谭》

⑴内容: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⑵地位:古代东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四、著名建筑

1、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拜谒的地方。

2、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年和地。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第12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历史 初三历史上册课件 初三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