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对历史的看法篇一: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近代饱经风霜。 1840 年之后的所谓的几十年屈辱史,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是一种痛。每当阅读到祖国当年被其他国家欺凌的历史也常常让大家义愤填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也不例外。列强的入侵,不仅仅带来了痛苦,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改变。

中国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依然固步自封!近代以前的历史,历史都只是无重大意义的王朝更迭,一个朝代走向衰落,另外一个朝代兴起,换汤不换药的封建统治,让社会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而百姓,也只在王朝的迭代中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这样,若干朝代过去之后,中国社会仍旧是老样子。就像一个被悬空的车轮,转了若干圈之后,其实还在原地没有前进。只是在其中造就了打内战的威武将军和御外敌的人民英雄的传奇故事而已。正因为我们没有前进,所以当初羡慕中华大地和以中华为师的一些“天朝”看不上眼的国家在近代把我们揍了一顿。挨揍得怪自己,怨不得别人。

1840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变化剧增。这种王朝的循环无法继续;思想和科技上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不容小觑。而那些侵略,不如说是中国自己的错引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历史潮流,历史给了中国两千年来自己摸索改革的路,中国止步不前,历史只好找了些改革成功的国家来给你当老师,中国不好好学,甚至还瞧不起老师,于是老师就体罚了一下这个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于是中国觉得受委屈了,感觉太屈辱了,太丢面子了。然后就有了近代近百年屈辱史一说。不过,被教训了之后,成效是很大的。这百年间的进步谁都看得出来。就如前文的比喻,中国这个车轮在空转了近两千年后,被西方和日本的枪炮打了下来,摔在了地上,得以前进。大多数中国人看到的是列强的欺负,而不是列强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而事实上,在这段历史里,军事上刀剑长矛变成了枪支弹药,古老的炮台上古董般的火炮变成了新式火炮,拥有了铁甲舰船、新式军队;思想上,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涌入中国,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的学习也都得益于世界强国在近代中对中国敲响的警钟。也就是在近代挨打了以后,中国才真正转变心态,不在迷醉在大国梦里,而是开始学习其他国家。这就是那段历史的贡献,那段历史的历史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的屈辱历史就像是你用酒精麻醉自己,不愿面对现实时,别人一巴掌把你打醒了一样,只不过,当时中国的酒精是天朝大国的梦,而巴掌是列强枪炮军舰的侵略。而这一巴掌把你打醒了之后,你是应该怎样面对这挨了一巴掌的事实呢?是以此为耻还是客观对待?多数中国人选择了前者。但我认为,西方国家的侵略诚然本意不是为了中国能够进步,但它确实让中国真正发展了起来。也许给你一巴掌不够温和,但让你醒过来这个贡献不应该被你感受到的疼痛和面子上的过不去所掩盖。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同时期的日本借助明治维新,成功的搭上了资本主义革命的快车,步入强国行列,而清政府没有顺应时代,所以历史用一种刻骨铭心的方法让中国转变!承受过了转型阵痛之后的中国才有了新的生机,这种阵痛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无法逃避。所以客观看中国饱经沧桑的近代历史,既要记住屈辱的一面,更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

对历史的看法篇二: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看法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

际》。

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史学

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被誉为学术大师,是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他的史学理论对历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他的《世界史考察》中把历史学家的任务规定为:力图确

定那些经久不变的、周期性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因为这样的一些因素能够在我们的理智和情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即是对于历史中的规律来说的,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规律却是现代的规律。去发现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始终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类对历史的把握始终带有当代色彩,治史者都力求客观与公正,可真实的历

史却不及杜撰历史那般富有生机活力,治史行为和目的比真实历史自身更富有历史意义,对历史的记录与描述、肯定与否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塑造历史的强大精神结构。任何历史研究不可能是纯历史的,纯粹客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研究者在对历史现象的观察、思考、提问、整理、书写的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历史的创造,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受研究者的当代视野的影响与限制。历史著作渗入了历史学家个人主观的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有个人兴趣的影响,也可能有党派、民族、宗教感情等的影响。司马迁有过类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精辟的说法:“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黄仁宇在评论《万历十五年》时曾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都只能假定自然法规逐渐展开,下一代的人证实我们的发现,也可能检讨我们的错误,就像我们看到前一代的错误一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克罗齐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体现了克罗齐历史

哲学的核心——历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或精神。克罗齐认为历史是精神或思想的产物,强调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事实总是有限的、不真实的,看到的所谓史实只是资料,是数据,正如史料是一堆积木,用积木构建什么样的建筑物

是人的精神和思想。而历史学家的思想是在与所处的时代、与所处历史环境的交融

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真正客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无法为人们所认识,历史

本身也不会说话,真正说话的是历史学家的思想。“一个历史学家不可能对历史事

实是完全中立的,他总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哲学见解(或

信念)的支配”。因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历史学

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个人认知结构主动地感知外在信息,表现出

主动的创造意向,体现独立的精神,历史学家总是在以自己的精神去拥抱、融会、

把握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他所理解的历史必然同时是自己精神的化身。因此,历

史是精神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着的精神,是不断进步着的思想。

克罗齐认为,只有当下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所记录的才能被

称为“真历史”,人的兴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人们之所以会对过去的事实产生

兴趣,是因为“这种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

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针对一种现在的兴趣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过去的兴趣源

自于对现在的兴趣,对现实的关心。我们之所以对研究过去感兴趣,是因为现实生

活向我们提出了问题,进而要我们沿着这些问题对过去进行探索,进一步从过去的

史实中寻找问题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研究一切的历史,都是在研究当代史。由

此可以推出:“当代性不是某一类历史的特征,而是一切历史的内在特征。”“我

们应当把历史跟生活的关系看作一种统一的关系”。

人类的精神是重现历史的关键,历史内在于精神。“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

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

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

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这些

文化的复活,是再多的文献和叙述都不能做到的。推动它们重新获得生命的,是内

在的原因,是人们在对它们进行认识、解释和判断过程中的精神活动。这个精神活

动的过程是具有价值的,而这些经过批判后的历史事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真

实”。因此,克罗齐强调精神创造历史,在历史因果关系上,也强调历史联系是精

神与精神之间的联系,历史学家应从现实需要出发,着手研究于眼前的、具体的、

能够为精神所掌握的历史,应用批判精神从死材料中选择感兴趣的东西。

区分“编年史”与“真历史”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理论的又一个重

要观点。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一开始就区分了“历史”与“编年

史”,克罗齐认为,编年史就是那些与生活的联系被割断了的历史,它们的凭证已

经不再活在人类精神中了。这种历史,只是“历史的尸体”。更进一步说,这种历

史(编年史)没有真实性,因为:“一切脱离了活凭证的历史,都是些空洞的叙

述,它们既然是空洞的,它们就是没有真实性的。”“历史是活的编年史,编年史

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历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

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因此,编年史和历史得以区分开来在于它们是两

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克罗齐指出,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必然具有某种意义,否则

对历史的看法

所谓的历史就只是“空洞的回声”。这种意义不可能在过去寻找,因为人永远无法

回到过去,因此历史的意义只能在“现在”寻找。事实亦是如此,以我国最早的编

年史《春秋》为例,它以非常简短的言语记述了某年某月发生的某一件事。例如公

元前六世纪曾发生过一次月食,对于这样一个事件,其本身的文字性记载没有任何

意义可言。只有当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历史学家可能出于天文研究的需要而对

这段记载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并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可信的结果时它才被赋

予“存在的价值”。“(历史)假如具有某种意义而不是一种空洞的回声,就也是

当代史的,和当代史没有任何区别。” 但历史和编年史又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历史主要是一种思

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一切历史当其不再是思想而只是用抽象的字

句记录下来时,它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字句一度是具体的和有表现力的。”

“编年史”也可以“复活”而成为现实的历史,因为“收集死凭证与写下空洞的历

史是一种替生活服务的人生活动。它们重现过去的历史,使其更加丰富,并在我们

的精神前成为‘现在’的日子是会来到的。”“因为,当生活的发展需要他们时,

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再变成现在的。”编年史的这种转化,并不是通过史

料的堆积实现的。因为“这种种再生都有他们的内在的动机,无论多少凭证或叙述

都不能使它们出现。”要解释这种编年史的复活,只有从这样一个原则出发,即

“精神本身就是历史,在它存在的每一瞬刻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全部过去

历史的结果。”在人们解读历史的时候,编年史只能像死尸一样,是死历史。而人

的精神本身是内在的和富有生命力的,在精神迸发的时候,就会导致人们内在的精

神与外在的被称为文献资料的编年史消融于现实的正在思考着的精神之中,使其再

次成为活生生的人类当前的思想活动。死历史重新复活,编年史又转化为当代史。

由此,过去的记录即编年史,在不断的被人类精神重构和解读的刷新过程中成为了

新的记录,成为了相对意义上的当代史。

克罗齐将现实因素引入历史,强调历史研究要从现实出发,重视历史与现实的

联系。一方面,历史研究不能超脱于现实社会之外,为历史而历史,而应立足于现

实生活的兴趣和利益,解决当代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服务于现实,做到古为今用。

另一方面,今天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现实社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历史的痕迹、沉

淀,这些痕迹、沉淀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很大变化,但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历

史的某些本质特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体现了当代史与现实问题有密切的关联性, 历史与现

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因此历史有其现实价值。历史是关于人的历史,人关于历

史的所有认识也就成为人的理性发展、自由发展的故事。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

为一条连绵不断的时间流,历史和理性、历史与个人意识交融于人的精神世界,展

现在当代,体现了个人的创造意向。

注释:

(1)《作为精神的存在——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宋霁、朱慧博 《前沿》2008 年第7期

(2)《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反思——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宋纯路、王久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

(3)《对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丁向阳《江汉论坛》1988年06期

(4)《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彭刚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5)《后现代史学语境中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马驰《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04期

(6)《“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辨析》黄坤《西安社会科

学》2009年第02期

对历史的看法篇三: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是从183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0年新中国成立前。期间历经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过程。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与图强并存的历史。鸦片战争前期,中国的社会是独立的封建社会,但是,社会腐败,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萎靡不振,人民生活水平日况愈下,而此时的欧洲列强在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轻而易举的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入侵、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得独立自主、封建古老的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彻底沦为!中国的主权、尊严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但是,客观的说,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的瓦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瓦解,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期间,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人民为了国强民富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各个阶层的勇敢分子探索富强的伟大尝试,期间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虽然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着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于是,共产党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胡适、董必武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工作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摸索出了富强中国的道路,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到的新中国。在经历了八年抗战,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步步成长起来,并逐步壮大,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但是,国民政府违背人民意愿,悍然发动内战。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忘我奉献的战斗中,四年后,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开始进入现代!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屈辱与图强,流血与新生,斗争与挨打,迷茫与希望共存的社会历史时期,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未来接班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为人民的富足,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看法 历史 我对历史的看法 关于对历史的看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