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七上答案篇一: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20)BADCB DCCAC CAADB ACDBD

二、相关链接

21.禅让制22.山顶洞人 23.氏族 24.炎帝和黄帝25.禹26.黄帝

三、列举

27.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等任二个

28.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四、识图

29.(1)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2)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南北自然地理条件差异

五、解析与感悟

30.(1)群居 (2分)

(2)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2分)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分)

(3)人们开始学会人工取火,(2分)吃熟食(2分)。山顶洞人。(2分)

31.(1)炎帝和黄帝 传说时代(每点2分)

(2)炎帝 神农氏

((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历史七上答案)3)黄帝

(4)观点明确,理由确凿(观点和理由各2分)

一、单项选择(1—20)CBBDC BBCBD AAACB ADAAB

二、相关链接21.夏朝22.汤23.镐京24.齐桓公25.孟子26.商朝

三、列举

27.朝秦暮楚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图穷匕首见 等任二个

28.老子 庄子

四、图说历史(每点2分)

29.(1)西周 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

(2)西周国力强大,手工作坊规模大,也说明集体合作的力量大。

(3)四羊方尊 青铜立人像 都江堰、战国编钟等任意两项。

五、解析与感悟(每点2分)

30.(1)儒家 仁 礼

(2)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等任意一条。

(3)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即可。观点2分,理由2分。

(4)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

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一点即可)

31.(1)管仲改革的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4分)商鞅变法的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4分)(2)管仲改革是为“称霸”(2分);商鞅变法是为“统一”(2分)。(3)作用:都是国家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加强。(2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2分)(言之有理却可)

一、单项选择

1-20 DDBDB ABACB BACCA AABCB

二、相关链接

21.秦

22.蔡伦

23.张仲景

24.道教

25.华佗

26.陈胜吴广起义

三、列举

27.见教材三点

四、图说历史

28.

(1)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每个地点2分)

(2)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前60年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都护府

五、解析与感悟

29.(1)秦始皇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生产力飞速发展,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见解,并互相争论。

(3)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他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思想派别的读书人

(4)因为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30.(1)秦朝徭役、赋税沉重(2分)刑法严酷(2分)

(2)陈胜 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

(3)严酷的刑罚、沉重的徭役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发生

(4)轻徭薄赋,轻刑罚,实行仁政,安抚百姓统治才能安定。(开放性试题,但一定要从徭役和刑罚两个方面来讲,每一方面2分)

七年级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20)ACDAD CCCAD BDCDA ADACA

二、相关链接

21.赤壁之战

22.祖冲之

23.贾思勰

24.王羲之

25.石窟艺术

26.顾恺之

三、列举

27.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等任意两项

28.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等任二例

四、图说历史

29.(1)A B (2)魏 刘备 吴

五、解析与感悟

30.(1)少数民族内迁 (2分)

(2)拓跋宏 内容见教材(4分)

(3)少数民族内迁、统治者实行民族融合的改革、民间交流 (6分)

(4) 开放性试题,有理即可。(2分)

31.(1)和: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归汉等 战:蒙恬反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 每点1分(2)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人民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原因(答出一点2分)(3)联合大月氏人夹击匈奴(2分) 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2分)(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来谈。如语言变化、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变化,说做出一方面即可。(2分)

七年级单元测试题期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CBAC BBBCB BBCBC CBDAB

二、相关链接

21.山顶洞人 22.禹 23.前1046年 2.分封制 25.“尊王攘夷”

三、列举

26.齐、楚、秦、燕、赵、魏、韩

四、图说历史

27、(1)秦始皇 汉武帝

(2)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各2分。

五、解析与感悟

28.(1)商鞅;(2分)战国时期秦国国君。(2分)(2)主张根据现实需要改

革传统的治国政策;(2分)属于法家。(2分)(3)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2分)(4)统治者支持;英明的改革家;安定的政局;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适合经济发展;适当的措施等等,任意一条。(2分)启示:开放性答案,意思对即可。(2分)

29.步骤一:(1)禅让(2分)(2)商汤与伊尹;周文王与姜尚;齐桓公与管仲;秦孝公与商鞅。(任意一对即可)(4分)(3)都江堰(2分)

步骤二:(4)如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秦始皇的暴政。(任意一项即可)(2分)(5)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任意一项即可)(2分)步骤三:如违法犯罪不断发生;自然环境不断恶劣;贪污受贿现象十分严重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我认为可以增强民主与法律意识;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历史七上答案篇二: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北京人是中国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列叙述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 A.过着群居生活 B.能够人工取火 C.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会保存火种 2.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社会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展区陈列着当时此地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种子。该种子应该是 ( ) A. 粟 B.玉米 C.小麦D.水稻

3. 某华侨要来中国祭拜人文初祖,他应该去( )A.黄帝陵 B. 大禹陵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4.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是( )

A. 尧 B. 舜C. 禹 D. 启

5. 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都城的废墟,后人称为“殷墟”。历史上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 伯益 B. 盘庚 C. 成汤D. 商纣

6.《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 C.越王勾践D.楚庄王

8.“焚书坑儒”时,被焚书籍不包括 ( )①医药类②卜筮类③种植类④六国史书⑤诸子百家书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9. 楚汉战争的实质是 ( )

A.民族战争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汉代取代秦朝的战争D.项羽、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10. 享受优质教育是读书人的普遍愿望。汉武帝时期的读书人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入学教育,必须到 ( ) A.洛阳 B.长安C.咸阳 D.敦煌

1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②减轻刑罚③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12.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被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13. 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是()

A.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14.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追忆历史,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当时的台湾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台湾在三国时期被称为 ()A.瀛洲B.琉球C.夷洲D.扶桑

16. 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陆续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 B.南方土地肥沃 C.北方战乱频繁D.北方自然灾害严重 17. 西晋统一局面被破坏后,北方长期处于多个政权分立的混乱状态。前后出现的政权

不下30余个。其中,统一过北方十来年的前秦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 B.氐族C.匈奴D.羌族

18.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

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 诸侯争霸局面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19. 下列不属于孔子的思想内容的是 ( ) A. “为政以德” B. “以礼治国” C. “事异则备变”D. “有教无类” 20. 石窟艺术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北朝时著名的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 ( ) A. 山西大同 B. 河南洛阳C. 四川成都D. 江苏南京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7分)

(1)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功能是测定____________。 (2)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产生于商朝的 。

(3)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产生于商朝的

(4)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_________。 (5)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的代表作品是。 (6)我国现存最早、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东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品是 。 22. 看图,回答问题。(5分)

B

D

C

A

(1)上面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或国名。

A.出发地_________ →河西走廊→B._________ →今新疆境内→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大秦。

(2) 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本题共10分)

23.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大量使用,使得私有土地大量出现,土地私有制成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改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秦君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请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变化(从不同角度)。(4分)

(2)依据材料二,写出秦国是如何实现土地私有化的。(2分)

(3)依据材料二,商鞅为了实现秦国“倾邻国而雄诸侯”的目的,在军事上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你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2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8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内容是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在哪方面采取措施?请你写出汉武帝在相同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2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孔子之术”的态度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6分)

(4)结合材料,说明统治者制定和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5)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始皇、汉武帝的丰功伟绩。(4分)

历史七上答案篇三:历史七上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答案 历史 名校课堂历史七上答案 历史作业本七上答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