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自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以来,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文件陆续发布。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本文试分析研学旅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学校政府、家庭、博物馆三者出发,分析如何更好达到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的目的。
  【关键词】研学旅行;问题分析;三方保障
  自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以来,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中小学研学旅行文件。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一种趋势。
  一、研学旅行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外教育主要方式。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牵头、学校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途径,在校外活动中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无论从国家政策上还是学校、家长的认可度上,都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可行性的便利条件。
  (一)国家政策支持
  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7月,颁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主要针对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在操作性方面,对行业活动内的具体内容,如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划定基本标准和规则。8月,颁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的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2016年12月,教育部门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若干意见》中,主张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系列官方文件充分肯定了研学旅行的作用,作为将校内校外两种教育形式的创新结合的新活动,为达到素质教育综合实践育人的目的,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有力冲击。
  (二)社会认可度高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2。从学校来说,研学旅行赋予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式,既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孩子们对社会文化、自然的理解,同时增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研学旅行有助于孩子们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也能够得到从书本到实践的新认识,同时增加与同伴集体出游的乐趣,提高集体性和组织性;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在游中学,学中乐,也是一件愉悦身心的学习活动,孩子能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研学旅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研学旅行虽然社会认可度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在试点地区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安全隐患
  安全问题往往是制约活动开展的重大因素。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群体活动,出行人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带队老师又有限,在校外管理难度加大,会出现看护不到位的情况,安全风险高。一旦出现危险状况,学校、地方政府往往是法律以及社会舆论的首要冲击者,因此,为规避风险,减少安全状况的发生,学校往往不会去主动推行研学活动,甚至不会组织春、秋游等活动,且研学活动的开展也不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实质性利益。因此基于安全系数的原因,研学活动的推进也是困难的。
  (二)学校和举办者的目标不清晰,主题不明确
  相比于课堂学习,走出去的研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实践性以及能动性,学生也愿意走出课堂参与进来。但是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校外教育活动,包含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两部分,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要想达到研学的目的,就需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在活动的展开中,会出现“研”、“旅”失平的情况,一方面出现轻“研”重“旅”,学校或者举办者没有明确的主题,注重学生在旅行中的感受和意义,出行活动花费不少,但未能达到研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轻“旅”重“研”,老师将研学活动作为课堂的延续,在活动之前,为学生布置繁重的任务,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另一手段,而未将研学活动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未能实现其趣味性、实践性。另外,研学活动的地方多为陈列馆、博物馆、红色文化等地区,学校和举办者主要是事业单位性质,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存在监管不力现象,所举办的研学活动成为了学校、举办方应付学生、家长、政策的形式活动。
  (三)乱收费与市场逐利现象
  中小学研学活动是一场公益性的活动,同博物馆性质一样,是以不盈利为目的的,为了更好的推行研学旅行,政府为每个学生专项拨款两百元。但是,,这笔钱是否能够用到每位学生、每次活动中?因此,在实际活动的开展中,仍可能会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有学者将教育乱收费分为“生存型教育乱收费、垄断型教育乱收费、腐败型教育乱收费”3,在中小学研学活动中,也会存在着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学校因上级教育部门不拨款亦或是拨款不足,校方为了保障活动进行而产生的生存型教育乱收费;第二则是对于这种群体性的活动相关部门缺乏竞争对手,甚至于过分强制学生活动消费,达到垄断型教育收费的目的;三是对于这种群体活动,地方的相关行政部门与学校寻求第三方参与进来的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就可能产生权力带来的腐败型教育收费。4
  另外,推进研学活动的相关政策一出,为许多旅行公司带来发展的机遇,这块大蛋糕催生相关旅行公司推行旅行产品,市场进入的逐利目的,如若监管不力,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无疑是增加了学生家庭研学活动的经济负担。
  (四)社会协调不到位
  研学活動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每次研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全面协调,比如医疗机构、交通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的全面合作,如若协调不好,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会阻碍研学活动的开展。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生 对策 我国 旅行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