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高中历史人教版篇一: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人教版)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1

2

3

4

5

高中历史人教版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 鸦片战争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高中历史人教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十八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十九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十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十一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十五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二十六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二十七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开辟新航路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十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十五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十六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十七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十八课 罗斯福新政

第十九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二十一课 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十二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二十三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二十四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探究活动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高中历史人教版篇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史识

修总一结1

历 必 知 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第2课 秦汉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郡县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

3

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

4

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内阁制度: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但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5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 高中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