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历史地理篇一:中国历史地理(第二版)蓝勇 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12.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氏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古称盐泽、蒲

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昌海、楼兰海,清代称罗布淖尔,近代称罗布泊。在历

2.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史时期罗布泊因为入湖水道的改道而不断变化,时而广

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阔,时而干涸,时而成为若干小湖,但总体趋势是湖面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越来越小,水源越来越少,以至今天完全干涸。

时代。 13.低海岸:地势平坦宽阔的海岸称为平原海岸。平原海岸曾

3.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有“沙岸”之称,系由巨厚而松散的沉积物组成。这种

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海岸的岸线平直、单调,岸上地势平坦,有些地方多沙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洲、浅滩,潮间带宽阔,缺乏天然良港和岛屿。

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河姆14.贝壳海岸: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 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

4.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

温暖湿润的时期。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15.海侵: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转折时期。 造成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又称海进。通常,

5.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海侵是海水逐渐向时代较老的陆地风化剥蚀面上推进

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的过程。一个海侵面就是一个不整合面,也是一个典型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 的穿时面。海侵的结果,常形成地层的海侵序列:其沉

6.明清宇宙期:从1400年到1900年,又称“明清小冰期”,为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或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沉

低温多灾时期。 积时的海水由浅变深;陆相沉积逐渐演变成海陆交互相

7.黄河大改道:黄河下游在近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1500多沉积,继续演变成海相沉积。

次,较大改道二三十次,六次重大改道。先秦时期,主16.直沽:汉代泉州在今天津西北武青县城上村,故天津历史要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为北流;汉唐时期,在今山东上有“直沽”之称。到宋代,海河一度成为松辽的界河,金时正式称为直沽。当时直沽位于三汊口,滨海临河。为南流;清咸丰后,恢复东流,结束夺淮入海,形成今元代海运以直沽为海河与海的转运中心。延祐三年,改天的黄河。 直沽为海津镇,成为元大都的门户。明燕王曾于直沽率

8.汉唐安流期:东汉时,69年在王景领导下治河,固定了一条军南下,夺得帝位后,将直沽改称天津。

从长寿津自西汉大和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范县17.冈身:长江口南岸,在长期波浪作用下,自常熟福山起,经太仓、嘉定方泰、上海马桥、奉贤新寺,直至金山漕至今利津入海。王景治水后,黄河相对安流了大约600泾一线及其以东,形成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俗多年,称汉唐安流期。 称冈身。

9.梁山泊:18.珠江洲潭岛屿时代:由于海湾河谷的大面积堆积,珠江三

944年,黄河在滑州决口,角洲出现了一些岛屿洲潭,进入洲潭岛屿时代。明清以梁山成为湖中孤山,形成梁山泊,以后不断扩大。金代来,珠江三角洲成陆加快,洲潭岛屿大部分新积为沙滩湖面内缩,元代河水决入,梁山泊又成泽国。后黄河夺沙滩所连接,现代水网基本形成,洲潭岛屿时代结束,淮入海,梁山泊来水减少,到康熙时淤成平陆。1855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经济与渔业经济都有极大发展。 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河床於高,汶水下有壅塞成为东19.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平湖。 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建立,开始推行郡

10.云梦泽: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半省县制,实行军衔两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

区。而云梦泽是指其中的湖沼部分,在今下荆江以北的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江汉平原内。先秦时期,云梦泽分布在荆江三角洲和西20.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道是唐在行政区划面的泛滥平原之间,受多方水源,面积极大。上一个最重要改动。贞观元年,开始设立道。北宋初年,云梦泽开始枯萎,新扩展为陆地三角洲,而主体开始向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唐道制与宋东部移动,是城陵矶至武汉间的泛滥平原成为湖沼。南路制合称道路制。

朝以后,江汉三角洲进一步发展,云梦泽不断淤平。 21.行省制: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

11.荆江河曲:在荆江单一河床形成后,由于下游壅水和洞庭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行省除腹地直属中央中书

湖的顶托,河曲活动亦随之发展。明中叶时,监利东南省、吐蕃和诸王封地由宣政院,全国设立行省。它改变典型的河曲弯道已发育形成。以后又有自下游向上游推了传统的以“山川行便”划分区划的原则,其省制和分省政区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监利境内河床有八曲之多,清后期以来,由于藕池、松22.道:明代设立的省的派出机构,其中有守备道、兵备道、滋分流形成,大量水流进入洞庭湖,督粮道等,均为专司一职的派出机构。

河曲活动更趋频繁。从19世纪中叶~(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中国历史地理)20世纪初下荆江河23.双头州郡:西晋北方地区流行“虚设”之制,出现同一州曲即经几次重大演变后,大致形成现今之形势,形成了名在同一时期分属多地,东晋出现“双头州郡”,即二蜿蜒型河型。 州、二郡合治一地,如东晋以后梁和南秦州合治南郑。

24.侨置州郡:两晋时期,北方士族南渡,大都率领宗族、宾国始筑长城把它叫方城,到《春秋》、《左传》、《史记》

客、乡党同行。这些流民,随同豪强大族南下,自然就中一直称楚长城为方城。因为长期有长城和方城的不同成了他们的依附人口,分散南下的也多被豪强大族所兼叫法,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方城是长城,甚至以为是孤并。这些南下的人们,起初大都不上户籍。后来,东晋立的城堡或城垣,楚方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 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利益,便35.汉长城: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一个朝代。汉长城东起辽东,经阴山、河西走廊,向西延伸至新疆。县。 为加强防御,在阴山以北修筑的是两道平行的外长城。

25.土断: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汉长城全长2万余里,工程浩大,规模空前。主要是在

其主要是将侨置州、郡、县并如土县,居民按实际居住汉武帝反击匈奴,加强防御而修筑的。

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 36.明长城:为明朝从洪武至万历,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

26.监军:官名。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筑成的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

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省8851.8公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 称监军,也称监军事。又有军师、军司,37.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是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的交通咽喉,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出现监军镇,与统帅分庭抗礼。明代以御史或宦官为监多次发生重要战争。

军,专掌功罪,赏罚的稽核。清废。 38.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南,为明长城西端终点。初

27.羁縻府州: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建与明洪武五年,明弘治十四年重修。明代嘉峪关事通

往西北的一个重要关隘,关外少数民族多取此道进贡,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是明军与西北民族征战的一个重要关隘。

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体现了唐39.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关隘,是历史上今河南地区与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陕西地区交通的重要关隘。战国和秦代函谷关在河南灵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宝县西,汉武帝时,将秦关移到新安县东北,为汉代函府、州、县四级 谷关。

28.九州:中国最早与行政区划相关的地名,但并不统一,《禹40.玉门关:汉武帝置的通西域的重要关隘,因从西域输入和

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阗玉石取此道而得名。玉门关为汉唐西北丝绸之路的重豫州、幽州、雍州。要关隘,汉代为都尉治地,军事征战和商旅往返不断。 有幽、并,《尔雅·释地》有营、徐而无青、并州。《吕41.阳关:与玉门关一样,是西北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有徐州、营州而无青州、42.九边: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御力量,在长城沿线划分成九个先秦的九州并不是严格的行政区划,而是后人意念中的防区,形成九个军镇,称九边。

先秦理想政区。 43.龙门碣石: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四大区之一,龙门在今陕

29.关东关西:秦汉以来,以函谷关为界,以东为关东,以西西韩城市、山西河津县黄河两岸龙门山,碣石在辽宁绥

为关西。现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中县。龙门碣石地区为畜牧或半农半牧区。

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东北),地处祖国东北方,44.山东山西:以华山为界,以西为山西,以东为山东。

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45.江南:长江以南。

30.江左江右: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46.天府:三国以前“天府”指关中平原,指陕西省秦岭北麓

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号称“八百里秦川”。统治的全部地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三国以后,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47.苏湖熟,天下足: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迁到长江流域,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长江下游的经济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湖地区是江北面),也可指江北。 全国主要产粮区。

31.关内关外:秦汉时期以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48.湖广熟,天下足:明清以来,北方地区在“明清宇宙期”

内”,以东地区为“关外”。明清称山海关以西、嘉峪关的背景下,经济地位大大下降,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经以东地区为“关内”,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济也发展起来。

江三省及嘉峪关以西为“关外”。 4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32.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历祖”。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建的,这使成都平原成了旱涝保收的地区,农业经济十一带。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如今,特指广东、广西和分发达,成为“天府之国”。

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并不5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包括在内。 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黄米)、稷(谷

33.湖广: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子、粟)、麦(小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

级行政区。为湖北和湖南在元明时期的合称。清时将湖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广左司为湖北省,将湖北右司为湖南省。 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

34.楚方城:即春秋时南阳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从楚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52.稻麦复种制:复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而江西是等地人口自然增殖和

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复种可以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土外来移民比较多,形成了东向西的人口推动力。明代,地,提高农田的产量。我国最早实行复种轮作是在战国迁入湖广的外来移民中江西籍占绝大多数,故有“江西时期。当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地区改变了一填湖广”的说法。

76.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一年或几年之内,增加种植和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收获的次数。 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

53.占城稻: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

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这使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水稻生长周期大大缩短,促使双季稻复种和稻麦轮作制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交融,最终形成今天的发展,从而使水稻等粮食大大增加,强化了南方地区的四川人和四川文化。

的经济中心的地位。 77.闯关东:由于灾荒等原因,大量汉族人迫于生计,纷纷在

54.美洲高产作物:明万历传入的番茄、辣椒,封禁汉人自由迁入东北的背景下用各种方式出关外。

56.西汉五大都市:临淄、洛阳、邯郸、宛、成都。 78.走西口:“西口”主要是指长城西部的张家口、独石口。“走

57.东西京: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后改都洛阳﹐因此东汉人习西口”是指西北地区移民进入蒙古。移民主要来自华北

惯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西部的山西、陕西地区和河北西北地区。

因此称长安为西京。 79.江浙人文薮:宋代中国文化教育重心东移南迁,江浙地区

58.扬一益二: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即乃我国文化重心,人才辈出。

益州)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80.洛学:北宋洛阳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后世把洛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学和闵学结合,形成程朱理学。

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81.闵学:南宋朱熹创立的学派。后世把洛学和闵学结合,形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成程朱理学。

59.草市镇: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打破了州县以下不82.蜀学:流行于川陕一带的学派,影响极大。

得设市的规定。 83.婺学:吕氏家族创立的重要文献学,又称吕学,南渡后因

60.七大古都:吕好问移居婺州,故形成婺学。

61.明代包城高潮:明代,中国县级城市普遍以砖石墙替代土84.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

墙,大大增强了城市的防御力。 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说

62.直道: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秦修筑了从咸阳北通明以函谷关为界的东西地区在人才分布上的特色。

往阴山间的捷径,因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到。 85.巴有将,蜀有相:四川民风好文,多出宰相;重庆民风好

63.驰道:从秦代开始,中国进入统一的封建王朝,驰道是全武多出将帅,表明了四川和重庆在人才特色上的明显差

国统一的交通国道。 异,

64.五尺道:修建于川滇之界的驰道,只有五尺宽。 86.裴秀:西晋河东闻喜人,曾编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66.两京驿道:唐代起,交通最繁忙的两条官道,是当时东西提出了地图编绘的“制图六体”,即编绘地图的六条原

交通大动脉。 则。

69.站赤:元代境域广大,广置驿站,蒙语译音乐“战赤”,交87.贾耽:唐代沧州南皮人,撰有《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

通通达,一度形成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邮驿路线。 另著《海内华夷》,此外还有《贞元十道录》及《皇华

70.淞沪铁路:我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建于1876年。 四达记》等。这些地图取材广泛,并用裴秀理论为指导,

71.灵渠:秦军在进军岭南时,将湘江海洋河与漓江直流灵渠特别是采用朱墨两种颜色来区分历史地名和当代地名,

始安水联系起来,成为“灵渠”。 十分可取。

72.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88.《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共上下两

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卷,卷首记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正文主要以西汉政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区郡为纲,详述103郡国及所辖地区相关内容。它也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同时也是我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国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其体例被被历代正史沿

73.横断山民族走廊:在中国历史上,横断山纵列河谷受东亚用。

历史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演出了一次次从北向南89.《元和郡县图志》:为唐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在的民族大移民,故称横断山民族大走廊。 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

74.客家人:北方汉族移民迁入赣、闽、粤交界地区,以其人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元和郡县图志》的内容非

数的优势和优势、文化的优势同化了当地原住居民,又常丰富,作为一部讲述全国范围的地理总志,首先对政吸收了原住居民固有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新的文区沿革地理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叙述。 化载体——客家体系,体系下的居民就是客家人。当客

家体系形成后,迁入的汉族被同化,其成员也成为客家

人。

75.江西填湖广:元末明初,战乱影响巨大,湖广、四川乃重

中国历史地理篇二:中国历史地理(北大)资料整理

开宗明义

2011年2月21日

18:37

教材:

没有一本特别好的教材

重点推荐的参考书:《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

并不通俗

课件:

Ftp

ftp://urban:urban@162.105.149.18/教学专用/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

只有一次期末考试

38%优秀率一个名额都不会浪费,都是90分以上。

助教说,复习时不仅要看课件的文字部分,也要注意图!

历史时期的地理。

古人在这样的问题中渗透了多少谋略和智慧。

历史自然地理:重点研究江河湖泊和气候的变化——探讨自然变化的规律 历史人文地理:人口军事城市农业文化聚落等等

中国历史地理的历史:

这个学科历史悠久

例:左冯翊,《汉书》:故秦内史。《禹贡》

近代,中国历史地理的创始人:张相文

八卦:光华新楼中间的四合院:顾颉刚30年代的故宅

顾颉刚:每月拿出600大洋赞助禹贡学会,《禹贡》半月刊

组织青年学者到西北(包括河套)考察。

华北沦陷后组织就解体。《禹贡》成为今天这门学科的基础。

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人几乎都源自这个组织。

《中国历史地图集》。毛泽东个人倡议(不是国家意志),谭其骧主编,历时二三十年,囊括当时最优秀的历史学家。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止在静态的时空变化中,要与人类活动的足迹联系在一起。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应该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这个论点又将历史地理推向现代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属于这个领域的正式从业者,不到五十人。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呢?

古人的事情在今天能有什么样的启迪呢?

例一战国策中战国时东周和西周

东周公对苏秦说:我想种水稻,但西周公不放水。可见,两国依同一条河,即

伊洛河。

苏秦说西周公放水。

例二,九鼎

例三,金庸中胡编辣椒

例四,电视剧各种胡掰,神马汉武帝沏茶啦

所以说,历史地理还是应该掌握的常识

这学期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讲,空间与政权

行政区的变化

行政区就是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全部领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

第二讲交通与军事地理

第三讲,江河之变

第四讲,气候问题

第五讲,农业

第六讲,城市

第七讲,人文中国

空间与政权

2011年2月28日

18:41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

行政区划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国土划分为不同地区,逐层派官管理。

分封制,基于嫡长子继承制,分土而治

郡县制,分民而治

历史政区地理,又称为沿革地理。

秦一千余县在沿革中,大多能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现在也不过全国2000余县,而且还扩展了那么多地方。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沿”,就以县为主,而“革”主要在县以上行政区。

汉武帝的广关

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刺史->州牧

中央集权削弱,割据

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

当时曹魏州数远远超过吴蜀。

遥领,(指地方官)

虚封,(指封爵)

魏晋南北朝

州郡数目急剧膨胀

双头州郡,两州同一刺史,同治一地。

唐如汉故事。开国三百州,又设贞观十道。

都督府(唐前期开始出现) 节度使(二级向三级发展,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都督府说,一种是节度使。后者主流。老师认为两种观点都不能让人满意。第一种观点完全不能解读方镇-州县和都督府-州县的关系;第二种观点不能解读中晚期为何还有都督府新的存在。但有一个结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唐王朝的覆灭,官员权力过大,是肯定的。) 节度使的权力逐渐扩大

北宋,为了防止权力过大出现了独特的制度。有人称为虚三级,有人称为二级半。 宋太祖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粮,使节度使变成虚衔。

转运使,财政;军事,安抚使;粮,常平使;提点刑狱

事权分散

区划交叉

宋代制度的优缺点:这种高度中央集权,来自于官僚集团内部造反的现象,藩镇割据从来没出现过;劣势,积贫积弱。有人认为宋代是典型的儒官儒政。上下政情不能速通,边疆易失战机。说到军事,兵将分离,阵图。

南宋,十六路。北宋二十三路是转运使。南宋十六路指安抚使。可见形势不同。

宋代在今天被我们吸取:三十六省,七大军区。四大总部,总政,总后,总参,总装。司令调兵权有限(一个排的移防都需要总参),只能训练。总参调兵。

多级行政区划

实际上这个层级并不统一,全国各地情况多样。大多省略一些层级

八卦:征东省:即今朝鲜半岛。一些学者认为此省与内地行省不同,管理者主要是朝鲜半岛本地人,朝鲜的政权仍然持续。不久,征东省废。

十一行省(不包括征东省)

五级俱全的只有一个地方,即顺宁府

西藏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明代以四级为主

西北部分与明的关系很难讲,恐怕并不是统属关系

辽东只有都司

明朝万历四总督:蓟辽、宣大、陕西、两广

其中陕西总督是对付农民起义用的。两广总督防东南倭寇

编户(平民)与军户(包括军人家属)

五军都督,十六都指挥使司,四行都司,三留守司。地位逐级下降,但没有统属关系

八卦:卫所制度的残迹:天津卫、威海卫

明帝陵有四处:十三陵,明孝陵,景泰帝的(在军科院大院里面,形制介于亲王和皇帝之间),嘉靖帝之父的明显陵(在湖北钟祥)(而兴都留守司就是看这个用的)

康熙十八省,清末二十三省

江苏有两个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所以有十九个布政使。此地财赋极广,设两个布政使。

八督十五抚

藩台(布政使) 制台(总督) 抚台(巡抚) 臬台 道台等清代俗称

内蒙古的统治:王公联姻与理藩院。并非完全由理藩院控制,实际东内蒙西内蒙的王公还经常内讧,清帝居中平衡。

新疆,光绪年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省,伊犁将军仍然存在。

西藏和青海有驻藏大臣,驻青海大臣

民国

体国经野,行政区划分的原则

上古时期,地域划分并不清晰

先秦:城邦国家,岛状农业

例:弦高犒秦军

依山川形便划界原则

八卦:五岳四渎:河江淮济

济水,今日已不存在。

维基说即大清河,黄河夺之入海。

利:民风民俗相近,易于管理

弊:利于割据

犬牙交错原则

八卦:汉书南粤传说明了在征南粤时利用了地形

八卦:中国新的省份划分?

第二讲 交通道路

2011年3月21日

18:39

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在同一讲中介绍。

北京与华北

地形

又称北京小平原(图中绿色)(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西北部就是太行山和燕山。

道路

南北向

磁山文化八千年,其中有些谷物种子有九千年历史。(学步桥广场“磁山肇史七千载,北苑拱桥五百年”)

冲积扇:顶端,扇缘。

冲积扇中部地带最适合早期文明。

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鹤璧,冲积扇群。

这条路主是南北向的,又在太行山山谷形成一些东西向的岔路,就是古代的关口。

吕氏春秋,太行八陉,陉,路也。

西北向,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井陉

接上面吕氏春秋太行八陉。居庸陉等

例:安史之乱。安禄山之根本是范阳。杲,音gao3。安军一路破竹,阻于颜常山,绕过,洛阳击溃封常清。封与高仙芝退守潼关。封高二人被斩。哥舒翰中风,被逼出战匹马不归。可见井陉与太行东麓配合的重要性。

八卦2,七届二中在西柏坡,其实是有用意的。

明长城,西嘉峪,东辽东。京师西北有两道:外长城,内长城。俗称大边二边。

内三关:居庸紫荆倒马

中国历史地理篇三:中国历史地理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历史 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图集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