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文化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四川的文化历史篇一:四川历史与文化

题目: 四川得名与建省

2亿多年前,四川隐居在海水下面,后因地壳运动,改变了东高西低的地势,海水流走,从此四川盆地变干。大约200多万年以前,这里有了人类活动。在秦统一之前,四川有巴、蜀两个独立的小国,故四川又称"巴蜀之地"。秦王朝统治四川后,为加强对原住民的统治,往巴蜀地区大批移民,到东汉时,四川人口达470万。公元初年,成都已是人口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城市。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诸葛亮为丞相,四川经济得到发展。至唐代后期,四川盐业鼎盛,经济繁荣,成为唐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宋朝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明朝时期,由于刀兵人祸和天灾,四川人口大量减少,以至"千里无人烟"。清朝统治后,由于四川自然条件好,粮食丰产,大批移民进入,四川成了"五方杂处"的移民省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翻开了四川历史的新篇章。

一、四川得名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称帝,北宋建立。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州(府、军、监)、县(监)三级建置。路相当于唐代

的道。府多设于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军主要设于军事重地,监主要设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府、州、军、监同为一级行政区。县为府、州下属行政单位,州管辖的监亦与县同级。

965年,北宋灭蜀,四川地区归入北宋版图。为了进一步集权中央,便于对四川的统治,北宋政权将四川原剑南东、西两川之地置西川路,“东距峡江,西控吐番,南接泸水,北阻岷江”,四川地区正式开始置路一级行政建制。973年,又将四川的山南东、西两道之地,置峡西路,“东接三峡,西抵阳平,南厄群僚,北连大散”,尽有今四川地区。从此,路成

为四川地区最高行政区域,路下设州(府、军、监)、县(监)。981年,又并西川路、峡西路为川峡路,后一度恢复唐时道制,四川地区仍为剑南西道、剑南东道和山南西道之地

993年,北宋政权仿唐制,改为全国10道,今四川地区为剑南道。994年,再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仍置东川、西川节度使。997年,又改道为路。1001年,北宋政权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一次新的调整,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益州路、锌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四川的另外一个名称“巴蜀”则有很多神话传说的成分,当然传说未见得就不是真的,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的考古发现越来越证明这些传说是有根据的。巴蜀其实是指两个国家:巴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但现在根据广汉三星推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对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噫吁戏,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这段话简单的叙述了蜀国的历史。"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蚕丛和鱼凫便是传说中最早称王的两位蜀王。他们之后是伯灌,再后来就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这位杜宇可是大大有名,“杜鹃啼血”便和他有关。李商隐有一句诗,叫做“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不用说,这个望帝就是杜宇。相传望帝教民务农,但是后来蜀地发生水患,望帝不能治,于是让位给自己的臣子开明(即后来的丛帝),而他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丛帝为民治水,威望甚高,从此开始开明王朝,一共传了十二世。现在在离成都20公里的郊县郫县城南还有这二帝的祀祠,叫望丛祠。传说开明十二世很好色,秦惠王知道后,就说送他五个美女、五钷屙金之牛。蜀王派五丁力士打通蜀道迎接五女,走到梓潼,碰见一头大蛇正钻入洞。一个力士紧紧抓住蛇尾,其他的人相助,轰的一声,山崩了,把五个力士和五个美女全都压在了山下。山分成五岭,山顶有平台,蜀王登台悼念,命名五妇冢;平台后人叫思妻台。老百姓都怀念五个力士,叫它五丁冢。也

有说五丁把牛接了回来,安置于现成都金牛坝,成都金牛区现在还有个金牛的雕塑。无论怎样,这关中到蜀地的路是通了,于是秦王后来就派兵沿着五丁开的这条路灭了蜀国。李白于是写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这个自然是传说,实际是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在这之后,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至于说蜀这个字本身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关于巴国,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把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 (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而四川现在还把盐叫做盐巴。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关于巴国的传说,以神女流传最广。神女最早记载在《山海经》中,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李白《感兴八首》都写到她。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集》中有神女传说之大成:神女瑶姬是西王母的小女儿,她率领十二个姐妹到人间游玩,

帮助大禹治理洪水。把三册天书授大禹要他照书行事。她又带领姐妹与制造水害的十二条恶龙奋战,恶龙被斩首掉到地下,便成了十二座山峰,她也留在了巫山化作神女峰了。照巴人看来,神女是完美的女神,掺杂不得情爱一类故事的。宋玉的《高唐赋》说她与楚王幽会,是一种亵渎。神女如今还屹立在巫山十二峰的神女峰上,就是山顶那个颇似人形的石柱,若是路过三峡,一定要仔细瞧瞧。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巴蔓子的。《华阳国志》有记载,迄今川东一带仍广为流传,重庆七星岗莲花池的“将军坟”,忠县“土主庙”都是纪念他的。据说当年巴国遭蜀国的入侵,将军蔓子请楚国出兵援助,答应平定以后,将三城(其中包括忠县)割让给楚。事平,楚国使臣来要城,蔓子说,城不能给,带我的头去。“割头保土”就是“土主庙”的来历。每年农历三月四日,据说是蔓子割头的那一天,忠县百姓都要抬着蔓子夫妇的塑像游 行,举办庙会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四川还有一个别称,天府之国。不过这个天府之国最早可不是指四川,而是陕西关中地区。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 "掌祖庙之守藏,与

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可见以上说的" 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 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于是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二、四川建省

元朝至元23年(1286)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同时对州县大加减并,基本形成了现在县的分布格局。明代,四川是全国13行省之一,辖区除现在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初,分全国为18行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川内军阀混战。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入川,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另设成都市(1928)和重庆市(19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川的行政区划分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所辖的重庆市和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政区及西康省的部分地区。1952年7月,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合并,建立四川省。1954年6月,重庆市改为四川省省辖市。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其大部分地区划归四川省。同年起到1974年,四川与贵州、湖北、陕西、云南等省边界辖区略有调整。1997年3月,重庆及万县、涪陵、黔江地市划归中央直辖。1998年,四川辖区内有12个市,6个地区,3个民族自治州,180个县(市、区)。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三、四川概况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中心。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总人口9000万人,居全国第3、西部第1位。有53个民族,少

数民族人口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四川资源富集,物华天宝。拥有丰富的水能、旅游、矿产和生物四大自然资源:一是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4以上,居全国第一位。二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有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大熊猫等5处。三是特色明显的矿产资源。已发现各种矿产130余种,探明储量矿种90种,其中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特别是攀西地区蕴藏着全国13%的铁、69%的钒和93%的钛,钛、钒等的探明储量居全国之冠。四是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保护资源居全国第二位,素有“中药宝库”之称,药用植物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75%,仅天然中药材就有4500余种,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四川历史文化深厚、人民智慧勤劳、经济繁荣开放、山川秀美辽阔,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的文化历史篇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资中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资中古为巴国属地,因其县城座落在沱江中段,而沱江又因尧的 儿子“资”协助大禹治理沱江水患而称其为资江(或资水),故名为资中。1949 年 12 月 8 日资 中解放,1949 年 12 月 5 日成立资中县人民政府,1950 年改为内江专区,专署迁至内江,资中仍 为县制。资中建县,从西汉算起已有两千多年,以北周计算也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重龙山风景名胜区 重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资中城东北隅,1993 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 年又评为国家 2A 级风景名胜区。 资 中 文 庙资中文庙座落在成渝线上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城区。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 7035 平 方米,建筑面积 2608 平方米。这里交通极为便利,成渝铁路、成渝公路(321 国道)、成渝高 速公路及沱江河能平安地把各地游客接送到资中。 这里距我国西部两个大都市均较近: 成都来资 中仅 140 公里,一个钟头多一点的路程;重庆离资中也只有 200 公里,两个小时就能抵达。人们 要来参观游览四川保存完善的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之一的资中文庙 (另外三个是 德阳、富顺、犍为文庙),真是太方便,太快捷了。 罕见的文庙三绝:照壁 、孔子站像、孔子牌位。 资 中 武 庙资中武庙又称关公祀祠。面南背北的资中武庙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 2A 级风景名胜区重龙 山脚下, 距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仅 100 来米左右, 这一地两“国保”级文物对峙相依之 景,全国实属罕见。资中武庙占地 3731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08.8 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 星门(以上已毁)、朝贡殿、关圣殿、启圣宫、三义祠、左右厢房、廊道、鼓楼、钟楼、演武场 组成。 中国唯一的盐神庙中国唯一的盐神庙座落在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县的罗泉镇。 走进青石铺成的五里长街, 跨 过古色古香的子来桥,拐弯就是座落在河东街的盐神庙了。重檐三级、翼角高翘的盐神庙,为占 地 1964 平方米、建筑面积 2700 平方米的大型四合院布局。 甘 露 寺 甘露寺位于资中城西 40 华里的甘露镇东北面广济山中的枇杷丛林中,前临沱江,后背龙洞,依 山而建,重檐翼角,巍峨雄伟。 “清代一条街” 清代一条街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在县城中心偏西处,仿成都“劝业街”而建的一条 南北走向的小街。因滴水瓦当上都烧刻有“新正”、“大吉”字样,又时逢光绪推行“新政”, 故命名为“新正街”;又因它具有很强的南方清代建筑特色,我们(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四川的文化历史)称之为“清代一条街”。这条 街长 112 米,宽 5.1 米,两

旁全是清一色的高 9.45 米的两楼一底带挑梁的木质建筑。建 春 门 建春门又叫大东门, 是九座城门中最古老而又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 资中的城墙始建于西魏恭帝 二年(公元 555 年),方圆仅三里且为土墙,唐、宋时对其多次维修或增建,但至元代就塌毁了。 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 年)开始复修,既改土墙为石墙,又增高加厚。明武宗正德和世 宗嘉靖年间(1506~1566 年),进一步整修,以后又不断维修、扩建,还把城东北隅的重龙山 也围了起来,逐渐形成城墙周长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一尺,垛高二尺五 寸,马墙高三尺,城门九座的格局。重龙镇南华宫 南华宫是广东人建的会馆,在资中有 21 个之多。重龙镇南华宫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由 山门、戏楼、内坝、耳楼、正殿、寝殿、中殿、后殿、两侧厢房、钟鼓楼组成。后两殿为歇山式 建筑,前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寝殿独立于正殿和中殿之间,为四中心柱,檐柱穿逗结构,四周 为廊道,左右是三拱小旱桥,装饰凸凹石刻栏杆,吊瓜、檐枋,精细雕刻人物花草。整个建筑内 幽外阔,古朴典雅。 罗 泉 古 镇 罗泉古镇,长街五里,十弯九曲,形似蛟龙,伴河而卧,故有“川中第一龙镇”之美誉。在仁寿、 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在珠溪河畔连绵苍翠的群山峡谷里,深藏着一座古镇,这就是全 国 100 个千年古镇之一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资中罗泉镇。这里距资中城西 50 公里,离成 渝高速公路球溪站 17 公里,班车来往方便,自驾车进出快捷。铁 佛 古 镇铁佛古镇位于资中与威远交界处的景尼山上,距资中城西 24 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鱼溪站出口 十来公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建成,嘉庆、咸丰、光绪相继培修。铁佛镇最初名老店 子,仅有几间店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人们将近一公里的太平场的一尊铁佛(明万 历三年—1575 年铸,高 1.4 米)迁搬到附近新津寺时,途经此处,放下歇息,铁佛生根,再也 搬不动了。于是僧人融亮在此建庙,取名铁佛寺,小镇因此铁佛寺而得名。 白云山、白云湖风景区 资中白云山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资中县境内,面积 56 平方公里。白云山景区有大面积 茂密的森林,是川中地区的“绿色明珠”。主景区白云峡长 6 公里,两崖峭壁千仞,怪石嶙峋, 林木参天,藤草密布。湖面宽 50-200 米,湖水清澄碧绿,水鸟成群,具有“奇中透幽,幽中含 奇”的诱人魅力,宜于泛舟游峡。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有 108 个山头,峰峦叠翠,连 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

谷深壑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最高峰海拔 733 米,相对高差达 430 米。区内有人工湖泊 4 个。现在开发为渡假山庄。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将是白 云湖最大的威胁! 圣灵山风景区 圣灵山风景区位于资中城西,由圣灵山大溶洞、天坑、恐龙脚印遗址和圣灵寺组成。它距县城十 三公里,离成渝高速公路鱼溪站出口仅三公里。圣灵山风景区旅游面积可达五平方公里。 圣灵山大溶洞在圣灵山半山腰, 贯穿十九座山峰十六个山丘五个湖泊三条峡谷, 现仅开发了一部 分,全长 13.8 公里,深入地下 296 米,是亚州最长的溶洞之一,是我国西部浅丘陵地区非常珍 贵的一大景观。2006 年四川省政府又核准圣灵山大溶洞为省级地质公园 龙 江 湖 资中城西北 36 公里的龙江镇,有一个风景如画的龙江湖。龙江湖在龙江镇东北小蒙溪河右岸支 流高洞河下游,地处蒙溪河与两渡河分水岭的开阔地,长 22 公里,最宽处 1.2 公里,水域面积 5.2 平方公里,曲线周长 100 公里。 九 龙 峡 九龙峡(又称红卫堰)位于资中城东 3 公里,全长 5 公里,水面宽 50 米,深 20~30 米,水域面 积 2.5 平方公里。九龙峡风景宛如桂林风光,故有“小桂林”之美誉。 板栗垭高洞瀑布 从资中县城出发,沿老成渝公路(321 国道)西行至 164 公里路标前 500 米左右(即老地名大松 树下面),路北有一条小路,顺小路北行 7、800 米,西侧有一峡谷,这就是鲜为人知的高洞瀑 布景点。 资 中 四 大 特 产资 中 冬 尖 资中冬尖至少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早在清道光年间就已全国闻名, 名列四川四大腌菜之首 (另三种腌菜为内江大头菜、涪陵榨菜、宜宾芽莱)。 资 中 鲶 鱼 鲶鱼又称鲶巴郎。这种鱼,嘴巴特别大,嘴唇上长有很长的胡须,故也叫它为鲶胡子。这种鱼, 油光水滑,全身无鳞,肉多刺少,肉质细嫩鲜美,几乎没有土味。 罗 泉 豆 腐 罗泉豆腐的历史源远流长,制作工艺也不复杂,井水泡黄豆,再用石磨慢推细磨,然后把豆渣过 滤掉,再熬制点卤水后,把水挤压去一些,就成豆腐了。这与其他地方制作豆腐的程序没有什么 两样,但罗泉豆腐却色雪白,质细嫩,味甘且鲜。这应该缘于制作过程中火侯的把握和井水的质 量。罗泉豆腐用的是罗泉溶洞渗透出来的泉水啊。 塔罗科血橙 塔罗科血橙原产于意大利,1992 年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引入资中。资中塔罗科血橙果实大 小适中,一般为 200~250 克,无核,果皮薄,橙红光滑,极为美现;果肉呈紫红色、脆嫩化渣、 多汁味浓、酸甜可口、玫瑰香气浓郁,口感特好。 国内外专家研究得出:塔罗科血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

,β 胡萝卜素,花青素甘和类黄酮等多 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能治疗心血管疾病、软化血管、能抑制癌症发生的功效。资中塔罗科血 橙还有止渴开胃、助消化、止喉痛、解酒的作用。

四川的文化历史篇三:四川历史简介

四川历史简介

远古时期

根据古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四川的史前时代发轫于200万年以前,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地质学年代上的更新世早期。1986年10月,在长江南岸的巫山县庙宇镇本坪村尤骨坡发现一批包括上内侧门齿和下颌骨在内的古人类骨骼化石,经中国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纪早期,距今200万年~204万年,人类学家命名为“巫山人”。 在发现“巫山人”之前, 1951年,在长江支流沱江西岸的资阳县(今资阳市)黄鳝溪,曾经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古人类学家认为属于新人(晚期智人)类型,其绝对年代距今1万年~5万年,并将其命名为“资阳人”。 四川境内迄今已被命名或被提议命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有三处:铜梁旧石器地点,位于铜梁县西北的张二塘村附近,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距今约25150+/-310年或21450+/-850年;鲤鱼桥旧石器地点,在资阳市孙家坝,距今约25100+/-400年;富林文化,在汉源县富林镇,遗址位于大渡河与流沙河汇合处的第二阶地上,距今约2万年。上述五处古人类化石及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在今四川地区从东到西的广阔地带就有人类生存与活动。

“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 "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其遗址分布很广,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已经达200 多处,东起长江三峡,西至雅砻江、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及西昌、长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巫山大溪、广汉三星堆、西昌礼州等遗址。

广元营盘梁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区的中子铺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是迄今中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巫山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同类文化遗址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发现,考古学界命名为“大溪文化”。大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经济,已经有了产品交换关系。广汉三星堆遗址布于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三星堆一带。其第一期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 年~5000年。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的西昌礼州遗址位于西昌安宁河东岸第三阶地上,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也是以农耕为主,器物特征与四川盆地及周边各地都不相同,属于金沙江流域的一种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说明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他们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民族风情

概况: 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藏族 羌族 彝族 僳僳族

回族 苗族 纳西族

白马人 白族 傣族

布依族 土家族 摩梭人

蒙古族 壮族 满族

四川民风

说起四川民风,傅崇矩曾以成都为例,在《成都通览》中写道:“成都人有一种特别之性质,又未可厚非者,列如下:士类纯正,绝不闻革命谈。民俗淳朴,实难见桀骜气。乡风古板,尚不入靡珏派。”此虽较偏激,但从全川来看,四川人勤劳、尚武、恋乡、幽默、乐观、狡猾、坚韧、重信义、互助、好游耍、喜歌舞、爱摆龙门阵、信巫等特点却十分明显,举手投足间多蕴涵纯朴古风。故杜甫则一入蜀,便作诗感叹道:“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北方人入川,往往惊叹于四川人的勤劳。即便是巴掌大的一块地,也经营得有板有眼。莫说富饶的川西坝子,就是盆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也零星地分散着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所种庄稼整整齐齐,郁郁葱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向人们展现了大巴山区勤劳吃苦的山民形象。生长在山区的彝、苗、土家、羌等少数民族,也素以吃苦耐劳而闻名;川西高原上藏族更是驰聘草原,过着飘泊不定的游牧生活。但四川的物产富饶也使四川人较为安于现状,好娱乐游耍并爱摆龙门阵,如盛大的“春游锦江”活动,就是“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的表现。苏轼《和子由蚕市》称:“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黄炎培旅川时,就对民国时期成都人的好耍无聊作了一首辛辣讽刺的打油诗:“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三个人猪狗象一例俱全,四个人腰无分文能把麻将编,五个人花样繁多,五零四散,回家吃酸萝卜泡冷饭。”?

尽管四川人旧时生活艰难困苦,但性格中却似乎天生一种幽默、诙谐和乐观,纯朴之中又有一种狡猾气息,外省以此故称四川人为“川耗子”。这一民风在四川文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川剧、清音、快板书、相书、金钱板、说笑话、谐剧等,颇为幽默,常引起观众阵阵发笑。四川方言也是如此,如今电影电视喜剧中还常插入一段四川话,妙趣横生。带有浓厚四川方言味的《抓壮丁》,其幽默与讽刺,使人难以忘怀。四川人平日里也喜欢“涮坛子”、“展言子”,很有趣味。即使生活于社会下层的乞丐、土匪之类也富有幽默与乐观,四川人就有句戏言道:“叫化子摆围鼓——穷作乐。”旧时处决犯人为砍头,有一“棒老二”临刑前,对刀斧手说:“哥子,快当点哈!”闻者俱笑。?

四川人在长期的勤劳中,培养出坚韧的性格,有时进而为倔犟、不服输。小儿打架,非要打赢不可,胜者那怕自己也被打得脸青鼻肿,得意之情仍溢于神色。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出川抗战,虽脚蹬草鞋,身背斗笠,装备极差,但打起仗来,英勇顽强,台儿庄大捷就是川军打下的人称“川军打得”。建国以后的抗美援朝鲜以及对越对印反击战中更是有很多成建制的川军部队,四川人打起仗勇敢,不怕死,"无川不成军"这句话可见四川人打仗的厉害!嘹亮的川江号子,便是船工与激流拚搏之英勇气概的表现。

四川盆地物产丰饶,气候适宜,山川秀珏使四川人安居乐业,热爱家乡,大凡在外省者也总是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四川人。虽地处盆地四川人并不全是封闭自守,与外界交往的愿望依然强烈,如唐朝诗人李白“仗剑去围,辞亲远游”,近代四川涌现出的大批智士能人,四方奔走,创功立业。但四川人潜意识中却有一种恋乡情结和退守心理,在外地的四川人往往都觉得,还是回四川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千古绝唱不就是四川人恋乡之歌么?旅居它乡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几十年乡音不改,一位商人带给他一包家乡的泥土,竟使他激动不已,欣然作画以酬。在台湾的诗人余光中不就有诗思念家乡“四川乡下的那只蟋蟀”吗??

四川民风,兼采了北方及南方之长。清初移民入川,抗战中外人口内迁,以及建国后“三线”建设、外省人大量进入四川,对四川民风大有影响,使四川民风多样化和矛盾化:进取中有保守,勤劳中有逸乐,幽默中有辛酸,纯朴中有狡猾。

四川饮茶习俗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吃完早饭,而今天恰好没什么活生的人们或者是老人们便纷纷的涌向茶馆。成都人饮茶有其独特的盖碗茶具,即:茶盖、茶碗、茶船子。一张竹子制的靠椅,一张低低矮矮的小方桌子,还有茶馆里跑堂的沏茶师傅的手艺,相信如果您有机会亲自目睹,您一定会兀自惊讶不定的。

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坐在茶馆中,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录像片、要么就两三个人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游走其间,大家都消遥自在,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深 深感受到社会群体的亲和,感受到成都茶馆儿的浓浓的地方特色。此外成都茶馆儿还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功用,它起着“会客室”、“俱乐部”和“民事纠纷调解处”的作用。旧时成都至般市民的住 处不宽敞,有客来时,谈话不方便,于是主人手一挥:“走,吃茶去” 人们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至于“俱乐部”,中山街茶馆的“鸽市”, “百老汇”的“雀雀儿市”自不必说了,它们本身就含有“信鸽”、 “雀雀儿市”俱乐部的性质,其他的比方说专门下各种棋的、唱“围鼓”的等形成的俱乐部茶馆也很常见。

天 府 特 产

“天府之国”四川特产猪鬃、桐油、白腊、生漆等,宜宾等地的工夫红茶乌润鲜嫩,是中国优质红茶之一,邛崃、雅安一带所产南路边茶属压紧茶类,是专供青藏的传统名特 产。四川果品特产首推柑桔,良品有红桔、广柑及江安夏橙等。还有泸州桂圆、金川雪梨 等。四川地道药材有川芎、川连、川贝母、川木香、川明参等。农林特产还有雅安天府鲜 笋、泸州粉丝,汉源花椒是自唐至清的“贡椒”。四川特产食品有怪味蚕豆、南充松花蛋、 西昌板鸭等。名酒有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泸州老窖、古蔺郎酒。川菜麻辣香甜滋味 俱全,是中国主要风味菜肴之一。四川传统工艺品有蜀绣蜀锦、隆昌夏布,成都漆器、会 理美术陶瓷,以及众多的特产竹制品;成都竹编、自贡竹扇、南充竹帘画等。

四川名酒

五粮液 泸州老窖特曲

剑南春史话 剑南春 全兴大曲

剑南春:绵竹曲 剑南春:楚缘春 郎酒

剑南春:剑南唐宫 剑南春:藏天泉 剑南春:好运道

剑南春:朝阳沟 剑南春:六河双溪 剑南春:剑南国宝

剑南春:绵竹醇 剑南春:剑南御酒 剑南春:金剑南

五粮液:五粮神 五粮液:浏阳河酒 五粮液:雄酒

五粮液:烤酒 五粮液:五粮春 五粮液:金六福礼品酒

五粮液:人民大会堂国宴酒 五粮液:一帆风顺五粮液 五粮液:生肖五粮液

五粮液:多棱五粮液 剑南春:绵竹头曲 剑南春:东方红

剑南春:千禧酒(珍品) 保宁压酒 酒罐酒

沱牌曲酒 岳池特曲酒 "秦皇"系列白酒

兴旺发保健酒 江口醇 郎酒:古蔺大曲

新郎新系列酒 顺安福酒 隆中对-【宴酒】

隆中对-【贺酒】 隆中对-【隆中对酒】 隆中对-【锦囊酒】

五溪液 巴蜀作坊 相聚缘-古酒

相聚缘-福酒 道家养身液—八卦系列酒 叙府酒

泸州老窖:川老大御液 全兴头曲

四川名茶

川茶简介 川茶起源 竹叶青

峨蕊 蒙顶茶 蒙顶甘露

蒙顶黄芽 蒙顶石花 花楸贡茶

九顶翠芽 永川秀芽 泸州凤羽茶

龙湖翠 青川七佛茶 文君绿茶

青城雪芽 有机茶 峨眉毛峰

匡山翠绿 九顶雪眉 川红工夫茶

松针茶叶 康砖 雅安边茶

四川边茶 龙都香茗 峨眉雪芽

名贵药材

白芍 贝母 虫草

麝香 川芎 川楝子

虫草 川贝 川明参

川木香 川牛膝 川乌

巴豆 贝母 雪莲花

半夏 大黄 丹参

杜仲 佛手 黄连

鹿茸 麦冬 羌活

人参果 天麻 熊胆

土特产

四川花椒 四川腊肉 四川银杏

川味香肠 中华猕猴桃 郫县豆瓣

竹笋与竹荪 保宁醋 侧耳根

洋芋糍粑 江安李子 江安磕粉

大千书画纸 蝶式腊猪头 夹江豆腐乳

蜀 绣

又称“川绣”,产于四川成都。

早在汉代,成都的织绵业就很发达,朝廷还专门设置锦官来管理,所以成都又称“锦城”。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说:“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并说在成都随 处可见“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情景。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前后建立了前蜀和后蜀两个王朝。那时中原一带战争频繁,唯独四川能偏安一隅,为刺绣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同时,绣品需求量很大,也刺激了民间刺绣的发展。到了宋代,天下重归统 一,蜀绣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全蜀艺文志》记载:“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绣等物,号为冠天下。”可见当时蜀内刺绣之盛。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 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 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所谓“拧”则是指运用 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绣作品 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成都蜀绣厂生产的蜀绣艺术珍品里最负盛名的作品要数《鞭蓉鲤鱼》条屏。此产品在洁白的缎 料上,用几朵粉红色的鞭蓉花作衬托,七条肥腴丰满的鲤鱼,大小参差,前游后随, 摇头摆尾,自由自在。看上去,有的动有的静,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在水底,层次分明。

蜀绣的生产企业是四川成都蜀绣厂。1981年,蜀绣作品参加了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览,赴美国费城展出,深受赞赏。同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蜀绣作品荣获银杯奖。 蜀绣 成都绢扇 蜀宣

四川风筝 四川藤器 天府绣衣

竹工艺 竹簧雕刻 苴却砚

成都漆器 川北剪纸 麻柳枕头

麻柳鞋垫 老成都竹器 鹃城风筝

金沙砚 火绘画 广元民间石雕

峨眉山特产 瓷胎竹编 自贡扎染

自贡剪纸 自贡龚扇 竹筒

竹丝画帘 竹丝瓷胎 竹簧雕刻

竹编 水晶 竹根雕

银河地毯 彝族特色漆器 燕西木雕

手绘软缎 邛三彩 绵竹年画

崇州竹编 成都麻纸 云溪文石

自贡扎染 银丝工艺品 彝族漆器

阆中丝绸

四川位于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占据着四川盆 地的绝大部分;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湿润。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内海拔200~750米,由北向南倾斜。

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光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第三。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四川拥有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三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等九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声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 历史 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