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小高考历史篇一: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

说明:红色为今年新增加内容。今年删的内容已经处理了。新考试说明在语言文字和能力要求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更,用蓝色表示。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前2070商:前1600周:前1046:

(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

二、理解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分封制: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分封的对象: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口。4.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5.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拱卫王室。6.分封制的影响:(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 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3)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1.特点: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稳定统治秩序;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是维系分封的重要手段

巩固西周的统治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2013年新增)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

一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秦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皇帝制度

: 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郡县制

.始皇帝的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影响: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的独尊.

三、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1.特点: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影响: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军事 三司使----财政

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

3. 行省制度的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1.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终由中央 2

予以任命的选官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是察举制的一种形式),但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

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3.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出现于隋,在唐得到完善。

影响①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统治;②将“天下英雄”诱入统治者的控制范围之中,广纳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阻碍了思想文化发展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分六部。彻底解决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明成祖设立内阁:原因:明太祖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职权及特点: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机构;无实权,不能统率六部;

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2.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1.作用: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

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有双重性的。

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封建的生产方式之上的,适应了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使人民的处境不断恶化,并且该制度容易滋长腐败现象。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3

一、 农业: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直辕犁 二牛一人犁耕法-汉 曲辕犁-唐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都江堰 郑国渠

筒车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北魏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时间:春秋战国(如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各诸候国改革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

.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4.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 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冶金业:(1)战国时期:炼铁炼钢技术不断进步(淬火工艺),铁制农具和武器不断推广。。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汉武帝时推铁业官营制度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C汉代冶铁的供风形式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马排鼓风——水力鼓13页)

纺织业

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技术提高,远销海外,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陶瓷业:

1.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成为世界上最早

2.

4.宋代名窑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以烧制青花瓷而著称。景德镇是明清“瓷都”,有官窑,更有大量民窑

5.明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瓷质量最佳,后来又烧制多种彩瓷,至清代康熙年间更烧制出珐琅彩,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年间达到顶峰。

三、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2013新增)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官营手工业有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在冶金、 4

制瓷等,一直领先于世界。

3.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主导地位。

六朝:城镇之外形成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唐: 1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夜市繁荣。宋:“市”突破原有的“空间”(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上限制。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封)与临安(杭州) .明清:苏州等。

明清: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徽商)出现

四、主要经济政策

1.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采取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主张以农为本,抑制工商业的活动。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例:商鞅变法)

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影响: 积极:①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消极:①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海禁政策:指明清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2.原因:A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B从根本上看,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3. 影响:(1)短期看,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长期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止了中国和外界的交流,使中国不能够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

小高考历史篇二:2014江苏历史小高考最全复习提纲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分封制(目的、对象、作用)

奴隶社会: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宗法制(核心、大小宗关系、作用)

皇帝制度(创立者、核心)

秦:三公九卿制(三公名称、职责)

中央制度唐:三省六部制(名称、职责、运作、特点、作用) 明:废宰相、设内阁(人物、内阁地位)

封建社会:专制主义 清:军机处(建立者、特点、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秦:郡县制(特点、意义) (前后期影响)地方行政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危害、解决措施)

元:行省制(原因、影响) 汉:察举制(特点、主要途径)

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特点、弊端)隋唐:科举制(特点、作用、发展变化)

两大矛盾 两大趋势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2)夏: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王朝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周天子的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②内容:

A、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B、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 C、诸侯权利:abc D、诸侯义务:ab

c

③影响:A、积极(初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统治疆域B、消极(后期):诸侯势力膨胀,周王室衰微 (2)宗法制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影响:A、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B、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③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大小宗关系:小宗服从大宗,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血缘上是亲属关系

(123度集中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统一人物、时间、都城:嬴政、公元前221年、咸阳 (4)统一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1)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取自三皇五帝 (2)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③太尉:掌管军事(秦虚设)

①特点: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官吏由皇帝一人任免,不得世袭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实施原因:吸取秦亡教训 ②危害:诸侯势力膨胀,不利中央集权 ③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①职能: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②运作: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③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监督和牵制

④作用:AB

C

(1)举措: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

①实施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加强中央集权

院管辖西藏

③影响:ABC

①西汉时期:察举制

A、途径:郡国推举,举孝廉B、特点:注重品德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A、特点:注重门第

B、弊端:出身贫寒有才能的人不能入仕为官;世家大族垄断政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隋:科举制建立(唐:完善)

A、建立:隋炀帝,科举制度确立 B、特点:注重考试成绩

C

④明清: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四书五经”禁锢思想)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相权威胁皇权)

(2)明成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地位:内侍机构而非行政机构)

①设置:雍正帝 ②职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③特点: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④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归纳: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央: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清(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

地方: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汉初)→行省制(元) 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①积极(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

②消极(封建社会晚期):

受到压抑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必修一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

城邦制度:(特点)

希腊民主政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地位)

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地位) 对后世影响 古代希腊罗马顶峰:伯利克里时期(内容、地位)政治制度

起源:罗马共和国成立

罗马法习惯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意义)

发展 核心;对帝国、对后世影响万民法(适用范围、发展原因)

一、雅典民主政治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内容::A、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4个血缘部落;B、设立五百人会议;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实行“陶片放逐法”

(1)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原因:

寡民

①内容:A、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B、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C、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D、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E、发放工资和津贴(“观剧津贴”)

②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1)梭伦改革 ①内容:

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 ②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对近代西方影响: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②意义: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2)公民法、万民法

①公民法适用范围:适用于罗马公民

②万民法适用范围: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③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原因:罗马疆域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罗马法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2)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立法树立了典范

★归纳:

(1)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分析 ①两个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 ②具体分析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古希腊——海洋文明;古代中国——大河文明 经济活动方式:古希腊——商品经济;古代中国——农耕经济 ③原因不同导致的影响的差异

古希腊——民主政治;古代中国——君主专制

小高考历史篇三:2015年小高考真题 历史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

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

A.西周 B.秦朝 C.南北朝D.明朝

5.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第1页(共9页)

6.在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 D.“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

7.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8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1901“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10A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

“壬子秋八月,将欲剪

,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

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2页(共9页)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3.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

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提倡“民主与科学”D.发表《狂人日记》

14.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

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战争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

15.“1947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16艺术形式。右图为1955要内容是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17.“我们应该

??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8.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

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

第3页(共9页)

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20.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21。这种处置方式产生于

A B.梭伦改革时期

CD.伯里克利改革时期

22孤儿院和救济院,举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小高考历史)舰队”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23.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

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第4页(共9页)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24.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

题。看右图,指出为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

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

A.颁布《权利法案》 B.确立责任内阁制

C.推行政党政治D.实行议会改革

25.马克思认为,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C .英国光荣革命

26.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

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27“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

A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 D.提倡“新经济”模式

年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

”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29.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

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

已经到了拆除

第5页(共9页)

1830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历史 小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小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