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北京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在北京篇一:北京历史文化

一、名词解释:

1. 北京人:20世纪20年代,在龙骨山东北坡最大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原始人类的牙齿和

骸骨化石,这种原始人类就是著名的“北京猿人”,在人类学上的正式名称叫“北京直立人”,谷称“北京人”。1929年12月2日,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猿人洞发现了第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化石年代距今有57.8万年。“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

2. 新洞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被称为“新洞人”。1973年,在距“北京人”居

住的洞穴约70米另一个洞穴内发现一颗男性臼齿。生活年代约距今20~10万年左右,属于原始群的晚期,处于向母系氏族过渡的时期。

3. 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1930年发现遗址,其遗址位于龙骨山的山顶,处于“北

京人”居住的顶部之上。生活年代距今约2.7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山顶洞人”的骨骼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太大差别。“山顶洞人”已经开始用兽皮缝制衣服,告别赤身露体的时代。也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甚至可能存在着“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时的人类社会组织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4. 东胡林人:清水河畔的“东胡林人”距今约1万年到4千年以前,人类社会处于新石器

时代。1966年,在斋堂镇东胡林村西侧发现一座古人类墓葬遗址,他们的体质形态已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从合葬的情况看,家庭组织有可能已经出现了。“东胡林人”的文化遗物主要是装饰品,以女性为中心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特征。出土的精美装饰品说明“东胡林人”已不需要为维持生命而奔波,这时人类离开山洞来到河谷黄土台地居住。

5. 上宅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

期文化的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器、陶器共三千多件,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艺术品三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多数是打制或磨制石器,从这些工具的用途分析,当时不宅居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兼有狩猎和捕鱼。生活用具则多为陶器,可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大类。装饰艺术品有石质和陶质品,显现出上宅居民的技艺力和创造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6. 雪山文化:1961年,考古工作者首次在军都山旁的雪山村中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

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雪山文化”。1981年再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钻探。雪山遗址的文化堆积从上至下包含战国、西周、夏家店下层和新石器时代四个文化时期,其中新石器文化遗存又分为一、二两期。雪山一期距今约在6000~5000年之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雪山二期距今约四千多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出土陶器的制作、纹饰、器形以及石器种类分析,雪山二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有一定关系。农业的发达,提高了男人的社会地位,并最终导致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原始社会的末期。

7. 夏家店下层文化

8. “古燕国”:从历史文献记载得知,在夏、商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及以北地区同时有几

个部族存在,包括孤竹、燕毫、山戎、肃等,其中孤竹、燕毫等部族后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成为商王朝北方的附属国,这中间的燕国可算是北京地区最早形成的国家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燕国与西周分封的燕国并不是同一政权,它是一个在本地自然发展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因此,史学界通常称之为“古燕国”。

9. 召公奭:召公,本名姬奭,文献又称君奭,文王之子,官至周王朝太保,位居三公,又

因其采邑在召,故史称召公。由于召公本人及其家族在周王室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初遂将召公封于燕。召公封燕这一事件,标志着今北京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

10. 子之之乱:公元前318年,燕王哙任用一个叫子之的人为相国。子之办事果断,善于监

督考核臣属,但子之同时也是一个精于以权谋私、权力欲望极强的野心家。他利用燕王哙希望改革的时机,诱使燕王哙“禅让”,最终取得了燕国的王位,让燕王哙把朝中俸禄在三百石以上官吏的玺印收回,使子之完全掌握了燕国大权。公元前314年,在齐国的支持下,太子平和市被发动兵变,并在战乱中丧生。齐宣王乘机起兵,将燕王哙与子之杀死,并占据燕国大半疆土,一直到公元前312年撤出燕国。

11. 燕昭王:流亡在中原的燕国公子职,在赵、魏等国的扶持下返燕,并继承了王位,这就

是燕国历史上负有盛名的燕昭王。他把原来燕国的军事重镇武阳城营建成陪都,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燕下都”,对于巩固燕国南部疆土,遏止中原诸侯国北进起到了很好作用。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公元前284年以乐毅为上将军伐齐。“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影响很大的一次诸侯国间的战争。公元前283年,命大将秦开攻打北方的东胡,追迫东胡退却千余里。沿着燕国北疆修筑了一条西起造阳、东抵辽东的千余里长城,通称“北长城”,沿着燕南疆易水一线修建了长数百里的长城,通称“易水长城”。燕国的国势到昭王晚期终于达到了鼎盛。

12. 燕丹子:秦军在灭掉赵国之后进逼燕国,燕太子丹派壮士荆轲刺秦,未遂,荆轲反遭杀

戮。公元前227年,秦国派大将王翦灭燕,占领燕下都武阳城。第二年十月,秦军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逃亡辽东,派人斩太子丹首级献于秦,希冀秦王“解兵而去”。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辽东,燕国历经八百余年灭亡。

13. 董家林古城址: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的董家林村发

现了一座北京地区迄今年代最早的古城址。董家林古城址位于西山脚下的一块宽阔的高台平地上,大石河自北向南,先折向西南,又折而向东紧靠城南流过。古城正好位在河湾地带。古城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墙基采用分层夯筑而成的,墙内还有内护坡,有一处用卵石砌成的排水道,城墙外有城壕环绕,这说明当时可能也日利用护城河作为城市的防卫设施。董家林村东南一里许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墓葬群。1973年以来,已清理发掘出各种墓葬三百多座,车马坑三十余座。出土了“堇鼎”,此鼎高62厘米,重41.5公斤,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董家林古城址就是西周初年燕国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4. 燕都蓟城:北京小平原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北竞争对手的枢纽。在

这个枢纽地带,除诞生了上面谈到的董家林古城外,还在北京小平原的中心地区诞生了另一座城市――蓟城。春秋占国以来的蓟城已经成为了燕国的都城。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蓟城正好处在古代永定河总和扇脊背的一侧,这里地势平缓,土壤肥沃,西侧就是地下水溢出汇积而成的莲花池。秦灭燕时,蓟城遭到破坏。公元前215年蓟城被毁。秦汉之时,蓟城军事地位的重要,又被修复起来。

15. 广阳郡:旧燕地是远离秦都咸阳的北方地区,位置处于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接地

带,这里是秦帝国抵御少数民族南下,并向北方开拓的前沿阵地。灭掉六国后,秦始皇为了防止六国的旧贵族复辟,不但把他们迁徙到关中、巴蜀等地管理起来,而且在六国旧都城处大都设置了郡,如赵都邯郸设邯郸郡,齐都临淄设齐郡等。广阳郡的设置显然也是为了控制旧燕地的核心地区。

16. 刘旦: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封其子刘旦为燕王,都蓟城。刘旦做燕王三十八年,是统

治燕地时间最长的地方长官。公元前87年,昭帝继位。刘旦勾结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密谋叛乱,觊觎帝位。公元前80年事败,刘旦在蓟城自缢。死后被谥号为“刺王“,意思是说他做事违戾乖谬。

17. 彭宠之乱:东汉建立的第二年,蓟城地区就发生了彭宠叛乱。彭宠原为渔阳太守。东汉

立国后,刘秀大封功臣,彭宠无所加,后因与幽州刺史朱浮失和。于公元26年二月举兵反叛,曾攻破蓟城,自为燕王,叛乱三年后才被平息,造成蓟城地区经济、社会的巨

大破坏,后经郭伋、张堪治理才逐渐恢复起来。

18. 王浚:公元301年,幽州刺史王浚乘“八王之乱”时机,割据幽州并图谋帝位。公元312

年王浚伪称“受诏承制”,欲取代晋朝,不仅遭到晋宗室的反对,也失去幽州士庶的支持。314年,王浚被羯族首领石勒擒杀,蓟城落入鲜卑族段部手中。

19. 华芳墓:1965年,北京西郊八宝山以西一里发现了王浚之妻华芳的墓葬。该墓虽早被盗

掘,但仍出土一批精美的随葬品,包括骨尺、漆盘、料盘、银铃、铜熏炉等,可见王浚当(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历史在北京)年生活之一斑。

20. 永济渠

21.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人。通晓六蕃语言,初为互市牙郎,所成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部

将。在镇压东北各族战争中有功,受到唐玄宗的寄信,750年受封为东平郡王。747年在渔阳筑雄武城,奏请朝廷准许在上谷开炉铸钱。751年兼河东节度使。755年阴历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叛乱。第二年正月自立帝位,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改元圣武,以范阳为大都,一称东都。六月攻陷长安。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22. 史思明:为宁夷州突厥人,安禄山部下。安禄山叛唐后,史思明率领叛军攻河北,被任

命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死后,他一度降唐,被任命为河北节度使,封归义王,不久再度叛唐。759年三月,杀安庆绪。四月在幽州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顺天,并将幽州改称燕京。两年后史思明在陕州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遗骨后归葬幽州,其部将降唐,史朝义自缢。

23. 刘仁恭:刘仁恭当权期间,在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争战中,将幽州境内凡15岁以上、

70岁以下男子全部征如入伍,并自带兵粮,在当兵男子脸上一律刺上“定霸都”,在士人胳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字,“筑宫大安山,选美女充其中。又与道士炼丹药,冀可不死”。禁止民间使用铜钱,改铸铁钱,还禁止南方茶商入境,令人将山上的草木叶采来当茶叶强行卖给百姓。

24. 刘守光:907年,刘守光幽禁其父,自任节度使。刘守光为政,苛酷甚于其父,史书记

载他命人制铁笼、铁刷,“人有过者,坐之笼中,外燎以火,或刷剔其皮肤以死”,致使幽州士庶很多逃奔他乡。911年八月,刘守光称帝,以幽州城为都城,建国号大燕,建元应天。为避免与安禄山大燕同名,故称为“中燕”。中燕仅存三年,913年,后唐晋王攻陷幽州城,擒杀刘氏父子,以周德威任幽州节度使。

25. 石敬瑭:驻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后唐明之婿。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反后唐,

向契丹统治者耶律德光救援,以割让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等十六州给契丹,岁纳帛30万匹为条件。在契丹5万骑兵的帮助下,石敬瑭攻下洛阳,建立了后晋政权。

26. 幽州城

27. 悯忠寺:今法源寺内保存着一块“唐悯忠寺重藏舍利记”碑,是892年刻,碑文记载“大

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悯忠寺是法源寺的前身。

28. 耶律德光

29. 高梁河之役:宋太宗即位后,979年出兵太原灭掉北汉政权,继之乘胜伐辽。本年阴历

七月六日,辽、宋两军在燕京城北高梁河一带展开激战。

30. 雍熙之役:982年,年幼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继承帝位,由萧太后代理朝政。耶律休哥任

南京留守,主持宋边务。986年阴历三月,宋朝陆路军队分三路北进。东路由曹彬、崔彦进、米信率军从雄州道北上,主攻南京;中路由田重进统兵由飞狐道北进,居中策应;西路由潘美、杨继业率领向雁门道进发,扰辽后方。另一路水军自东部沿海,抢占辽西走廊。战事初期宋军的进攻十分顺利。东路惨败,中路失利,西路成孤军,宋军强令副

将杨继业带兵攻朔州,后在陈家谷口被俘,绝食而亡。杨继业是北宋名将,议和后,在辽国境内古北口修建“杨令公祠”以示纪念。

31. “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征,深入宋境,

同年的十二月议和。订立盟约的地点在澶州,史称“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在南京交割,宋辽以白沟为界。表明南北军事力量达到一定均势,宋辽都不可能彼此吞并。辽朝在南京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南京从军事前哨一变而成为宋朝交往的友好城市。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继续上升,这些为其在金代上升为正式都城奠定了基础。

32. 海上之盟:P47--49

33. 完颜亮迁都:1153年,完颜亮下诏将金朝国都自会宁府迁至燕京,初名圣都,不久改称

中都。完颜亮的迁都之举,不管是对于金朝历史还是北京历史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

34. 忽必烈迁都:1274年,元朝正式从开平迁都大都城,上都开平改为避暑行都。1279年,

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大都遂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

35. 阿哈玛特事件

36. 文天祥

37. “两都之战”: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死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皇

位的斗争接连不断,直至发展到公开的内战。文宗在位时就发生了“两都之战”。1328年(泰定五年)七月,泰定帝避暑时死于上都开平。消息传来,留守大都的权臣燕铁木儿发动兵变,遣使迎接前帝武宗(1311年已死)的次子图帖睦尔入京即帝位,是为元文宗。而上都的随驾诸臣,则拥立泰定帝9岁的幼子阿速吉八继位。于是为争皇位,大都、上都之间展开激战。上都兵分四路进攻大都,燕帖木儿分兵抗击,战场就在大都周边地区。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文宗与燕帖木儿虽最终取得胜利,但双方混战也使大都周围遭到严重破坏,京东一带甚至出现“野无居民”的惨象。

38. 徐达北伐

39. 永乐迁都

40. 厂卫

41. 土木堡之变

42. 于谦

43. 瓦剌

44. 戚继光

45. 袁崇焕

46. 李自成攻占北京

47. 迁汉令

48. 圈地令

49. 林清

50.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51. 辛酉政变: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英、法公使以《北京条约》为据,率先进驻北

京。接着,俄、美等国也纷纷在东交民巷建造公使馆。外国公使驻京以后,对北京政局第一个重大的影响是支持那拉氏和奕訢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抑郁而亡,临终前诏立其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委任肃顺等人辅佐政务。在最高权力转移过程中,慈禧(西太后)为了实现垂帘听政的野心,与慈安(东太后)和在京留守的奕訢结成同盟,在10月底回京途中发动宫廷政变,—举除掉了咸丰帝遗诏所封的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肃顺、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穆荫等八个赞襄政务

顾命大臣,废除原定的“祺祥”年号,改年号为“同治”,史称“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干支纪年为“辛酉”)。

52. 东交民巷使馆区

53. 公车上书

54. 百日维新

55. 戊戌政变

56. 京师义和团运动

57.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58. 宣统退位

59. 洪宪帝制

60. 张勋复辟

61. 五四运动

62. 三一八惨案

63. 李大钊

64. 卢沟桥抗战

65. 宋哲元

66. 平郊抗日根据地

67. 傅作义

68. 北平和平解放

69. 《故宫遗录》

70. 紫禁城:即北京宫城,为何称为紫禁城,核心的思想还是要突出皇权天授,古代人对宇

宙的认识远不如今天,他们对天使崇拜的,但不能科学地解释天象,于是,古人把天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传说中间的区域为紫薇垣,人间的皇帝住所就称“紫禁城”。

71. 前三殿

72. 后三宫

73. 乾隆花园

74. 角楼

75. 西苑三海

76. 琼华岛

77. 九龙壁

78. 瀛台团城

79. 渎山玉海

80. 颐和园

81. 万寿山

82. 静明园

83. 静宜园

84. 圆明园

85. 午门:午门是北京城门中等级最高、文化含量最厚重的城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平面呈倒“凹”形,这是中国帝王宫城城门的典型特征。午门下面建有高大的城台,城台上是城楼,正中为重檐庑殿顶,九开间,红墙身黄琉璃瓦,门前左设嘉量,右设日晷,为古代建筑最高等级规制。午门还被称为“五凤楼”或“朱雀门”,这也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宫城正门,它是朱鸟的象征,也是南方神的象征。此外,午门还是“天子五门”形制中最核心的一座城门,对应《周礼》“天子五门”中的“应门”,它是皇权的象征,是颁朔、宣旨的地方,有治理天下的意境。

历史在北京篇二: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以其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在被推出的中国七大古都中,名列前茅。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

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东西,如:京剧,四合院,京味的小吃,还有我们不能不说的京腔。

北京的主要景点有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华丽的戏服、动听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等都常有传统的京剧演出。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穿过蜿蜒曲折的胡同,走进迷人的四合院,会让人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风韵。

世界上许多历史文化古城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一个内在的核心要素是这些城市始终代表着它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不研究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悉习珍惜、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我相信,北京会以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北京!

历史在北京篇三:北京历史人文知识

一、北京市概况

(一)历史沿革

北京市简称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11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

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912年2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绮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二)自然地理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约为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约为1600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

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1.地理地貌

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土地面积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

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3.气候特点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三)行政区划

1.北京市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北京市辖16个市辖区、2个县。具体如下所示: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

兴区、怀柔区、平谷区。

县密云县(密云镇)、延庆县(延庆镇)。

其中,每个地区的面积、邮政编码以及区人民政府的驻地情况如下:

北京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共有129个街道、142个镇、43个乡。

东城区:面积25.34平方千米,邮编100010。区政府驻景山街道钱粮胡同。辖10个街道。

西城区:面积31.62平方千米,邮编100032。区政府驻二龙路。辖7个街道。

崇文区:面积16.52平方千米,邮编100061。区政府驻幸福大街。辖7个街道。

宣武区:面积18.91平方千米,邮编100054。区政府驻广安门南街。辖8个街道。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历史 北京历史名人 北京历史天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