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阅读是与历史篇一:怎样进行历史阅读

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阅读

一、阅读顺序:

目录——单元——课时

注意:

目录——注意时间跨度、单元构成(可作为寻找相应内容的索引) 单元——标题为历史阶段特征、课时构成及课与课间的关系 正文部分

1、标题与子目

提问:这一课的标题和子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子目与子目

提问:这几个子目是何关系?

3、子目与段落

提问:这一子目下的几段文字和子目标题是什么关系?

4、段落与句子

要分析一段文字的内在逻辑。

5、 插图、材料、注释等

(1)插图:图文互证

(2)材料:史料与结论

如:提问:这个材料是出自《魏书》的一段史料,它可以对应正文中的哪句话?

(3)注释:有助于理解

提示学生:导入框和自由阅读卡的趣味性和拓展性。

1

阅读是与历史篇二:历史课文阅读与评价

中学历史课文的科学阅读法

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得到发展。要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史论结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例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节中关于民族危机加深的内容:《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论)。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除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外,又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利权和扩大投资开厂(史)。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论)。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必须梳理教材中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史论结合的读书能力。

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

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大多以事为主,自成单元,前后史事,环环相扣。历史事件层次划分——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用背景(原因或条件)、过程(内容)、结局(意义、评价或成败原因) “三分法”安排层次。教材大多数章节的课文都是用“三分法”安排层次的,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2)按问题性质分类安排层次。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节,就是按“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不同性质的两类层次叙述的。

(3)按教材确定的主题安排层次。例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一节,就是按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即商品输出的方式和早期的资本输出的方式来安排层次,从而围绕主题展开的。

(4)按时间顺序安排层次。例如,《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一节,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的。

三、提炼和概括要点

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四、仔细推敲词句

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

(1)抓关键的字词。如教材中的“文景之治”、“天京变乱”、“光武中兴”、“开元盛世”等,其中“治”、“乱”、“兴”、“盛”都是关键性的词。看见“治”、“兴”、“盛”即能联想到太平盛世的内容,看到“乱”即能预想到它的严重后果。仔细领会,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抓表示事物发展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一战结束“萧条下去”。抓住以上关键的词句,就可理解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

(3)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

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五、圈点批划

所谓圈点批划,就是做记号(圈、点、划)和写批注。它的作用是: (1)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用脑思考,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2)可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难点、疑点随时标记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精华; (3)可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创作出新东西。总之,圈点批划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作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阅读是与历史)消化,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的重要步骤。

六、编写读书提纲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分析综合方法的具体运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获得系统和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关于“殖民主义的罪恶”,可列出以下提纲:

抢:抢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杀:屠杀印第安人,种族灭绝政策; 贩:贩卖黑人奴隶,罪恶的奴隶贸易。

◆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评价历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一个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历史现象最根本的标准。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二、运用两个观点。一方面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

三、注意一个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评价历史不能空穴来风,不能主观臆断,所有的结论都要来源于事实,坚持“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结论。

◆历史评价的基本层面

1.性质: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具有的特性

2.实质:事件、现象反映的根本性问题(即本质)

3.消极作用:从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积极作用:通常又称之为意义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阅读是与历史篇三:历史文献阅读与归纳

历史文献阅读与归纳——分封制、宗法制

史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史料二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

史料一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史料二文字材料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分析了宗法制与西周建制的关系;第二层分析了宗法制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2

历史文献阅读与归纳——唐宋变革论

材料一 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唐代和宋代在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这些差异(或变化),内藤湖南总结说:“总而言之,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由此他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

同: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在宋代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异:钱穆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由封建贵族社会转化为封建平民社会;内藤湖南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4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阅读 历史小说 历史的天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