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远征军历史篇一: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大事记 - 远征军编制表 - 驼峰航线 - 野人山 - 新一军流芳录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

中国远征军历史

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

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棠吉)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

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以退入印度的新38师、新22师在兰姆珈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英国提供给养,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利用从驼峰返航的飞机空运到印度,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升。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辖第十一和第二十集团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10月新30师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1944年3月初日军纠集其15军8万兵力进攻印度英帕尔英军基地,英帕尔吃紧危及整个东南亚战局,4月初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54军第14师、第50师急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增援牵制日军,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与美军拉加哈特部队合编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随即对密支那发动进攻。5月11日,滇西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血战高黎贡山拉开滇西反攻序幕。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近三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同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

中国远征军历史篇二:《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中收集了大量当时的历史纪录片,并穿插当事人的讲述和专家的评论,生动地再现了68年前“中国远征”在缅甸英勇抗击日寇的那段充满悲壮历史,片子拍的很好,很吸引我。

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的畅通,保证国际战略物资可以运到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战,10多万将士远赴缅甸作战,经历了初期的失败,也取得了反攻时辉煌的战绩,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有巨大的贡献,几万中国的优秀儿女为此献出了生命,长眠于异国他乡。由于中国远征军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领导下,是国民党的部队,长期以来,他们的功绩没能正确已于确认,他们的精神没有得到弘扬,他们的英灵没有得到慰藉,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中国远征军》电视片有着高度的战争与艺术相接合的特色,看了仿佛置身于实地战场。因此,影片不仅有社会、政治意义,它更具有作为战史纯军事研究价值,这可从十二集的标题看出,例如:研究“兵败野人山”战略失误原因:“绝地反击”胜利原因等。

《中国远征军》能告慰抗战老兵存活者心理上的不平和死者的安魂作用。兵败野人山有数万亡灵天天企足而待祖国扬幡招魂,他们盼望了60多年之后终于聆到了,中国政府举起《中国远征军》大旗,讴歌中缅印战场中国远征军。现在看到国家承认中国远征军光辉历史战绩,内心感到无比荣光和自豪。

电视片五、六、七集多次出现我的镜头,这些镜头像画龙点睛般地恰到其位,这使我深感影片编撰人的大手笔。影片解说任志宏、军事专家房

兵、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学者邓贤等对这部电视片有着很大的贡献。他们对战争战略、战役之分析、收集资料之丰富、拍摄战场地形地貌之逼真,使电视片贴合实战,形象生动供人欣赏,我个人表示深深的赞赏和感谢。

此片在中央台播放,带领观众追溯最真实的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那段历史,弘扬中国远征军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凝聚所有炎黄子孙之心,振兴民族之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是来迟了一点。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豪。但是作为中国人也应该了解自己的特点,包括不好的传统文化。“胜者王侯败者寇”思想根深蒂固,对敌人一概否认是我国的传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在短时间内很难对历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的发展必然是胜利者学会宽容,失败者学会服从,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对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会来得快些。

看了《中国远征军》我很激动,针对二战的问题上我们的党终于变得诚实了,这是好事!可是68年来,曾经为抗战浴血的国军老兵的待遇怎样了呢?他们付出的太多,不但没有任何回报,在战场上没有死在日本人手里的民族英雄还要面临着这样那样的运动被整致死,没有被整死的隐姓埋名,哪里还敢出来要求应得的公正待遇?

《中国远征军》把镜头对准建国60年来从没关注过的二战中国对日的正面战场,让那些已经深埋于地下68年的数十万国军为民族尊严牺牲的英灵得以安息,还历史以公正。

我们早就应该公正公平的对待历史。敢于面对历史,公正的对待历史

不仅仅是对那些长眠与地下无数民族英雄英灵的起码尊重,同时也充分体现一个政党的诚信、公正以及正确对待和承认历史的态度,从而提高了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六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太迟!但我还是为我们党现在表现出来的诚信和大度高声喝彩!应该还历史以公道!应该让二战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无数民族英雄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待遇!同时也真切希望更多真实的二战历史向全国人民掀开真实的面纱。

中国远征军历史篇三: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概要: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军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主要战役: 1942年

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棠吉攻克战

缅北大撤退

1944年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主要将领: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韶 、彭壁生、 吕国栓、张轸、刘伯龙、马维骥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鸿、唐守治、李涛 、龙天武 、潘裕昆

卫立煌-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潇异肃、 司可庄

宋希濂 -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杰、

王凌云、钟彬、霍揆章、方天、何韶州、李弥、

陈纳德 - 飞虎队指挥官,少将

(戴安澜将军)

殉国将领:

齐学启:将军,新38师副师长,垫后掩护主力转移并沿途收容伤兵,被日军偷袭,伤重被俘,后在仰光战俘营被汉奸刺杀身亡。

洪行将军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 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牺牲 。

闽季连将军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牺牲 。 胡义宾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缅甸埋通牺牲。

吴一彬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牺牲 。

戴安澜将军中将(追授),第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牺牲。

林泽明将军少将(追授)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平满纳会战牺牲 。

柳树人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牺牲 。 李著林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牺牲 。 陈凡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 。

张健洪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

李懿将军少将(追授),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团长。1944年11月29日,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

覃子彬将军少将(追授),第54军198师594团团长,1944年5月11日大反攻,北斋公房时殉国。

纪念活动:

国殇墓园

2011年9月13日,来自密支那地区和西保、腊戌地区的19位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遗骸,火化后迎回到腾冲国殇园,在忠烈祠度过一夜。忠烈祠,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于右任手书“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李根源先生的《告滇西父老书》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20余方,共9618人。在活动广场的右侧,矗立着一尊《中国远征军》纪念雕塑。

玛格丽塔墓地,位于印度阿萨姆邦雷多

新三十八师墓地,位于印度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

新二十二师墓地,位于印度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

萧竹青墓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藏南地区贾瑞普(Jairampur)

中国驻印军第五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

中国驻印军第十四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

中国驻印军第三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

中国驻印军第五十师墓地,位于缅甸西保

八莫墓地,位于缅甸八莫

国殇墓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腾冲县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

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缅甸同古(原为“中国远征军200师同古会战纪念碑”,被毁后新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缅甸果敢

芜湖赭山公园内的戴安澜将军墓

军歌:

《知识青年从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相关热词搜索:远征军 中国 历史 中国远征军历史小说 中国远征军历史意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