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楚汉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楚汉历史篇一:浅谈楚汉战争的启示

浅谈楚汉战争的启示

摘要:楚汉战争中,项羽与刘邦在战争中的态势转换及最终的结局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民心是政权存在的基础,一个政权只有得到民众的拥护,才能存在下去。要成就大事,必须广纳人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排斥人才,闭目塞听,不可能成就大的事业。做任何事情均须讲求策略,只有灵活机动的策略,才能对各种瞬息万变的局势应付自如,永远立于主动。而项羽的失败与刘邦的胜利,其原因恰恰是双方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楚汉战争,民心,人才,策略

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统一战争。这场战争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刘邦和项羽,尽管时光已经流逝了两千多年,但他们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仍然是那么清晰,他们的传奇人生和许多惊人之举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也仍然是许多人推崇的对象。尤其是项羽,虽然他最终败在刘邦手下,其人生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不少人仍然将其作为失败的英雄来崇拜。

尽管刘邦和项羽均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但两个人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首先是在出身方面,项羽出身于名门望族,整个项氏家族就是在楚国颇具影响力的权势之家,“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1]P35其祖父项燕是楚国著名将领,在与秦国将领王翦作战时兵败被杀。所以,项羽的出身给他带来许多可资利用的资源。他作为一个世代楚将的世家大族,就容易在其周围集聚起一股力量,在民众之中,尤其是在原楚国的范围内,更具有号召力。所以,在其叔叔项梁惹了官司之后,他能够通过各种关系打通关节,顺利躲过严厉处罚。在项羽与其叔叔项梁因躲避追捕逃到吴中的时候,“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1]P35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连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对他们俯首贴耳,

惟命是从,其个中原因除了他有一定能力之外,其身世的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家推举陈婴挑头起兵反秦时,陈婴的母亲坚决反对,认为自己的家族从未显达过,影响力不够,所以陈婴“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1]P35从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出身对个人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项羽拥有这种别人无法企及的重要资源。刘邦则不同,从其母亲亲自下田劳动及其哥哥勤奋劳作受到其父欣赏等情节可以看出,刘邦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他不安心农业生产,才谋了泗水亭长这么一个基层小吏的差事。出身低贱的刘邦当然没有项羽那样的家族势力,更没有项羽那样的身世光环可资利用,即使他起事时,追随他的也只是那几个由他负责押送去服役,因误了服役时间而面临杀头危险的民工,而且他们追随他也并非是因为衷心地拥护他,而是因为其他人都害怕万一在将来遭到失败要承担主要责任。正是刘邦没有项羽那样的身世光环,所以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不得不编造龙附母身、赤帝子斩白帝子、老翁算命、天子之气罩身等神话。项羽与其叔父们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恢复楚国的政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从而恢复自己家族过去的地位。所以他们反秦具有复辟的色彩。其叔父项梁和项伯均曾因杀人受到追捕,他们所杀的人很有可能是在消灭楚政权

时曾经发挥过作用的人,而且项羽在起兵之前,曾经进行过长期的准备,他们在吴中秘密地组建私人武装,并以兵法对其进行军事培训。刘邦起兵则完全是一种意外的行动,在此之前,刘邦并没有起兵反秦的思想准备,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带领一帮人反抗秦朝政权。

刘邦与项羽在身世上无疑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刘邦在这方面的劣势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任何事情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项羽的高贵身世固然对它有许多便利之处,可它也给项羽带来许多无法摆脱的缺陷,大家对他们叔侄的尊崇使项羽过分放大了自己个人的作用,形成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性格。同时,身世的光环也给项羽制造了许多心理上的压力,在为人处世上总想保持贵族式的风度,处理问题总是囿于贵族方式,从而形成呆板迟钝的风格,不能随机应变,灵活应对。项羽把面子看得高于生命,使其在遭致失败和挫折时不愿正视现实,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过度的自傲迅速变成过度的自悲,所以,在垓下之败后,因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轻易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刘邦出身微贱,曾做过基层小吏,上要面对官府,下要面对百姓,有许多十分具体而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如果他要想做得既让官府满意,又让百姓高兴,就要圆滑、灵活。这对刘邦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阅历,使他得到许多管理和处事经验,让他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因时而动,随机应变。同时,刘邦长期处在百姓与官府的夹缝之中,尤其是在许多时候要直接与官员进行交涉,作为一个最低层级的小吏,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所以,他不会象项羽那样要求自尊,更不会象项羽一样自恋,受到委屈和挫折之后的反应也不会象项羽一样强烈,抵御挫折和失败打击的能力要比项羽强得多。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刘邦虽然没有项羽那样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但他内在心理承受能力远强于项羽。可以说,项羽的强悍只是外在的表现,而真正的强者应该是刘邦。

出身低贱而又不象项羽那样人脉旺盛的刘邦最终在楚汉战争中赢得了胜利,当然双方角逐的结局并不直接取决于身世,因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而且任何一种因素对战争双方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依时间、地点及其他各种条件变化而异的,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因素瞬息之间可能就会变成不利的因素,所以,楚汉战争的结局不仅受多种因素制约,而且也与双方对各种因素的认知程度和把握程度有直接关系。荀悦曾说过:“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2]P106也正是楚汉双方在战争期间对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因素的认知水平和把握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不仅导致最终的楚败汉胜的结局,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铭记的启示。

其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其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果没有民众的真心支持,都注定要垮台的,所以,古人就已经悟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笔者认为,所谓的“道”就是民心。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唐太宗也曾经将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水与舟的关系,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君主,而是所有的政权组织。

笔者认为,在楚汉战争中,影响战争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民心的向背,而且在争取民

心方面,项羽与刘邦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反差,刘邦采取了许多争取民心的措施,而项羽则恰恰相反,却做了许多丧失民心,让天下失望的举动。

项羽丧失民心的主要举动有如下几项:第一,残忍嗜杀。早在刘邦入关之前,“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1]P35后来,“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1]P35在章邯率其部下秦兵投降之后,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

[1]P36安城南”。鸿门宴之后,刘邦本来已经将关中拱手让给了项羽,但项羽却在此大开杀戒,不仅对咸阳进行屠城,而且杀掉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放火烧掉秦朝宫殿,对关中地区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洗劫。“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1]P37项羽的行为自然受到他人的质疑和指责,项羽不仅不检讨自己的行为,反而对议论者进行残忍的报复,以烹刑处罚他们。项羽的做法无疑使关中百姓十分失望,虽然残暴的秦王朝被推翻了,但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比秦始皇和秦二世更残暴的统治者。“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1]P37本来老百姓杀掉了反叛他的田荣,项羽不仅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田荣的部下将卒,而且极其残忍地对待田荣过去曾经统辖过的地区的老百姓。正是项羽的残暴,才让田荣的弟弟田横集结起一股反对势力。项羽在攻下外黄之后,把外黄县十五岁以上男子集中到县城东边,准备全部活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1]P38在危急关头,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孩子说服项羽,使外黄县众多百姓躲过一场灭顶之灾。韩信在为刘邦分析天下大势之时曾说道:“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1]P293第二,分封秦朝三个降将王关中之地。项羽分封三个秦朝降将为王,并三分关中之地作为其统治区域,使他进一步丧失民心。按照事先的约定,本来应该让刘邦做关中王,但项羽却一意孤行,偏偏将得到关中百姓拥戴的刘邦赶到汉中,却将三个秦朝降将分封为王,瓜分关中之地。“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1]P37关中百姓拥戴刘邦,希望刘邦能做关中王,刘邦受到排挤已经让关中百姓失望和怨恨,也让很多人为刘邦不平,更为要命的是,分封到关中的又是秦朝降将,他们带领关中子弟数十万人出关作战,结果是关中子弟血洒疆场,命丧黄泉,更有二十万人惨遭项羽屠戮,而这三个人却荣耀而归,摇身一变成为新政权的成员,关中百姓很自然地就认为他们的荣耀和地位是出卖其子弟得来的,他们是谋害自己亲人的帮凶,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而他们现在所代表的又是项羽的政权,老百姓自然更会将胸中的怨恨直接指向项羽。在分封过程中,项羽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以私人关系为标准的分封原则及以势压人多占地盘等均引起大家

的普遍不满,此后,斗争的矛头很快集中到项羽身上。第三,流放并杀害义帝也使项羽大丧民心。义帝本是他为收拢民心,聚集天下反秦势力而立,但在其实力膨胀之后,项羽对楚王的这位后裔越来越不放在眼里,甚至越来越怨恨,怨恨他不让自己与刘邦同时进军关中,以致刘邦抢先入关赢得主动,怨恨他在与刘邦争夺关中地区统治权的斗争中固执地坚持当初的约定,于是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1]P37正因为项羽丧失民心,三老董公遮就对刘邦说:“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2]P100所以在其身陷绝境,走投无路之时,又被痛恨他的人落井下石,使其彻底失去翻盘的希望。“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1]P38

与项羽相比,刘邦非常注重也很会笼络民心。早在入关之前,在大家商议应该派谁率兵攻打关中的时候,“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1]P41可见在怀王身边的人心目中,已经形成了项羽残忍嗜杀,刘邦宽厚大度的印象。刘邦在蓝田南与秦军作战之时,严申军纪,“诸所过毋得掠卤”, [1]P41这种保护百姓的措施使关中百姓大为感动,致使秦军自行瓦解,刘邦很快便攻下咸阳,占领关中。在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之时,秦王子婴到城郊向刘邦投降,手下的人也劝刘邦杀掉这位投降的前朝统治者,但刘邦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将子婴交给属吏好生对待。同时,立即向关中百姓宣布自己的政策,废除秦朝严刑峻法,约法三章,要求秦朝旧官吏仍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严格要求自己的军队不准骚扰当地百姓。刘邦对已降秦王的宽容,不仅安抚了一大批惶惶不安的旧政权成员,稳定了秦朝大大小小官吏的情绪,对安定关中社会秩序,稳定民心,取得关中民众的支持,均极有好处。“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1]P41 刘邦很了解并体谅百姓疾苦,掌握了百姓的心理,在争取民心方面做得非常好。而项羽则“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1]P41在收买民心方面已经失了一筹。当刘邦暗渡陈仓回到关中之后,立即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开放秦朝的皇家园林池苑,让那些无地的农民自行开垦耕种,为那些缺乏生计的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大赦罪人,扩大自己的阵营,孤立敌人。在其出关入陕之后,采取措施安抚关外百姓,尽可能减轻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创伤。在义帝被项羽杀害之后,“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1]P42项羽杀害义帝恰好给刘邦进攻提供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也成为刘邦号召天下围攻项羽的幌子,尽管刘邦个人未必就真的拥护义帝,但他对这件事的利用却十分的充分,表面的文章也做得十分的充足。后来在两军阵前,刘邦与项羽唇枪舌剑,刘邦在此言之凿凿,一项项列举出项羽罪过。“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1]P42刘邦所列举的罪过,虽然不免有夸张之处,但绝非凭空捏造。刘邦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即他与项羽之间的战争,是“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1]P42也就是说,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尽管刘邦将自己作为正义的化身,而将项羽作为邪恶势力的代表,能否成立还有待探讨,但起码在当时是代表许多人的共同认知的。也说明项羽已经因丧失民心而使自己陷入不忠不义的不利地位。刘邦在打败塞王司马欣之后,“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1]P42尽管刘邦对项羽毫无怜惜,必欲灭之而后快,但在灭掉项羽之后,仍然对其家族其他成员,也采取了宽容政策,“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1]P39刘邦的表面文章在这里做得非常充足,是他痛下杀手,不给项羽任何生存的希望,但在项羽死了之后,他却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亲自为项羽发丧,这顺应了当地百姓对项羽的哀思之情,让当地百姓看到他的大度与仁爱,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统治。对已经死去的人,举行这样的隆重祭奠活动,不仅不会威胁其统治地位,反而会大大有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1]P39这不仅收服了项氏家族成员,使其甘心情愿地为刘邦的政权服务,而且与刘氏政权形成荣辱与共的整体,同时,通过这种形式,也使追随项氏集团的一大批人,甚至整个原楚国范围内的广大民众,都融入到刘氏建立的新政权之中,支持他建立的政权。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刘邦深谙得天下之关键。

其二,要成大功者,必须广纳

历史楚汉历史

人才,大胆任用人才,善于听取各种意见。俗话说:“一个篱笆十个桩,一个好汉十个帮”。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力量,再高的才华,如果没有一批人支持与帮助你,也是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任何事情也做不成的。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之家,名门之后,在其周围自然有一批追随者,同时,在其叔父项梁带领他来到吴中之后,也收罗了一批部众。起事之后,象陈婴、黥布、蒲将军、范增等也先后投奔了项氏叔侄麾下。但是,在吸纳人才,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方面,项羽却远远不如刘邦,这也成为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输给刘邦的重要原因之一。刘邦毫不讳言自己的胜利是由于众多杰出人才对他的支持,在他与手下大臣论及自己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取胜的原因时公开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P43这里我们就不能不对刘邦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他犀利独到的眼光所折服,它足以说明刘邦是一个能够正视历史和现实的卓越政治家,也说明刘邦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对一个政权兴衰的重要意义。扬子《法言》在总结楚

历史楚汉历史篇二:楚汉经典

怀王之约——关键词:先入关者王之

鸿门说辞——刘邦巧言蒙蔽项羽掩饰关中称王的野心逃脱鸿门宴

汉中对策——韩信自荐,与刘邦商议对付楚霸王项羽的弱点企图夺回三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计策,明的修建栈道借褒斜道(汉中关中相通的唯一大

道),吸引一代名将雍王章邯的注意力使其疏于防范,暗的

率领主力翻过秦岭直接杀到陈仓。并顺利拿下塞王翟王…还

定三秦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兵打败刘邦五十六万(以少胜多的经典军事案例)

刘项第一次正面交锋

刘邦打回关中后的第一次战役——刘邦打着为义帝而讨伐项羽的旗号使

得他的军队上升为正义之师,从而取得战斗力的精神优势(刘邦借义帝

被项羽所杀大做文章,痛哭、全军发丧等等鼓动全军气势)从而取得胜

利,夺得西楚国都——彭城!(今天的徐州)

插曲:三老董公痛哭义帝提醒刘邦:1.义帝之死,可以大做文章;2.天

下老百姓对义帝之死很在乎;3.项羽杀义帝解决了刘邦的大麻烦

刘邦成功夺得彭城的具体因素

1.刘邦兵力众多(五国诸侯联军)

2.军心大振(刘邦的军队大多是徐州人)

3.正义之师(借义帝之死大做文章)

4.彭城空虚(彭城守兵不多,项羽带兵去平叛了不在西楚国都彭城内)

实质上,楚怀王雄心是刘邦成功登上帝位路上的一个绊脚石,是迟早要

除掉的,(但不论是刘项谁动手都将引起一个巨大的政治风波,从而得

到负面的政治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羽是帮了刘邦一个大忙,

但拐回来,刘邦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大肆渲染,使得他讨伐

项羽变成大仁大义的战争,多大的政治便宜啊!——看他鹬蚌相争,我

自渔翁得利。——刘邦的政治头脑多么不简单!

但项羽打回来的时候仅仅以三万精兵便夺回了彭城,从而显示了项羽的

战略天赋。打回西楚老巢是项羽军队的战士个个义愤填膺,所以精神优

势显而可见。

项羽夺回彭城的因素:

1.项羽选的精兵,并且士气大振,因为是夺回西楚国都;

2.项羽指挥得当;

3.张良陈平皆谋士无预见;

4.刘邦盲目乐观,忘掉了项羽是一名战神;

5.联军组织松散(五国诸侯联军);

6.骑兵攻击步兵

刘邦在逃跑的过程中,几次抛儿弃女欲加速逃跑,但夏侯婴数次搭救刘

邦儿女。

下邑画策——刘邦与张良商量舍函谷关以东全部地区收买良将奇才共杀项羽(大胸怀)

张良提供下邑画策——韩信、彭越、黥布(项羽手下第一大

猛将,因黥布对项羽与刘邦战斗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与项羽

有裂痕)他们借着黥布心里对项羽有愧,有嫌猜,从而鼓动

黥布叛变项羽。

彭城战败后,刘邦已经知道靠自己打不败项羽,必须要找一些得力的帮

手——黥布,

随和凭三寸不烂之舌,找九江王黥布劝降叛变项羽,(借项羽背盟约而

杀义帝的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论证西楚的不可靠;借着黥布心里对

项羽有愧,有嫌猜,点到黥布的痛楚,从而鼓动黥布叛变项羽。事实上,

项羽也派使者让黥布出兵攻刘邦,但随和,随机应变吩咐黥布士兵杀了

项羽使者,而使黥布再无退路。)以分散项羽的视线使其耗费平叛的时

间从而失去迎击刘邦的最佳时机。

井陉之战——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

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

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李左车

鏖战荥阳——刘邦在项羽猛攻荥阳岌岌可危的形式下,万般无奈下采用陈平的反间计

使项羽逼走范增。

韩信破齐——韩信决定了刘项两家在荥阳对峙的成败,这也是李左车提到过的!

韩信想以兵力征服齐国!郦食其也想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齐投降!两人都

想获得征齐功劳!

鸿沟(运河)——楚河汉界,候公

===================================================

刘邦打败项羽后

刘邦打败项羽后第一件事情是解决削弱韩信——夺韩信兵权,徙封之;徙封韩信分封彭越。原因:韩信的三个第一,韩信军事才能天下第一;部队实力天下第一;功劳天下第一。 --------------------------------------------------------------------------------- 分封的三个理由:①还原;②安抚;③便于称帝——军功封臣的标准 分封——刘邦从布衣登上九五之尊的一个成功的阶梯!

分封机制的成长步骤:

第一步:韩信教会刘邦把分封当做夺取天下的一种手段;

第二步:张良教会了刘邦封谁(在缺粮的关键时刻,张良推翻了郦食其分封

六国的主张,而建议刘邦分给功臣);

第三步:刘邦将他上升为一种战略。(在他明确以自己能力无法打败项羽的

情况下,以函谷关以东许给那些可以帮他夺取天下打败项羽的勇士——韩信、彭越、黥布)

[对比]项羽的分封则是命令,类似于郦食其分封六国的建议!分封六国的弊

端:①导致将来功臣无地可分;②削弱自己的势力;③

三种情况下分封:

真心封:赵王、张耳(他把唯一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张耳)

半心封:韩王信(韩国的后裔,很勇敢。后被刘邦迁徙到边疆抵御匈奴)

违心封:韩信(需要韩信武力资源的时候,克制不满,诰封利诱韩信)

=================================================== 立仪定都

孙疏通:建立的礼仪制度

先后事秦始皇、秦二世、项梁、楚怀王、项羽,最后跟从刘邦从一而终。

一个六易其主带着一百弟子最终投靠刘邦的人,一个得到五百赏金全部分给

弟子们的儒生!

娄敬:反对定都洛阳,改迁长安

=================================================== 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军功封臣

韩信:从军事上支持刘邦

张良:《太公兵法》

萧何:是老乡、老同事、老战友。是刘邦的牢靠后盾。

=================================================== 血性男儿——田澹、田荣、田横深受齐国爱戴,是刘邦一个障碍,田横带500士兵集体自杀来彰显他们的人性中的尊严血性,抛弃荣华富贵成仁!

元*陈杞《田横墓》

“一门兄弟王齐中,耻与群臣侍沛公,五百余人同日死,也胜匹马向江东。”

清*王世祯《田横客墓》

“一剑纵横百战身,楚虽三户能亡秦,拔山力尽虞兮死,争及田横五百人。“

田澹:善度大事、、自主自立。(自立为齐王)

田荣:心胸狭隘、破坏性强、虚火旺(项羽得势的时候封齐地三个王没有一个是他,他一气杀了三个王,然后煽动刘邦叛变,信被刘邦利用传给项羽,项羽的视线从刘邦身上转移到了田荣身上);

田横:前赴后继、血性男儿(杀了郦食其;和龙且联手对抗韩信。)——田横岛

=================================================== 冰火人生——季布、丁公、钟离昧都是项羽的部下,难逃刘邦追杀,而三人遭遇截然不同……

季布:被刘邦重用,能摧刚为柔!不杀季布的四个理由如下:

①忠于主人是臣子的职责!

③不能因为私仇而杀一个英雄

④不能逼人太甚

丁公:被刘邦杀(曾救过刘邦一家三个人的命),丁公是在刘邦被追十分难堪的情况下的恩公,

对比:项伯也是刘邦的恩人,却被刘邦赐姓刘。项伯是在刘邦体面的时候帮就。 钟离昧:夺韩信兵权后刘邦第一个追杀的对象韩信的好朋友,韩信压下刘邦追杀钟离昧的命令,但在韩信的劝说下,自杀解难韩信

=================================================== 一升一降——卢绾与刘邦街坊、世交、同日出生、同学、好同学、患难之交。

历史楚汉历史篇三:楚汉战争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见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秦二世三年(前207)

﹐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按照原来楚怀王的约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理应王关中﹐但项羽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正月﹐项羽阳尊怀王为义帝﹐徙于郴。二月﹐分天下王诸将﹐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诸侯﹐即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另封陈余三县之地﹐梅鋗为十万户侯。

楚汉之争前期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加上

封章邯等秦降将为王﹐使他失去了关中秦民的支持﹔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也使他失去了战略上的有利地势﹔特别是关东屡经战乱﹐经济残破﹐使他日后不可能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至于分封诸侯王﹐更是项羽在政治上所犯的一个严重错误﹔他贬义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

刘邦被徙封汉王后﹐本想立即发兵攻楚﹐但萧何等人从楚汉双方的实力出发﹐主张以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汉元年夏四月经栈道往南郑﹐又听从张良的计策﹐烧绝所过栈道﹐表示没有东向争夺天下之意﹐以此迷惑项羽。但是﹐三个月后﹐刘邦乘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彭城。不久﹐田荣起兵反楚﹐于汉元年五月迎击田都﹐杀田市﹐自立为齐王﹐并且以彭越为将军。彭越于七月击杀济北王田安。田荣并王三齐之地﹐命彭越击楚﹐并以兵援助陈余袭击常山王张耳﹐迎故赵王于代复为赵王。齐﹑赵和彭越的起兵﹐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为了制止事态的扩大﹐项羽先派萧公角将兵迎击彭越﹐结果大败

﹐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听从韩信等人的计议﹐于八月出故道﹐击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

楚汉战争之始﹐项羽即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他认定齐地的田荣为心腹之患﹐而张良也致书项羽说:“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的反书移交项羽说:“齐欲与赵并灭楚。”以致项羽无意西向﹐专注东方﹐在战略上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后来﹐项羽虽然击杀田荣﹐复立田假为齐王﹐但由于他在齐地烧夷城廓室屋﹐虏掠老弱妇女﹐激起齐民的反抗﹐使田荣弟田横得以收散卒数万人﹐据城阳﹔并于汉二年夏四月立荣子田广为齐王﹐号令齐民抗击楚军。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降魏王豹﹐虏殷王卬。是年冬十月﹐项羽密使九江王英布等击杀义帝。刘邦在进驻洛阳后﹐为义帝发丧﹐并遣使告诸侯﹐指责项羽放杀义帝﹐号召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之后﹐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进据楚都彭城。

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立即部署诸将击齐﹐亲自率精兵三万人回师彭城。由于刘邦为轻易取得的大捷所陶醉﹐进入彭城后﹐收其宝货﹑美人﹐逐日置酒高会﹐因此﹐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五十六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士卒死伤过半﹐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彭城之战后﹐楚汉之间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刘邦败退荥阳﹐诸侯皆背汉向楚。由于萧何及时调发关中老弱未成年者补充兵力和韩信的增援﹐汉军才得以重整旗鼓。项羽虽将战略重点移至西线﹐但他始终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无法越过荥阳﹑成皋一线西进。从此﹐楚汉便进入了双方相持的阶段。但是﹐从刘邦方面说﹐这种相持是积极的。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八月至次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当时项羽主力虽然在汉三年夏四月﹑六月再度攻克荥阳﹑成皋﹐但由于刘邦采取了“高垒深堑勿与战”的战术﹐不仅保存了汉军的实力﹐而且牵制了楚军的主力。使项羽更进一步陷入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不但韩信﹑陈平等人弃楚投汉﹐连他的重要谋士范增也得不到信用﹐这更使他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五月﹐刘邦命彭越率兵渡过睢水﹐袭杀楚将薛公﹐直接威胁彭城。八月﹐刘贾﹑卢绾将卒两万渡河﹐进入楚地。彭越在汉军的协助下攻徇梁地﹐连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完全截断了荥阳﹐成皋一线楚军主力的后勤补给线。于是﹐项羽不得不于九月命大司马曹咎固守成皋﹐亲自回师救援﹐夺回陈留﹑睢阳﹑外黄等十余城。但是﹐汉四年十月﹐刘邦乘机诱使曹咎出击﹐大破楚军﹐收复成皋。与此同时﹐韩信也袭破齐历下军﹐进据临淄﹐并于十一月在潍水消灭了楚将龙且率领援齐﹑号称二十万的楚军﹐尽定齐地。项羽在正面和侧翼战场上接连遭到重大失败﹐有生力量丧失殆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成皋之战后﹐楚汉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项羽日益孤立﹐粮秣得不到补充﹐韩信又继续进兵西楚。汉四年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

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乘机追击楚军于固陵;并且调令韩信﹑彭越等人率兵围歼项羽,命刘贾渡淮包围寿春,诱使楚大司马周殷畔楚。次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楚汉战争前后进行了四年,虽然对经济生产和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换来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因而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楚汉历史简介 楚汉争霸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