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价值观篇一:浅谈中国传统价值观

浅谈中国传统价值观

王云罡 04011115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道德至上,以伦理为中心,重群体轻个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重道轻术,以宗法为主导,重义轻利,家国一体。其中,道德至上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最根本的特征。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约束和行为准则。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用来衡量一切是否正确的价值标准,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如今的法律。

儒家认为,道德价值之所以是最重要的价值,其根据在于“天命”之中。孔子说: “天生德于予!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把他身上所体现的德、仁,爱都归源于天。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基本都遵循这一看法。儒家还将人性作为道德的根据。孟子首倡人性本善之说, 明确认为道德的根据在于人的本性。他说: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儒家认为道德价值是实现其他价值的途径。首先是实现认知价值的途径。要获取知识, 必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实现政治价值的途径。道德对于治理国家、巩固政权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要选择有道德的统治者来管理国家, 民就不敢不敬, 不敢不信等。除此之外统治者实行统治的政策也要符合道德的原则, 即实行“仁政”。孟子就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等。孟子着重论述了“仁政”,主张“以德服人”。

儒家认为道德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仁义礼智。仁者,即爱人。仁德的基础是孝, 首先孝顺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兄弟。孔子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以后儒家学派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仁道原则为升华为中华民族普遍的道德规范。孟子则沿着孔子的思路首次将仁义礼智系统化, 并且规定了仁义礼智的实质内容: “仁之实, 事亲是也; 义之实,从兄是也; 智之实,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礼之实, 节文斯二者是也。”虽然没有言信, 但孔子孟子都认为信是很重要的道德规范。

由于把道德原则看成是最高的原则, 显然可以得出以“义以为上”为价值标准, 对现存的价值关系做出取舍。人的主体需要是多方面的, 现实的价值关系极其多样而复杂。人们面对这众多的价值, 应以义为标准, 凡是符合仁义道德就有价值, 应当选择, 相反不符合仁义道德就没有价值, 应该舍弃。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对待现存的事物做出取舍选择时,首先要以道德原则为标准。

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 为了统治上的需要, 先秦儒家群己关系中尊重个体的思想不断的被弱化, 而群体的价值日益被提升。即重群体,轻个体的集体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了上风。董仲舒就是为了适应西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建立其群己观,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客观上推动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成为普世价值。

到了宋明时期, 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又一次强调群体的价值, 把群体价值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程朱理学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目标,从而使重群轻己的观念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个体的价值被看成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个体只能服从群体。从这时开始,以君主为代表的群体成为了束缚个体独立的枷锁,道德价值观也已经偏离了起初孔孟的方向。

客观地来说,以儒家价值观为主导的道德型价值观,即以“仁义”道德规范作为价值标准来进行取舍的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为及服从群体的精神, 历史中涌现了一批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仁人志士。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惟一一支绵延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古老文化及长期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也要归因于重视道德的力量、强调群体价值的观念。并且这种价值观重视人的精神世界, 崇尚人的道德理想,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物化主义。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仍应坚持传统价值观的积极方面。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道德型的价值观所导致的重德轻智、重群体轻个体、重义轻利的负面影响。首先重德轻智导致的后果就是由于片面重视道德精神的涵养及道德践履。因此, 一方面忽视了物质方面的发展,即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不够。学习的目的就是致仕,为君王服务。“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也反映出学习的内容只是仁义礼智信和治世之术。与西方相比, 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发展滞后, 人们用对自身道德的修养代替了对自然知识的探索,用个人的道德践履代替了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 当道德不足以从正面调节人际关系来保证社会的稳定时, 便采取了人治而非法制。中国古代社会实行以父系血缘亲疏为纽带的宗法制。使宗法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 从而使伦理道德外化为具有法律约束的统治手段。孔子提倡礼治, 荀子进而把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以礼统帅其他道德规范, 并和法联系起来,道德规范实际上具有了法律的效力, 违背了三纲五常,也就是触犯了法律。与西方社会通过法律、契约自由组合而成不同, 以契约组织社会的观念在中国没有出现。在宗法社会, 礼制很容易演化为人治。没有法律的约束, 人治就必然走向腐败, 这一负面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重群体轻个体及重义轻利的不良后果就是压制了主体个性的发展。个人的力量消融在虚幻的群体之中, 被虚幻的群体力量所驱动, 只肯定个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而抹杀了个人的其他权利。于是,人便放佛成为了工厂流水线上出产的同样的商品,没有个性与活力可言。在这种情况下, 主体的个性、创造性也随之泯灭,由此也导致了中国人的人格依附性。这一负面影响在当今社会中随处

可见。这对于我国向现代化迈进是一个很大的阻碍。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和国家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那么多古文明的消失或许便是例子。现代化首先是指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就不能只仅仅肯定人在道德领域的价值, 除此之外, 我们更应肯定个体人的个性、个体人的创造性及个体人的权利意识。要使每个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也就是说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只有扬弃权威、破除权威, 尊重个体的个性、创造性, 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前进。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现代的时代背景去重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传统价值观才会永葆活力,在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普世价值。

历史价值观篇二:价值观

生活中的价值及价值观

摘要:价值和价值观对一个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能够决定我们能拥有一个怎么样的生活,能够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向,能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我将重点论述一下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和我的价值观。

Abstract of Article:Values of a person has a very big effect on thenseves.It can determine what life we can have , can decide our direction, can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can have a very big impact on our lives. So in this article I will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value has being existenced in our life and my sense of values.

关键词:价值观、如何树立、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维系与发展,为人类一切实践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是定义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其是人这一存在与发展的本质。价值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总的来说,价值观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张岱年所言:“在文化生活中,指导人们行为活动的,首先是价值观。”“价值观念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符合与违背人们愿望的观念,是人们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于什么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根本看法,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所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它表达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而且,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得到了确立,就可以比较的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但是,人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必须与他人接触、交流,人必须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人才会生活的更加美好。人能影响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也会被人所影响。所以,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整个社会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人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11 注:参见参见侯丹娟:《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思考》-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 来自CNKI

的价值观念会相互作用。因此,人的思想也都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传统价值观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生活中的价值及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5千年的灿烂文明留给了我们丰富的财富,我们的思想多少会受到它的熏陶。首先,中国思想深受传统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德,一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要学会仁爱,对世界万物要怀抱一颗感恩之心。我们要学会忍让,和谐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和是重要的,矛盾和冲突却也是难免的。所以,在这时候,我们学会忍,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谦卑,要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人也是比较传统的,讲究中庸之道,小富即安,不奢求远大的抱负,能够过好现在的日子就好;而且,中国人在骨子里都有一种爱比较的劲儿,总是爱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心里的平衡,不奢求最好,只要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

其实,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面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不怎么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对中国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对后世的影响就非常大。它现在被理解为夫妻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贫困是很不幸的,容易在感情上产生痛苦。因此,要有幸福的生活,必须得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觉得上层建筑。它对现代社会的择偶观影响非常之大,现在的中国,男生要娶一个老婆,首先就必须得有房,无房则无妻。这严重的影响到了中国的房地产产业,近些年来,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眼中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甚者甚至要求还得有车有存款。所以,在当代社会,男性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且,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里,封建礼教对妇女思想和自由的禁锢非常严重,女性人格不独立,必须得遵从传统的三从四德。女子出嫁后,无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丈夫可以背叛妻子,但是妻子永远都不能背叛丈夫,女性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的权利。现在想起来,这些观点真的是非常荒唐,但是奇怪的是,它对现在女子的观念影响依然是非常之大。人们宁愿跟着自己不爱的或不爱自己的人过着忍气吞声和逆来顺受的生活,也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2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注:参见《浅析俗语中的中国人价值观 钱伟》 钱伟 来自CNKI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我们认为的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因此,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至观重要。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还有可塑造的空间,我们在学习好各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要全方面的思考我们的价值观。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要学会奉献,学会如何做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面对,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找出我们自身的缺陷,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才能真正的完善我们自己。

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的最初的价值观的形成就得依赖于它,我们的本性也是在里面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家庭教育,调动家庭这个群体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氛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历史价值观

我们要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人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3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内心价值观念的体现,一个人各种行为方式的最合理的解释根源,对一个人各方面影响非常之大。一个人,要想很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拥有一个良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我们生活的坏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也要随之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审视和观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它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这个世界之上,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都有一套适合这个世界、被这个世界所接受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也因而各不一样。

但是,做为中国人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从大流、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主见、缺乏突破自我的能力和勇气。而且,我们的价值观也会时常被父母的观念所左右,被周围人的行为所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这种生活。而且,我们也习惯了从潜意识里认可那些被大众观念所认可的东西。因此,我们也习惯了照搬照用那些在我们眼中或者别人眼中生活的很好的人的价值观念,总觉得它们在别人身上能够那么起作用,也一定会适用于我们的。但殊不知,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每个人所需要的也不同,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也不同,适合于别人的未必适合于我们。别人对它目前的生活很满意,但是如果换成是你,身处同样环境之下,你未必会感觉到很幸福,因为每个人想要的不同而已。人生只不过是匆匆数十载而已,我们要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认知、探读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在我的价值观里,奉献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它不仅可以使别人得到快乐,也是我获得快乐的源泉,而且奉献可以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极大满足。我觉得生活的价值就是学会分享。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分享给别人,就相当于获得了两份快乐;如果你有一份痛苦,跟别人诉说一下,痛苦就能减轻一半了。如果我的奉献,能够为别人认定为有意义,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为别人解决类似的问题,那么它对于我来说就非常具有价值,生活的价值在于对外界有兴趣并积极努力与之发生联系。试想一个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但是,有些人也许会觉得,如果我们老是考虑别人,老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奉献自己,我们难道不会感觉到痛苦吗?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没有自己的世界里,又怎么会快乐,不会感觉到累吗?一个人如果想要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应该学会为自己考虑一下吧?其实这种观点看似非常正确,但是深入一想,还是会有些问题的。如果我们要想能够对别人有贡献,那么我们自己本身能力要足够强,我们会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理想的状态,对别人有所奉献的状态,我们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奉献于别人也是奉献于自己。

参考文献:[1]李利辉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思考[G] 渤海大学,社科部 《辽宁工学院学 报》 2006,8(1)

[2]李德顺 从价值观看公民道德[B]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理论学刊》2012,(9)

[3]钱伟 浅析俗语中的中国人价值观[H]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10,31(2)

[4]朱雪峰 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G]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2012,(2) [5]岑国桢 我国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及其含义、取向[C] 上海师范学院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0,39(2)

二、概括您如何检索“概念”或曰“名词术语”

答:1、在中国知网的工具书里面,输入“概念”或者“名词术语”,然后点击名词检索即可。

2、在中国知网的概念检索的概念知识元库里面,输入“概念”或者“名词术语”,然后点击检索即可。

“价值观”的研究趋势分布图

历史价值观篇三:专题十八 历史观与价值观

专题十八 历史观与价值观

考点1 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主干整合]

1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③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深化拓展】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3.社会历史的主体

2

◎易混提醒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易错点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点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点拨: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点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3

[命题探究]

典例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就是为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C项正确指出了其中哲学原因。A、B两项干肢不符。社会意识性质不同作用不同,D项错误。C

典例二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是我们思路的进一步创新。上述思路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③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体现了职能转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干肢不符。A

典例三 社会历史的主体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向人民群众学习”,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符合题意。“四个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说明实践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干肢不符。B

考点2 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主干整合]

1.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

4

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的状况来说明。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冲突及其评价标准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易混提醒

5

相关热词搜索:价值观 历史 核心价值观与历史 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