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版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岳版历史篇一:岳麓版七年级下历史复习资料(绝对经典)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课标要求〗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基础考点〗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 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 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

宗)。

6.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8.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 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 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

系。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18. 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著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19.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0.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提高考点〗

21. 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

(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

(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3)他还提倡节俭。

22. 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23. 唐玄宗实施的实现与世开元盛世的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

(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

(4)刑罚法律: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

24. 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

〖终极考点〗

25.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27. 评价唐太宗:

25题+11题

29. 唐朝的开放政策:

原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1)列举宋代南方 生 产 发 展 和 商 业 繁 荣 的 史 实,了 解 中国 古代 经 济 重 心的 南 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基础考点〗

30. 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31. 1004年,辽宋发生澶州之战,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

32.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

33.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4.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5.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战事停息,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

36. 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农民在湖泊江河边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区修造梯田。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棉花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37. 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8. 南宋时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39. 宋朝的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进行管理。

40.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41. 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42.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慎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委普遍。

43. 宋代农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44. 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

45. 两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46.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7.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

立蒙古国。

48.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元军

南下时,遭到文天祥等的顽强抵抗。

49.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0.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

专门设立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军政事务管理的宣政院。还设置澎湖巡检司对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进行管理。

51. 元朝时,原来已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当地的汉族融合,统称汉人。一些中

亚、西亚迁至中国的各族人同汉、蒙、畏吾儿竺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提高考点〗

52.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A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A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B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3)商业:北宋时商业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53.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C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表现:A农业: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苏、湖成为天下粮仓。B手工业: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商业:南方商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超过了北方。D财政: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54.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岳版历史篇二: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走进桃州,走向成功!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

3.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哪一个盛世局面(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7.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 武则天

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金刚经》 D.《步辇图》

9.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散文 B.传奇C.戏剧 D.诗歌

10.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11.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2.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

A.市 B.坊C.瓦肆D.勾栏

13.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

A铁木真B元昊C完颜阿骨打 D阿保机

14.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5.岳飞诗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16.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 )

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D.完善君主专制政体

17.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的皇帝是( )

A.元世祖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太祖

18.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解决藩王问题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19.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倭寇的地区是( )

A.福州B.杭州 C.广州 D.台州

20. 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有( )

①岳飞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郑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1.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统治时间是( )

A.1553年至1977年B.1953年至1999年 C.1953年至1949年 D.1953年至2000年

2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何时完成的

A、南宋时期 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

2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4、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指南针C、指南针、火药 D、火药、造纸术

25、“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D.开发南洋

26、下列史实中,不具有反抗外来侵略性质的是

A、文天祥抗元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

27、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人物,请你分析它们的名字中“靖”“康”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28、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邀请你去瓦肆游玩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郑成功收复台湾

29、小文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朝的中外交往”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B、日本派遣唐使来华C、鉴真东渡日本 D、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30、下列我国朝代与时代特征的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 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③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④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1、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废丞相、设六部B、在中央设置内阁 C、创立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

32、我国很早就有人到“南洋”谋生,从哪个朝代的后期开始,到南洋的人就更多了

A、唐朝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3、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34、明朝时设立的特务机构不包括

A、东厂 B、内务府C、锦衣卫 D、西厂

35、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一项英雄业绩,下列事件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郑和下西洋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6.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B.军机处的设置

C.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D.内阁的设置

37.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郾城大捷 ②台州大捷 ③赤壁之战 ④雅克萨之战 ⑤淝水之战

A.③⑤①②④B.①⑤④②③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⑤②④

39.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册封五世班禅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40.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故宫 B.长城 C.孔府 D.坤宁宫

41.下列哪一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42.下列文学作品中,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C.水浒传 D.西游记

43.元朝时期,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宜政院D、尚书省

44.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和议(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45.下面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关联错误的是( )

A.司马光——《资治通鉴》

C.关汉卿——《窦娥冤》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赵孟——《清明上河图》

46.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它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二、问答题

47.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 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⑴ 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⑵ 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

48、明清时期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是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陷入受侮挨打的危局。请回答:

(1)明朝的雄厚国力成就了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清朝前期出现了国力空前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3)清朝前期经济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江南经济迅速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

(2)材料二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3)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材料一涉及的那个民族的事务?材料一涉及的那个民族所在地区是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的? 元朝为管理台湾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

(4)清朝政府又是如何加强对材料一涉及的那个民族及所在地区的管辖的?

51、问答与探究题:

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香港著名媒体凤凰卫视策划了大型活动,派出凤凰号游轮,寻访郑和下西洋的足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回答:

(1)2011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多少周年? 郑和下西洋最西到达哪些地方?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传统?请再举出两个类似的外交史实。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52、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有何影响?

(2)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

(3)从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

岳版历史篇三: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中国近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24)

1、19世纪前期,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①扩大国外市场,②推销工业品,③掠夺原料

2、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鸦片不断输(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岳版历史)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从财务、健康、政治和军事上记忆)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25日

意义:①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③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4、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借口:保护通商。

5、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6、①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在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

②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群众抗英战争中,规模最大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7、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纳税:英商在华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8、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

主要内容: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9、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先);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后)

10、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3、条约:(1)1858年《天津条约》;(2)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意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新增11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

4、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5、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了华尔,后来又多次击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区。

2、英、俄支持阿古柏割据,俄国还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分三路进军新疆,摧毁了阿古柏政权。

4、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

5、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

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政,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7、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1894年7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舰长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②辽东失陷(1895年)

8、《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

(1)内容: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三国(俄、法、德)干涉(日本)还辽(辽东半岛):“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4、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1)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反帝爱国运动):重大战役:①廊坊之战,②大沽之战,③天津保卫战

2、慈禧太后先曾采用招抚政策,后又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评价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4、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5、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

6、《辛丑条约》(1901年)

(1)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

线要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影响: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出现,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以“自强”创办近代军事企业,(19世纪60年代)

(1)著名企业: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②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③福州船政院(左宗棠)

(2)具体情况:这些企业的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但它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制。

4、以“求富”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

(1)著名企业: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②汉阳铁厂(张之洞)③开平矿务局

(2)具体情况: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5、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还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课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6、洋务运动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第6课: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梁启超、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上书虽未成功,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几次上书,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3、内容:

经济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官吏,取消旗人特权。

文化上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各省督抚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其他大多持观望态度。

5、翁同龢被免职后,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宣布由她“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前后经历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7、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国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9、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谭嗣同。

第7课:辛亥革命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发表在《民报》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6、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袁世凯依靠他培植的北洋军,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软硬兼施,迫使清帝于1912年2月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7、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

第8课: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 陈独秀被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

3、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参加编辑部,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6、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1、1919年5月,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

2、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院的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3、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口号: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争回青岛”

5、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天津(周恩来)、济南、上海、长沙(毛泽东)等城市。

6、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美、英、日等国联合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敦促加紧镇压学生。 7、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释放、罢免、拒绝)

9、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

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普遍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性质、参与者的作用、波及范围、意义上记忆)

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2、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起核心和纽带的作用)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2)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②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目标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2、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共产党员周恩来等人先后担任了政治部主任。

3、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5、英勇善战的叶挺独立团,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6、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7、“宁汉合流”(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发动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8、“东北易帜”(1928年初)

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第13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发动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

4、1928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巩固)

6、安排: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

7、1928年7月,彭德怀、藤带远在湖南领导了平江起义。

8、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9、留守在井冈山的红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10、1927年—1930年参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有:方志敏、徐向前、贺龙、邓小平。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治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朱德。 第14课:红军长征

1、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3、红军首先连续突破敌人的4道封锁线,再渡过湘江,强渡乌江,然后攻占遵义城。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主要内容: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历史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天闻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6、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雪山),过草地。 7、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8、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先后长征。

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0、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2、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4、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5、1935年夏,日军侵入华北,策划一系列事变,统称“华北事变”。

6、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

7、九一八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避蒋抗日。

9、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双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

1、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2、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3、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日军占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5、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 6、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7、1940年夏的宜枣战役中,第33集团的张自忠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8、1942年,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他们与英军配合,痛击侵缅日军。

9、1940年秋,八路总部发动“百团大战”(105个)。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10、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4月的湘西会战成为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在延安召开。

(2)主要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依靠力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目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②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岳麓版历史 岳麓版历史教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