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美文

发布时间:2017-02-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星座美文篇一:美文欣赏二

美文欣赏9

编制 许刚2013-11-7

一、历史的声音

导语:

历史是一份丰富的遗产,是人类的、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轰轰烈烈的、缠绵悱恻的、刻骨铭心的事迹,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它新的意义,进而使人类获得精神营养,不断进步。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读历史,总是想探究历史深层的隐秘之处,找寻到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会引发种种感喟。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间,我有点儿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残破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凡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儿砸了下来,劈头盖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残垣断壁一起落泪哭泣??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美文点读:

勿忘国耻,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血性;勿忘国耻,历史才不会重演;勿忘国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十年前清寂的圆明园和十年后喧嚣的圆明园,记录着中华民族耻辱的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与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构成了一组鲜明有力的对比,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读来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对比评述等写法,把感悟与心情融于文字中,因此韵味无穷,魅力无限。

历史逻辑

王跃文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垣断壁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站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许多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姿势,在镌刻着

1

孟子被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人知了。还有苏秦,幸好他有勾连六国、合纵拒秦的事迹才让后人记起,不然也会默默无闻的。可今人哪里知道,当时吃得开的偏偏是邹衍、苏秦之辈,孟子却是备受冷落。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频,一些学问人便游说诸侯,争相兜售自己的学说,以图济世救民。最风光的当属邹衍。邹衍谈的是阴阳玄妙之术,各国君主听了觉得高深莫测,几乎把他视若神人。苏秦讲的是攻伐之道,正是诸侯们安邦自保或图霸天下所需要的。

可是孟子就可怜了。那位亲自去郊外迎接邹衍的梁惠王见了孟子,连先生都不愿叫,只叫他“叟”:老头儿,你不远千里到我这里来,不知你有什么办法为我国谋利?孟子得孔门真传,怎么会开口就是利?于是他回答说:为什么要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孟子便把仁义之道说了一通,叫梁惠王只行仁义就够了。梁惠王哪里听得进这些东西?便以为孟子迂阔。

好在最后发言的是历史。受到万世尊崇的并不是邹衍,也不是苏秦,而是曾经落寞不堪的孟子。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总是融不到一起去,这似乎是条教人无奈的历史逻辑。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们备受苦难。

孔子也罢,孟子也罢,他们不论生逢何世,命运永远不会好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们永远都是短视的。孔子的弟子子贡懂得经营之道,赚了不少钱,就连孔子晚年的生活也是靠他周济。于是就有人拍马屁,说子贡的学问比老师的还要好。好在子贡毕竟是孔子高足,太了解自己的老师了,就对人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好比小门小户的房子,院墙太矮,人们一眼就可以看清里面的家当,所以你们说我了不起;而我的老师,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宫墙太高,人们不知道里面是如何的豪华高贵,而且你围着宫墙绕一圈,连门都找不到。我怎么可以同我的老师比呢?

有时我恍惚间会觉得自己正身处孟子的时代。身边冷不防就会冒出个神人,虽说他们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更别说有邹衍的学问了),可他们却是风光不让古人。他们能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全因为他们有一套再实用不过的谋生手段。但是否也有人全然不顾现实的冷酷,在追求一种他们认为是高尚的东西呢?我想一定是有的。只是这种人不仅没有现世的荣华,还会被些自命不凡的庸人看做傻子。

(选自《读者》2009年第7期,有删改) 情感共鸣:

本文作者恰到好处地诠释了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的天壤之别。历史是公正的,总会有些人不在乎过眼烟云,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天下苍生。在当时,邹衍们享受着自己的荣华,孟子则处处碰壁,但依旧讲着他的仁义道德。但到了后世,孟子被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邹衍们就鲜为人知了。

东坡月

蔡尚伟

苏轼的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他是那样看重“昆弟之近”,而他当初赴密州就任时,首先接近子由所在的齐州,却“过其门而不入”,径往密州。在密州两年,也未曾乘兴上马,驶往近在咫尺的齐州去与弟弟见上一面。因为他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要是如贾谊那样情感外露,能干得了什么样事业!

东坡相信:“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这个书生呢,着实可惜,“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力不足也”。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以殁。苏轼在宦海多年,自信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已经找到了一条连接的通道,只要自己“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

然而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从功业的山顶再一次高高地升起。这月亮的光泽使宇宙阔大多了,而至微的处所、至短的时光都变得无比有味了。人生,完全地美了起来。东坡已不再简单地为功业存废而感慨,他未舍弃功业之心,却又具有更大的胸襟,开导客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终于,东坡融进了这无边的月色中,而这月色又照彻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功业道路,乃至最高远的精神天地。人们已忘记了东坡升华的具体历程,前前后后错落的东坡成了一个近乎抽象的典范。国人情的追求、理的追求、美的追求,层层叠叠地都体现在了那最轻柔而又震撼万古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散文》1999年第2期,有删改)

美文点读:

“东坡月”是苏轼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赋予人们的一个文化意象,它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理智与成熟;既有受困的幽怨,又有解脱困惑的豁达。它是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功业道路,乃至最高远的精神天地。本文拨开历史的浓雾,去探究过去与现在的时代交点,打开了文学世界与现实人生的实际通道,意境深远而又耐人寻味。

二、唐诗宋词的魅力

导语:

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长廊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徜徉在这条文学长廊,你能感受到唐诗宋词的魅力: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有“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唐诗

2

中国最圆的月亮属于中秋,中秋最圆的月亮属于东坡。 密州一夜月,照亮了中国文学史。密州月将中国人最细密俊逸深沉的情思舒展至今,这是东坡的月。东坡也如一轮圆月,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照亮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照例是把酒,照例是问月,如李白。面对圆月,中国人有太多要倾诉。东坡的感情也是微妙的:如此圆月,为何偏偏照着这离别之时我这不团圆的人?但东坡毕竟是东坡,别样情怀恰如一月从阴翳的情绪中升起,照得海天澄澈,千秋光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如此,不妨顺其自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为我们而拓展,婵娟可共情,似可无憾。

于是欢饮达旦,于是大醉。大醉的东坡使死眉烂眼的人们在月光下显得很小。

宋词是历史的缩影,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莺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廷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峰。

选文1

唐诗如瓷,宋词如纱

王婷婷

美文点读:

本文构思独特,作者巧妙地把唐诗宋词类比中国的瓷和纱。以瓷和纱讲究用料和意蕴,写出了诗词的底蕴和美感,将唐诗宋词的创作过程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比喻形象贴切。另外,文中还引用了一些名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前文的描写使得结尾感情的抒发真挚朴实。 选文2

唐诗宋词养精神

王相雷

唐诗宋词,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打开一本唐诗集,仿佛走进了一座瓷器馆。高贵的瓷器穿越时空,静静展示它们的美。它们带着岁月的味道,什么都不能掩饰它们的光辉。无论典雅,活泼,庄重,灵动,都动人心弦;无论长短,都精致细腻。只有那样伟大的时代,才能造就那样伟大的美。

唐诗讲究对仗,讲究押韵,讲究形音意的统一;瓷器讲究形态,讲究对称,讲究形态花纹色彩的和谐。

瓷器讲究好料,上好的泥料是千百年地质变迁土质沉积的结果。有了好料,想做什么,信手拈来,再细细地塑形,上彩,描花,精打细磨,直至烧出成品。唐诗也是文化沉积的结果,是反复推敲凝练的文学结晶。

唐诗和瓷器都讲究韵味,火候不足,意犹未尽;火候太过,犹显不及。只有炼成“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才是最佳状态。

诗和瓷的灵感之作,是用料,手法,火候都恰到好处,仿佛无意之间,却又浑然天成。

唐诗和瓷器,是中国人的哲学。无论长短大小,悲喜情仇,都不能失去分寸方圆。中国人讲究心有城府。城府,无论里面多么五光十色,表面永远整整齐齐;一首诗看来几十个字平淡无奇,意味却一延千里,像中国的象棋,尺寸之间的棋盘,承载着金戈铁马,平淡间,是杀气腾腾,气象万千。

宋词是袅袅轻烟,是细语碎花吟,是一段闲愁,剪不断,理还乱,直触灵魂。无论远看近看,都是艺术品。红楼里面将纱窗的上品叫做软烟罗,因为用它们“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宋词深沉活泼,激昂伤感,大江东去,晓风残月,美丽的词牌名,在缥缈流动间。

宋词最初触动我们的,正是以它的柔软和伤感,及淡淡的情怀。宋词似乎更容易上口,更随意,虽然词牌名规定了它的形式。它是中国的散文诗,是繁华之后的繁华,梦境之上的梦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宋朝这样雍容华贵的朝代,才能产生这样直逼心灵的作品。

(选自《读者》2009年第3期,有删改)

3

夜茕独,一灯荧荧,每当喧嚣散去,纷繁萧条之后,夜深人静,尤其是一窗明月的夜晚,读一读唐诗,吟一吟宋词,让心灵皈依“诗意的栖居”,让梦想在诗词中升腾,在诗意的萦绕中学会超脱,拥有空灵。

展读唐诗宋词,深感古人的凝练、睿智和透彻。

李白的诗才:他那忧乐圆融的智慧,仕途不达则求诸仙道,仙道幻灭则寄情美酒,难寻美酒则邀明月,恋红尘时可入皇宫,隐退时游遍名山大川。好似一轮充满伤情的皎洁明月,一壶满载忧伤的百年陈酿,一位壮志凌云却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酒中仙人。

苏东坡的旷达:他奉儒而不迂腐,好道而不厌世,谈禅而不佞佛。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境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随遇而安,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这是生存的大智慧,是放任旷达的大气节,是宠辱不惊的大气度。宁将醉人的功名弃之脑后,任凭一次次的机遇擦肩而过,任凭一代代的繁花随水流走,只留意于云影天光,日出日落;只醉心于一蓑烟雨,满眼风波。

李商隐和李清照的纯粹:唯有这二人情感最少受生活和文化的污染,单纯到透明,真挚到只剩下真挚本身。是活在心灵世界的人,是以爱为信仰的人,对爱很投入,爱才是这个世界不死的灵魂,是生命的意义。但爱情给他们的却是五味俱全,而苦的记忆尤为深刻,爱使他们体验了透明的幸福,也感到了彻骨的绝望。

现代人很难找回古迹斑驳的心情,失去了“江天一色无纤尘”,失去了“千里莺啼绿映红”。都市生活中,谁还能体会唐风宋韵中的一滴滴怀旧、一寸寸断肠、一声声壮阔呢?曾经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上,没有了小巷树影婆娑的月色,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夜读唐诗宋词,淡淡地走向精神的家园,走向广大和悠远,走向肃穆和美丽,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吗?

(选自《中国教师报》2006年9月6日)

美文点读:

作者深刻领悟到唐诗宋词的精神内涵:“唐诗是‘独上西楼’的憧憬,宋词是‘寻寻觅觅’的悲伤”,道出了唐诗宋词各自的风格。作者由古及今,观照现实,提出了唐诗宋词在现代难以传承的问题,发人深思。作者委婉地告诉人们要从诗词中去寻觅精神的家园,提高修养,丰富美好的人生。 选文3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人民日报》2000年2月25日)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却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无

4

星座美文篇二:精美散文赏读:西安这座城

精美散文赏读:西安这座城

精美散文赏读:西安这座城饶水知音

西安这座城

独钓寒江雪

在中国领土最中心的位置处,由渭河和黄河冲刷出了一片广阔丰沃的平原——渭河平原,在这块儿平原上,孕育出了一座曾经在东方最耀眼的城市,名曰“西安”,明之前称“长安”。

说起西安这座城,作为西安人满满的都是历史的荣誉感,因为没有一座城能像西安这样,将历史看作是这个城市的魂,繁华落尽,这废都依旧保持着历史的本样,骄傲安定着活着。 长安,一个曾经像梦一样活在人的脑海中的城市,如今,改头换面,以新的姿态重新诉说着这座废都之后崛起的繁华。

一轮东方日,看尽长安花

不管何时何地,花总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平凡物种,只是因为那一刹那,它的盛开换来了一生的荣耀,所以,它最得人们的欣赏,此生,有此一刹那,便胜却凡尘无数。

春花秋月,便可知,花之于春犹如历史是西安的魂一样,永远都是一道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每一簇花都在抒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刹那的惊艳,或在微风中摇曳荡漾,或在旭日下搔首弄姿。

西安城里的花,因为和历史遗迹搭配在一起,所以开的古香古色,盛气凌人。和郊外的花相比,它多了分人为的娇艳,缺少了些自然的陪衬,所以开的高贵,却盛的孤独。 轻絮飞花何处去,满园春香醉游人,走在灞柳河岸,这里的花与柳,相得益彰,春寒扶柳瘦,日暖渐生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此番景色,美得自然,十分对得起浐灞这个天然公园。花开的绚烂,柳垂的惬意,一切都是这么的安详和谐。沉浸了一冬的花草虫鱼都在这样的惬意中,怡然自得,呼吸着盛景长安最美的空气。

岸边垂钓的人,完全沉浸在温柔的河水边,静默不语,闲适一颗虚浮的心,似乎万物与我而为一;沿着河岸行走的情侣,将这里看作是调情圣地,放肆的说,放肆的笑,和着清风,夹杂着淡淡花香,暧昧多情。

灞河,这个曾经快要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以新的精神重新屹立于西安城东,春天的气息自这里开始弥漫至整个长安。

晨钟暮鼓,长安晚霞

城墙自古都是一座城的面门,穿过城门,进入城里,才算是地地道道的进城。西安如今的明城墙,是西安特有的标志:古朴,庄重,气派,厚实。

每天清晨,苍劲浑厚的钟声从城中心——钟楼传出,穿过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绵延至整座被城墙包围的城里。于是,一天就这样在古老又现代化的西安城开始了。晨练的人,带着对这座城的热爱,在沧桑的城墙脚下,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立足锻炼,或舞剑弄棒,挥刀摇扇,神采飞扬;或遛弯放鸟,吼两句秦腔,雄浑高亢,中国戏曲中,怕也只有来自关中大地的秦腔有如此的激调,豪放,粗犷。这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配合着西安这座古城,显得韵味陡增。

从古城第一门北门登上城墙,顿时视野开阔,向南望去,钟楼巍然立于南北中轴线上,每天,它都以沉稳,霸气的姿态迎接从它脚下经过的每一个人。它是西安的中心,尽处繁华,集万千目光于一身,因此,西安人因为它而骄傲,外地人因为它而嫉妒,这座楼,响当当是西安的招牌。古典阁楼的建筑,雕梁画栋,朱墙青瓦,装饰着现代绚丽的灯光,夜幕下的钟楼,更加魅力十足,灯光的折射,钟楼像极了一块由玉精心雕琢的饰品,让人觉得温暖。 由北门开始,逆时针绕城墙一周,是登城墙最隆重的活动了。找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

畅的日子,陪喜欢的人,完完整整的走一圈城墙,在西安这个地方,绝对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尤其是在午后,沐浴着夕阳,步履闲散,踩着时光在脚下镌刻过痕迹的砖墙,看夕阳西斜,长安晚霞,听着优雅的古风小调,感受着时间缓慢的划过,这不是浪费,而是对这座城的尊重。看那些岁已迟暮的老夫妻,人相依,手相执,同身边的人共赴一段长安城的浪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便是古老《诗经》中最美的情诗。最美的诗,最真的情,自然要配最美的景,城墙是对这段爱情最美好的祝愿和见证。

残阳印染了西安城的西边,暮鼓声想起,一天渐渐落下帷幕,鼓楼的使命便是宣告一天辛苦劳作的结束,人们便可以放下繁重的工作,带着对这座城的热爱静心享受这座城的安详。 江南小雨,温柔古城

西安的魅力不仅仅是一座皇城的霸气,废都的风韵,它还有一种江南古镇的温柔,让人心向往之。

西安城里的建筑,虽然破旧,但年代感十分厚重,白墙灰瓦,木椽雕花,一副对古代的眷恋感让这样的建筑在钢筋水泥的大厦中韵味十足。走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你会感觉自己像穿越了一样,东西方艺术的完美融合,把这座古城塑造成一个既饱含东方神韵又兼具西方形态的魅力之都,所以走在街上,总觉得自己像是在唐朝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星座美文)现在之间往来交错。

你可以在一座仿古建筑的屋子内喝着咖啡,翻看一本陶冶情操的书籍,感受这座城的宁静,同样也可以再有着西方装潢特色的茶屋里煮水品茗,欣赏玻璃窗外的形形色色,体会这座城的风土人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江南的雨巷多愁善感,朦胧多情。西安的巷子,虽没有江南小巷这般悠长和寂寥,但温柔却不输江南。春雨总是细腻如丝,这点,西安和江南没有区别,看着小雨淅淅沥沥从长着青苔的灰瓦上流下,打在青石板街,激起的水沫,温柔又干脆,不缠绵,不幽怨,这是古长安的风貌,大关中的风情。 旧时长安貌,人情似故乡

没有几座城,能像西安这样,城市分布特色鲜明,四四方方,街巷之间整整齐齐,像井田一样,这是遗留唐长安的旧貌。连商业聚集地都和唐时无多差异,多少街巷的名称历史悠久,又有多少道路的名称不乏来历。

西安的历史就这样被巧妙智慧的秦人镌刻在今天,镌刻在出行的大街小巷。秦人,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族群,在两千多年前的渭河流域,他们是智慧和勤劳的代名词。如今,他们褪去曾经高贵的血统,忘却一个王朝曾经的辉煌,在历史的车轮下,朴实的活着,没有抱怨,也尊重选择,秦人的豪迈和大气令人称颂,热情和宽容让人赞赏。如今的西安人,骨子里依旧透着一股倔劲,陕西人将它称之为“愣”,这并不是说关中人呆傻,而是说他们朴实,执着,这是对秦人最中肯的评价。

秦血,汉韵,唐风,三个曾经最辉煌的朝代,以他们最辉煌的成就留给一个令人向往的西安,令人不想离去故土的西安。“姑娘不对外”,陕西八大怪,活在骨子里,关中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外面安家立业。这是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他们深知,这块土地对于他们而言是最坚实的依靠,也是他们的荣耀。

西安,听不完的是历史,看不完的是遗迹,感受不完的是这座城几千年积淀下来厚重的文化,没有一座城可以让人如此深爱。

情之所起,一往而深

喜欢一座城,因为这个城里住着一个可以让你念念不忘的人。喜欢一座城,更是因为,这座城里有着一群牵绊你一生的人。

我庆幸我生在一个司马迁笔下“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它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敬重,对文化产生了敬仰,我骄傲我出生在一个贾平凹笔下“废都”的地方,它让我知道什么叫朴素,什么叫真实。他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古树一样,深深扎在黄土地上,纵使它的根系

星座美文篇三:刘湛秋散文精选

刘湛秋散文精选

时间:2015-03-17 09:10 来源:美文网 作者:刘湛秋 点击: 324 次

导读:

刘湛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他被誉为“抒情诗之王”。不管是他的诗,还是他的散文,都有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在他的散文里,大部分都展现出田园的自然美,被看作是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还有一些抒发人生感悟的作品,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以下是刘湛秋散文集中的精选作品,一起感受一下他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细腻情感吧。

1. 雨的四季: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2. 草坪上蒲公英的启示:

我想,这该就是那种“度”吧!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 超越了“度”,美也成了丑,超越了“度”,喜爱可能变成厌恶。自由也只有在“度”中才能显示出美、潇洒与受人尊重。

3. 三月桃花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4. 寻找自己:

浅薄的东张西望和朝秦暮楚是愚昧而无味的。漫步在夜晚天空下,以静若处子的心态,审视着自己的一切,终究会在晶亮的蓝色幕布上,找到一颗属于自己的星座。寻找自己是痛苦也是愉快的过程,而真正寻找到自己后会滋生出难以形容的充实和信心。固守自己的一块田垅,努力地耕作,种瓜也好,种豆也罢,那怕别人的田垅挖出金子,也不必动心,这就是寻找到自己后的真谛。也许,你最终的瓜豆都有相当的含金量呢!

5. 雪:

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对雪的渴望,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6. 心灵的轻:

我愿意以轻对重,以轻对累。对我自己,无论处于佳境还是不幸,我都能寻找到自我轻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对周围群体,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能带给他们所需要的轻松,从而增添或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喜悦和痛楚。>

7. 我爱你,中国汉字:

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

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8. 漫步在凋零的树林:

落叶如潮,秋风如梦。此刻,我的信完全恬静了。我感到我和树的信息已经完全相通。至少,我可以如此处置自己。因失去而快乐,因凋零而发出魅力四季就是辩证法,而承认却又痛苦我把我心中波涌出的诗句,写在一片凋零的黄叶上。

相关热词搜索:美文 星座 射手星座美文 关于星座的美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