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美文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大学生心理美文篇一:大学生心里文章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大学生嫉妒心理解析

2008-11-28 12:20

本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就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实质、表现形式及自我调节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值得正在寻找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关于大学生嫉妒心理素材的和正在考虑如何克服嫉妒心理的人参考。

摘要: 作为心理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嫉妒心理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若听之任之发展,其危害性则不言而喻。因此对嫉妒心理,只有正确认识并有意识地加以良性引导,才能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本文就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实质、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克服嫉妒心理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大学生心理美文);自我调节。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青年期。青年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西方许多学者把青年期身心特点描述为“苦恼期”、“反抗期”、“危机期”、“矛盾期”与“冲突期”等。与其它年龄阶段的个性相比,青年具有明显的身心亢奋、思想动荡、思维敏捷、求知与创造欲望强烈等心理特征。青年期是人生生理变化高峰、智力发展高峰、需求高峰和创造高峰的“四大高峰”时期,所以青年心理时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加上面临着升学就业、选择人生道路、恋爱婚姻等人生的重大课题,处理稍有不当,极易产生嫉妒心理。

一.嫉妒的定义

《酉阳杂记上》载有著名的“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妻断氏有嫉妒心。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断氏听到后,气氛地说:“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后果真投水自杀。于是后人将她投水的地方称为“妒妇津”,相传凡女子渡此津时均不敢盛妆,否则就会风波大作.那么,到底什么是嫉妒心理?由于嫉妒这种社会心理和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的产物,给嫉妒心理下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根据我的理解,嫉妒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年情绪体验。它是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推毁自身。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之间容易发生嫉妒。

二.嫉妒的根源及内涵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嫉妒是指恐惧(恐惧他人优于自己)和愤怒(愤怒他人优于自己)的混合心理,是怀疑自己的所有物可能性被侵犯,从而引起恐慌或不安。由此可见,嫉妒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产生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衡量幸福时往往不是根据它的内在价值,而总是把它和别人的幸福相互比较作出估量,并且进一步把这种估量形象地表达出来。嫉妒的形成过程,按其程度可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羡慕阶段)。这是最早的、程度较浅的阶段。此时嫉妒心开始滋生,但是深藏在人的潜意识中,还没有明显的表露出来。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嫉忧阶段),是程度较深的嫉妒。其特征是对人对物的嫉妒不再潜藏在心里,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对被嫉妒者作直接或间接的冷嘲热讽、恶语中伤、任意歪曲事实等。

第三阶段是深化阶段(嫉恨阶段)。这是嫉妒发展的最高阶段,此时人的嫉妒之心非常强

烈,在强烈的敌意和憎恨情绪的驱使下,完全丧失了理智,会做出一些极端的暴力行为,如偷盗、放火、走私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犯罪行为。因此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劣根性的一种。它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感情。

从根本上来说,嫉妒源于病态竞争,与个体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嫉妒产生的根源有:

(1)自我封闭、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产生嫉妒。

(2)特定的文化背景影响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3)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

(4)角色定位错误,不能自得其所的其乐。

(5)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才会去挑别人的刺。

(6)自我实现受阻时,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三、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表现形式

1、来自学业方面的嫉妒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活动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考试、评优、保研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青年去面对、适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它不仅表现在差生对优生的嫉妒,而且也产生在优生群体之中。特别是优生,在学业上得到的赞誉比较多,伴随的总是鲜花和掌声,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优越”地位一旦成绩下滑,成为“一般者”或是“较差者”,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感到心理紧张,产生嫉妒心理。

2、来自人际方面的嫉妒

青年期还面临着认同的危机。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表现为交际圈子窄,容易造成严重的自傲心理、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引发人际冲突。部分大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没有竞选上“班干部”、没有评上“三好学生”,或在评优、评先进中名不列次,在集体中长期受到忽视和排斥,看到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工作出色,且人缘好,总是受到教师的好评和校领导的赞扬,心里产生苦恼,甚至妒火中烧,产生莫名其妙的怨恨之情,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可能产生交往障碍,与同学关系紧张,出现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成绩优异、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3、来自感情方面的嫉妒

嫉妒也是大学生恋爱中较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爱情中的嫉妒心理是由于爱情的排他性、占有心理、过度关注、自卑、猜疑心、缺乏安全感等原因引起。处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常常把对方看作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发现自己的恋人同其他异性接触,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心里顿生无名之火,限于痛苦之中。更有甚者,就连自己的恋人讲异性朋友的优点,也会引发猜疑,产生嫉妒心理。失恋者带着羞愧和愤怒的心理对抛弃自己的负心者进行的报复心理与报复行为,也是嫉妒心理的一种表现。

4、来自容貌方面的嫉妒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同处一个集体,有的大学生英俊、天生丽质,可有的却相貌平平。这时,那些相貌漂亮的大学生就特别容易成为被嫉妒的对象(在女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因自己的容貌、身材、生理缺陷成为前进的绊脚石时,这些大学生就对自己的相貌和魅力缺乏信心,认为是别人给自己制造并带来痛苦,对相貌出众者产生无名的嫉妒之火,采取贬低、冷落、甚至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来消除内心的不平。

5、来自经济方面的嫉妒

大学生是经济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的群体,日用开支和求学、求职费用尚需家庭的支付。但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不得不靠勤工俭学、贷款和领取贫困补助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

费。部分大学生认为申请贷款、贫困补助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担心被人看不起。部分大学生在贪图享受、追求高消费的同时,物质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看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花钱大方,而自己却囊中羞涩,产生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自卑心理,并对家境条件优越者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恨与羡慕、愤怒与怨恨、屈辱与虚荣的复杂心态。

6、来自求职择业方面的嫉妒

择业方面的嫉妒心理常出现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上。由于当前就业机制的不健全、不规范,靠拉关系、走后门、凭人情、靠钞票找到待遇优厚、工作清闲职位的就业者大有人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即将就业的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打击,排斥、挖苦、疏远、为难比自己职位优越的人,以此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求的心理平衡。

四. 大学生怎样自我调节嫉妒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是否产生嫉妒心同他的理解力、判断力、抑制力、信念、社会良知、教养与性格等方面的因素有关,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因素不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或出现偏差时,势必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嫉妒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更多的表现出消极作用.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承认它,并正确的适应它才能对大学生自己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我调节,摆脱嫉妒的若干方法:

(1)降低对自己的预期。

(2)增强修养,发展宽容之心。

(3)明白每个人都有天赋,而且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

(4)多与人合作。

(5)坦诚相对,将心比心,设心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密切交往加深理解。

(6)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自得其所自得其乐。

(7)尽量不去与别人比,多与自己的过去比。

(8)把别人的成就看作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的剥夺或威胁,将别人的成功当作一道风景线来欣赏。

(9)学会赞养别人通过赞养别人来呈现自己博大宽容的胸襟。

(10)向对方公开展示自己的抱负,提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给自己增添应用的压力,利用竞争促自己上进。

(11)充实自己的生活,扬长避短,寻找新的自我价值,发挥自身应有的潜能,开拓新领域,建立新的动力定势。

(12)真正的强者需要埋头苦干,培根曾说:“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相关链接: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人际交往障碍最常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怎样消除嫉妒心理--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2008-06-16 16:06

大学生心理问题

内容摘要:主要通过从主观和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

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

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新浪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008-06-04 22:13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

大学生心理美文篇二:心理美文征集

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

大学生,一个令人羡慕的身份,为了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付出

了太多的汗水和泪水,我们的父母也为之倾注了很多心血。这一切在

当我们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便成为幸福的回忆!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身边的大人们就开始在我们耳边念叨要好好

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我们从小就承受了父母太多的期望。可是,考

上了大学就代表我们可以没有烦恼了吗?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上高

中的时候,我们时常看到电视新闻报道说某某学生不看学习的压力选

择了自杀。进入大学,当我们把关心的对象转向大学生群体时,我们

又听到某某学生因为四级考试屡次不过或是感情受挫等等原因自杀。

以前,总认为到了大学就没有压力,没有学习上的担忧了。可是,我

发现我错了。因为只要你还有梦想,只要你还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压

力就会存在,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

在大学的校园里,身边没有了父母的管教,我们似乎自由了许多。

于是学校便有了很多种人,有人忙着考研,如苦行僧一般奔波于自习

室和图书馆;有人沉迷于游戏;也有人忙于恋爱。追求不同学则的生

活方式也不同。因为我们年轻,因为我们充满阳光,走在校园里的我

们应该是充满自信的。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社会上的弱势

群体。经济上我们还没有独立,对于未来的路还一无所知。走出校园

我们就要面对社会竞争,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大学校园就是一个

小社会,对于出于起跑线上的我们,要勇于抓住每个属于自己的机会。

在学校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要提高

自我要求意识,要知道懒惰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最大敌人。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

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

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 握自己的长处并使

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

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

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

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是非常关键的!以下是对我自己的分析:

一、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

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

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

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

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

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 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

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 自己是个弱者的事

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

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 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

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

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

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

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 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

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 会认为我是

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

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

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

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 心里,

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

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

到的乐观、坚强 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

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 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 所

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

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

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

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

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学习特点分析

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

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 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

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 定的时间内完成自

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 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

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

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习

很狭隘, 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

社会 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

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 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 只有自己感

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

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

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

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 在很大差异,在校园

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

际 适应困难较为突出。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

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

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

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

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 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

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

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

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

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 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

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 分构成的:动机、

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

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

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

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 认为完美的爱情

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

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在漫漫人生路上,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我们都要为自己确定一

个目标。而首先,我们要了解真实的自己,一系列的心理讲座就是为

了使同学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直面生活,正确地处理各种情绪带

来的影响,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感悟生活,真正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东财15-2

姓名:姚晓麟

联系电话:17708854687

大学生心理美文篇三:心理美文

爱,需要用心去经营

无论你信或不信,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在等你。——张爱玲

爱情是美好的,似一颗糖,吃到嘴里的人,贪恋它的甜,看着别人吃的人也总想尝尝味道。尽管有些人不喜甜食,但那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对待爱情,个人喜欢张爱玲的这句话。因为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在等着,所以淡然,不急不躁。等的越久,说明越值得等。说到这里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争议。有的人认为就应该及时行乐,人生苦短,何必执着。即使谈不上情深,如若你情我愿,又有何不可? 还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说法。有些东西不是光等待就可以得到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好花都被别人摘了。也可能有人认为这根本就是胡扯,中国未来几百万光棍呢,妹子哪里够分啊?确实,都有道理。

爱情是什么?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没有摘;

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爱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解释。那是一段缤纷的旅程。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原本想要得到更好的,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大学里的我们也是如此,现如今大学生有这样一句话,“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总是挑肥拣瘦,最后可能成为别人挑剩的。可能最容易错过的是爱情,最容易得到的也是爱情。如果遇到了,就无需再犹豫,我们本没有那么多顾虑,何必在错过之后再去感慨遗憾。或许一次迈步,一个伸手,一个点头,爱就萌芽了。

恋爱以一个人的表白开始,又以一个人的退出结束。原本不怎么熟悉的人,因为一句“我喜欢你”便可以开始最亲近的关系,经过随后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并不那么美好,便各奔东子。这样的恋爱就像夏日里的阵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气势够猛,但过后又像不曾来过,只是过去了那一段的时间,之后又是不同的艳阳天。这是一种恋爱的方式,但多数人并不以为如此。有的人一旦开始了,便是一生或很长的时间,他们慎重用心经营着恋爱,就像对待生活,并不是随便敷衍。这也是更美丽的生活。

爱情是相互的,平等的。

生活中不乏各种痴情种子,他们因为一个美丽的邂逅一见钟情,

或一次深入的接触二见倾心,如果被对方拒绝便一蹶不振。这是爱吗?爱应该是美丽的,需要我们去认真看待,当爱的天平倾斜,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再次定位。我们虽不能因为太多顾虑而怯懦,也不可以忽视问题而将就一生。不需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决绝,却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

大多数人们,总是习惯了要求、挑剔自己身边之人。对自己的孩子、长辈、爱人,或是同事、下属、上级,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以及如今这个社会,有着诸多主观性的成见,且忽视了对方的角度、感受与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庸俗。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境遇皆不同,哪怕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亲人们,也因为年龄的差异,对生活、对社会、对世事,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所以要求他人太多,其实是自私且无理的表现!而爱情是相互的,平等的。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

12级经贸英语一班 王丹

相关热词搜索:美文 大学生心理 心理治愈系美文 大学生心理美文征集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