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当前国内的成人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近年来,在国内日渐弥漫着的后现代主义的意味和风气,其排斥统一性、注重差异性,排斥一元性、注重多元性,并且尤其注重平等性、开放性等自身特点与传统的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点相比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基于当前后现代主义理念逐渐对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渗透和影响,通过剖析后现代主义背景的起源、特点,并研究当前成人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危机以及将来的转型与发展,试着探索出一条后现代主义与当下的国内成人教育相统一的学生管理路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2-0074-03
  【收稿日期】2015-06-30
  【作者简介】何芳(1975—),女,南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考试管理;涂莉娜(1976—),女,南昌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教育。 一、后现代主义的缘起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西方工业社会逐渐走向发达和成熟之后而逐渐兴起,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风靡全球的一种思潮和文化。而后现代主义之所以伴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兴盛,并在工业时代最为辉煌的时期走向顶峰,这一现象说明后现代主义与工业时代的发展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众所周知,二战之后的一二十年间,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GDP总量、国内就业人数、综合国力还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正是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大规模的机器作业逐渐取代了人力劳动而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力量,而越来越多的人并未因为财富在短期内的迅速爆棚而沾沾自喜,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厌烦情绪。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反常现象,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带给人们物质财富的机器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人身自由,人性逐渐受到压抑,生活理想和生存质量日渐堪忧。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怀疑并抛弃了原有崇尚统一性、同质性、确定性的思维,逐渐开始意识到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注重追求异质性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抛弃了以往潜伏在内心很长时间的中心主义等等,以上这一系列思想动态的变化都可以归结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诞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自诞生伊始就与诸多门类相结合,并逐渐在艺术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生根发芽”的土壤。接下来,笔者先阐述一下后现代主义的几个突出特征。
  其一,强烈反对普遍性、确定性,重视差异性、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机器若想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得以普遍采用,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标准和原则,而在众多标准和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普遍一致性和确定性。就工业生产而言,只有采用了统一的标准和确定的生产规格,才能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顺畅性。但后现代主义则彻底摒弃了这一原则,以兼容并蓄的态势来吸纳世间万物的差异性和不一致性、不确定性。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后现代主义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来多重视角和反对线性眼光来审视事物、事件的视角。
  其二,对理性主义逐渐产生怀疑,乃至最终放弃,擎起了非理性主义的大旗。先前之所以理性主义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占据着制高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片面地将理性主义归结为保持机器生产和工业时代的鼎盛的秘诀,但事实却绝非如此,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理性主义的片面性之后。后现代主义摒弃了现代主义的看法,将动态化、发展变化着的世界与非理性主义相结合。
  其三,坚决反对之前一元主义和中心主义,而崇尚无中心主义和多元价值观。工业时代评价所有事物的标准和价值观即是物质的多少。同样,这种“物质至上”的单一、畸形价值观念的引导对于致力于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后现代主义而言,却是毫无益处的。因此,后现代主义打破了对中心主义和一元主义等这些单一价值观的盲目崇信,而是根据不同事物、个人自身的特点来采取了无中心主义的多元价值观,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二、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一个时期,国内成人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与面临的后现代主义的实际语境格格不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管理模式仍沿袭于高等教育体系,缺乏适应性、灵活性与针对性。由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这种“一枝独大”的局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受其影响,只能在普通高等教育这一“中心主义”下发展。这造成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仍旧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未能针对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学生管理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的职能,不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二,学生管理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人性化。受普遍性教育模式影响,成人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仍采取“一刀切”模式,缺乏人性化的服务支持。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其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满足实践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为学生提供岗位观摩、职业对接等相应服务。但当前的成人教育受学术性较强的高等教育影响,更加侧重对学生的强制性规训管理,而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从而造成学生不满情绪高涨,更有甚者造成了学生与学校呈现尴尬对立的极端局面,这同当前成人教育中对学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态度不当有着直接关系。这种缺乏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方式,只注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忽略了学生自身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人性关怀和细致服务,严重制约了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三,师生关系僵化、对立,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中,我们想当然地将学生和教师置于二元对立的角色位置中,使得二者在教学环节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使命和任务,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成人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再将教师置于这样的角色体系中来审视,那么就有些不合情理了,尤其是在教师同学生接触密切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与教师传统、僵化、对立的关系更是影响到了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动跳出了师生之间狭隘的二元对立圈子,从师生、友朋、长幼等多个视角、多重维度来重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开掘和教学视角的突破,更有益于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后现代主义 成人教育 管理工作 研究 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