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隐性课程要素对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美术课程可分为美术显性课程和美术隐性课程,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显性课程为现行教学传播系统的科学知识,而隐性教学中蕴含的隐性文化的传播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互相独立、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转化共同组成完整的美术课程体系。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美术隐性课程构成要素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影响,引起老师们对美术隐性课程要素的重视,为今后美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及美术课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隐性课程;美术课;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普遍存在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以及外部关系等非认知因素,即重视美术显性课程,而忽视美术隐性课程,从而形成“像即好”这种片面的观点,最终导致我国小学生以技法训练为主、美术素养不高的现况。为此,我国教育部以及相关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促进我国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当前,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将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义为“立德树人”,进而提出了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新理念,真正使美术学习终身受益。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的学习是无法达成的。所以要正视隐性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培养综合型人才。
  一、隐性课程与美术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1就隐性课程所涉范围而言不只局限于学校,这里主要谈谈学校中的隐性课程。结合美术的学科属性,笔者认为美术隐性课程与美术显性课程不同,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美术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美术文化教育的总和。美术隐性知识则是美术文化价值、美术态度与参与美术活动的动机以及习惯等方面知识。而美术显性课程主要是对美术理论知识、绘画技巧表现形式等的掌握。在美术教学中,有时老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上下来后发现教学目标不能实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就是由于课堂中的隐性因素的影响 。
  二、隐性课程构成要素
  随着课程论的不断发展,我国美术课程论研究者对美术隐性课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术隐性课程内容构成要素分为两部分组成,即隐性美术物资文化要素和隐性精神文化要素。隐性美术物资文化要素包括:校园环境及美术教室的规划布置、画材工具的种类、材料、数量以及多媒体设施配备等硬件设施的齐全程度。隐性美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学校美术活动中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美术文化;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小学美术教学最终取得的成果,美术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或在什么程度上达成最终目标,往往取决于显性要素及隐性要素所形成的合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隐性和显性要素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接受、掌握美术绘画技能和相应的美术文化知识,并以此化成自我的文化修养和底蕴,最终形成对美术的正确认知和高水平的美术素养以及终身绘画的习惯。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绘画的习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學目标。
  三、隐性要素对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隐性美术物资文化要素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1)美术教室面积的大小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美术教学的场所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既需要一定的室内空间场所,还需要一定的校内写生环境。这是美术教学所必需的硬件条件,也是美术教学中的显性因素。但当这种显性因素与美术文化和教学所需结合后,就变成了一种抑制美术教学的隐性因素。这一方面体现于,美术教室与所需写生校园环境会对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美术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表现于,不足的美术活动空间必然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从而导致美术教学时数的缩短、课堂教学人数的增多和教学形式的随意性。如:在我国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省份,该地区小学美术教室有限,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校园环境的建设也没有达到要求。这对美术课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即使开展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而即使在经济条件优越的省份,该地区小学由于学校面积的限制,教室的缺乏,会出现上课人数多,而场地不够用等现象,所以也会对课堂教学造成极大的影响。
  (2)美术工具、材料的种类、数量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美术工具、材料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美术工具、材料的种类、数量,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开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充足的美术工具、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绘画的技法特点和绘画乐趣,还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从而能主动的进行美术临摹和创作。但如果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美术工具、材料的单一、陈旧而且数量有限,有些美术科目无法展开,长期只有在现有的条件下上课,学生会对习惯性绘画内容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不愿上美术课,教学效果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二)隐性美术精神文化要素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校美术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校美术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会对美术课堂教学气氛产生影响,同时对课堂教学反馈、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以人际关系为表征的隐形要素同样也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提高美术教学技能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还能促进身心的和谐与健康。此外,美术教学也时常涉及到自主探索、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如果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那美术课程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校、班级中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美术文化,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主要通过校风、班风、班级规范的形式所表现出来,校风、班风等都是以心理气氛出现的,这种气氛一旦成为影响学校及班级的规范力量,便会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非制度的美术文化主要通过学校广播、校报、墙报等形式对美术有关知识的宣传,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学生 的美术知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动机。所以可以肯定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美术文化会对学生课堂态度、美术情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对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3)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社会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规范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的行为对美术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性格、知识和绘画技能水平、兴趣、特长、教育理念、课堂授课方式等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要以自己的知识、能力、表率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优异的美术成绩来建立权威获取学生的信任,并以此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诉,美术隐性课程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广大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显性因素对教学过程的作用,还要注意隐性因素对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以二者的最佳组合处理好美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以此促进我国小学美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隐性 浅谈 要素 教学效果 美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