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文学批评”网络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针对精品课程网络论坛初期出现的问题,论文提出,在网络教学特别是在以交互为特点的BBS课程论坛上,教师须从问题的回答者的位置退出,转换为资源的提供者和话题的引导者;同时鉴于BBS论坛的非实时性特点,教师须采用多种方式营造情境,使非现场的交流和沟通具有互动和亲切感。论文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丰富网络资源库以及改善网络评价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建;BBS论坛;师生互动
  
  “文学批评”作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已历时5年了。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后如何进一步拓展,特别是精品课程中的网络平台如何建设,是承担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和不断更新的特点,因此课程网络建设不仅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比课堂教学更多的精力,而且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构成了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挑战。在“文学批评”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需要认真研究。
  网络这一广泛便利的新媒体尤其是以交互为特点的BBS论坛不仅可以延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更自由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重点或难点,而且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畅达的交流平台。但在网络论坛初期建设中,却碰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师的出现,使具有多元交互性的BBS课程论坛变成了师生的一问一答,而教师的回答则又导致讨论的终止,使本可产生思想火花的BBS论坛变成了教师对问题的解答。若在网络讨论中教师听之任之,不出面解答,则又可能出现话题漂移,不知所终。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师生共同分享探索的快乐,这是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针对BBS辅助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在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中,首要的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BBS的交互性质决定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也不只是从教师那里接纳和贮存知识,而是两者都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共同步入教学“之间”领域,在相遇和碰撞中获取意义。在网络学习中,教师最好从权威的回答者的位置退出,转换为资源的提供者和话题的引导者,担负促使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的任务。为此,我们特意在BBS上设置了资源板块区域,按照教学进度,以章为单位,开列参考书目,转载批评文本,推荐相关课程的学习网站,使学生在阅读和思考获得启示和答案。这一共享资源的发布区也为学生留出空间,一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板块的建设中,并推荐他们自己看中的评论文章,有些学生还推荐“除了老师介绍的经典外,那些躺在床上也能看的有意思的专业书”,由此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求知气氛。当然在提供资料时教师最好是转引而非链接,后者固然方便,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从教学的主导位置上退下来,并不意味着把BBS中的话语权完全拱手交给学生。为了不使讨论的焦点漂移或无序,教师在网络教学活动中要有所引导,通过设置关键知识点,为讨论提供支架。在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中,围绕教材的关键知识点来设计提问和发布任务是一个可行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讲授“文学批评的性质”这一章时,我们选取“文学批评的特征”这一关键词作为自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教师首先在BBS中发布相关问题的资源和资料,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群”中讨论,进而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汇报,最后将成果整理汇总为学习资源在BBS中分类保存。围绕关键知识点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BBS的热情。经由这些过程,学生逐渐把“看到的”变成了“想过的”,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一种合作精神。当论坛成为学生的学习家园后,学生们不仅接受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会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困惑的材料发到BBS上。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从自我经验出发,与课程学习关系不大,但教师们要善于引导,因为在网络这个公共空间中的每一个发帖,无不蕴含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否定。面对学生的发帖,我们依据“相关性”原则,尽量与本课程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将它们设计成适合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学生发到论坛上的自己创作的作品,和学生即时发表的对于生活的看法,我们也都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各种文学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中提高研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总结等方式为讨论活动提供支架。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知识构建的促进者,提供问题支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网络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身份定位和主要任务。
  BBS是一个迥然有别于教室的新型空间,具有非实时性的特点。而这种非实时性也使得BBS论坛难以具有现场感。同时由于BBS论坛是用纯文本符号方式交流和传递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播活动的实效性。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思想交锋来培育讨论的情境是增强现场感的重要策略之一。为了发挥BBS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把课程论坛设计成一个辩论场,为学生讨论各种观点和展开思想交锋提供情境空间。在讨论中,教师在线上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线回答问题和提出不同意见,以形成对话和交锋的氛围,并且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及时做出反馈与评价。教师的这种及时反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带来类似课堂的互动感。当然,教师在网上评价应注意策略,如可以利用论坛的短消息和邮件功能,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正,或跟帖的方式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既及时推进讨论,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如通过非文本符号(如BBS中的各种表情)的恰当运用和情感期待的传达等以增强现场感,在其帖子上加贴会旋转的cool小图或给予分值奖励等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采用疑问、困惑、鼓掌、握手等表情符号,以弥补纯文本符号的抽象性,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得非实时性的交流和沟通具有某种亲切感。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在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不少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须进一步优化网络平台的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教师便于管理、学生方便使用的教学平台。我们将更为合理地划分不同模块,使界面更为清晰,帖子更为便捷。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除了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一般要求,完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内容的上网并及时更新外,还将发挥网络课件便于更新和扩充的优势,以超级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的电子书和各种知识材料,补充更多的视频、音频材料,并按照课程的进度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转载相关的批评文本,推荐相关的学习网站,为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创造条件。在网络评价体制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往的网络教学实践中基本采取的是形成性评价,由于网络上的随时评价难以留存,因而很难对学生的网络表现和学习状况作全面准确地把握。为此,我们准备进一步引入诊断性评价、可行性评价、维护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以完善评价机制;并通过应用量规表、电子学档等过程记录工具,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状况加以跟踪,实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在充分应用显性评价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论坛的邮箱和好友功能,进一步加强隐性评价——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评价——的建设,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简言之,在“文学批评”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我们在精品课程网络辅助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形成了交互式的网络教学模式。在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交流方式和策略,以更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国家精品课程“文学批评”网络教学建构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空间。
  
  [责任编辑:张冬梅]

相关热词搜索:文学批评 网络建设 精品课程 探索 国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