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高校公共选修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代表的农业类高校公选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公选课管理、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问题;对策
  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具有可选择性的非专业课程。高校开设公选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提升综合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公选课在我国高校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南农大”)为例对农业类高校公选课的教学现状作出分析,以就教于大家。
  一、南农大公选课的特点与成绩
  南农大开设公选课已有20多年历史,初步形成了具有南农大特色的公选课课程体系与管理规范。具体来说,南农大公選课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一)开课严谨,管理规范
  南农大公选课的开设有严格的程序,其管理比较规范。有意开设公选课的教师需提交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等详细资料,经教研室和学院两级单位审核并试讲通过之后,再报学校教务处审核,方可开设。该校公选课的管理基本等同于必修课。
  (二)总量丰富,结构相对合理
  《南京农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2015版)目录共列216门选修课,分为人文科学(38)、社会科学(51)、自然科学(53)、艺术与体育(46)、应用技术(28)五类课程。相对来说,该校公选课开课数量丰富,课程科系结构比较合理,学生有较大的选课空间。
  (三)学生选修数量要求适当,科系平衡
  南农大通识教育选修课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修10个学分的课程总量。学生须在上述五类课程每一类中至少修满2个学分,且不得修读与主修专业内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四)选课指导规范详细,操作性强
  南农大选课工作安排分预选、正选、补退选三个阶段。每学期选课前教务处发布选课通知,并印发《选课手册》。各学院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对学生给予选课指导。学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课手册》和本人的学习情况自行决定每学期修读的课程,但每学期选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得超过3门;上课时间冲突的课程只能选修其中一门。正选结束后,选课人数少于30人的选修课将停开。
  (五)开课充分尊重教师自主权
  鉴于公选课数量严重不足,部分学者提出强制院系或教师开设公选课。但强制排课是不公平的,其教学其效果也是可疑的。南农大实行教师自愿开课的政策,并且不限制教师开设非自己所在院系专业的课程。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该校食品科技学院教师开设了《食品营养学》,同时也有动物科技学院教师开设了《饮食营养与健康》;人文学院教师开设了《戏剧鉴赏》,同时也有理学院教师开设《京剧艺术欣赏》。
  (六)跨校合作,资源共享
  高校与周边高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三所211名校,相距极近,曾建立公选课互选互认合作机制。但不幸的是,目前已停止这种合作安排。
  二、南农大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限制,南农大的公选课也还存在着一些相对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公选课的课程定位模糊,课程理念不够清晰
  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在学科结构中,部分高校片面强调特色学科和强势学科,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公选课不够重视。南农大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学科建设向学校重点支持的学科倾斜,其他学科所获资源相对较少。公选课一般排课在晚上或周末,晚上授课是相关监管部门的盲区,加之非教学活动干扰多,学生旷课有“理由”,课堂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这是学校不重视公选课的最直观表现。
  (二)课程管理不够细化,仍有改进空间
  南农大并无公选课开课指导性目录,教师开课大多仅凭个人兴趣,学校公选课课程结构仍有改进空间。少数公选课非常火爆,却因班级人数过多而缺少师生互动,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公选课却无人问津,南农大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开设149门公选课,其中有57门课因选修人数过少而停开,占总数的38.26%。
  专业课、公共课和公选课采用同一指标系统评价,该指标系统并未考虑到不同类型课程的具体特征和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评价的合理性有所欠缺。公选课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该校公选课的停开全看教师个人意愿,又因大多数公选课只有一位教师开设,人走课停,课程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
  期末考核比较随意。该校公选课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与课程论文。该校开卷考试规定颇具特色,要求只允许带一张A4纸单面手抄资料参考。但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实行毫无限制的“大开卷”,学校也未加以制止。至于课程论文,水平普遍不高,尤甚者剽窃拼凑,教师只能给一个较低的分数。
  (三)公选课总量相对不足,部分课程质量欠佳
  这是很多农业类高校公选课令人无奈的现状。公选课学生学术背景差异大,班级规模大,上课难度大,学校并无针对公选课的特殊激励措施,大多数教师对开设公选课积极性不高。愿意长期开设公选课的教师大多具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奉献精神,部分教师则可能只是因为工作量不满。公选课总量相对不足,学生选择空间有限。分校区学生因校区相隔遥远,事实上无法选修主校区公选课,学生选课空间更小。
  公选课开课教师多为中低级职称,或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公选课课程建设滞后,适用教材匮乏,公选课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强。不仅如此,少数教师上课没有讲义信口开河,极个别教师甚至播放影碟混时间。为工作量而开课的教师在严格管理学生上投鼠忌器,教学纪律较差。

相关热词搜索:选修课 对策 面临 挑战 高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