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管理与DMD课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本文对贾怀勤教授在“数据模型与决策”(DMD)课程中使用的撰例建模考评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学生的撰例建模过程;并且运用K-W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学生特点、小组分工程度、学习方式选择和学生参与程度与学生对撰例建模考评法的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撰例建模 课程考评 案例研究 定量研究
  
   一、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㈠撰例建模考评法概述
   撰例建模考评法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贾怀勤教授在讲授MBA课程“数据、模型与决策”(Data, Models and Decisions — DMD)中提出并不断探索使用的新型课程考核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它是以撰例建模代替传统的命题考试的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
   撰例建模,即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利用本课程中学习过的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对来源于企业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批量数据建立模型,以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进行探索处理。这种课程考核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将课程论文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对企业管理和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案例,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模分析。
   2005年,贾怀勤首次试行撰例建模考评。从2007年起,此法连续在本校4届半日制MBA“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考核中使用,共7个教学班。
   ㈡本文研究目的与方法
   李胜男先后担任贾怀勤教授的2009级半日制MBA1班和3班、2010级半日制MBA2班和4班“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的助教,全程跟踪了2010级两个班级的课程和撰例成文过程。通过问卷采集到一手资料,对撰例建模考评法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案例分析和定量研究。
   本文旨在回答下述问题,以期使该考评方法在今后得以坚持和改进:学生选题是怎样确定的?选题标准有哪些?撰例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整个撰例成文过程需要多长时间?从最终确定选题到完成终稿又经历了多长时间?同时,学生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专业背景等变量对于学生的考评方法认知影响是否显著?最后,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方法,撰例建模法能否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最终提升教学水平?
   二、撰例建模考评法的实施步骤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级半日制MBA2班和4班的“数据、模型与决策”的课程考核过程为例,对撰例建模考评法的实施过程进行描述。该课程为54学时,3个学分,历时13周完成。
   ㈠第一步:学生分组和选题
   授课教师在课上布置了期末撰例论文的任务,向学生介绍了撰文论文的要求1,并请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准备。
   对于撰例论文的选题有以下要求和建议:必须是本学科的论文。所应用的方法和模型应该基本控制在本课程所讲的范围。尽可能写企业管理问题,也可以写公共管理问题这样的选题便于学生写深写透。
   撰例建模考评分组的要求有:每小组3到5人,需要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典型的分工是:选题与综合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论文写作。但实际操作中,分工并不需要那么明确,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互动最为重要。一般来讲,小组中一定要有人熟悉企业管理实践并能够取得相关数据,有人熟练掌握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善于思考问题;有人能熟练掌握Excel,善于做数据分析,有人有较好的文笔、缜密的逻辑,善于把小组的工作呈现出来。
   接下来,各小组即可开始期末案例撰写工作,期间如若遇到问题既可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沟通,也可以在上课时与教师当面沟通。
   对于开题报告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将所要解决的问题阐述清楚,即做出决策所面临的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支持的问题是什么。在这部分,提出1到3个问题即可,不宜过多。
   第二,关于拟采用的数据,这一部分是开题报告的重点,也是决定论文能否继续进行,选题能否通过的重要因素。开题报告中需要指明变量(指标)的层级,是定标变量、定秩变量还是定名变量;数据的维度,是二维变量,如职工×指标(变量)或是时间×指标(变量),还是三维变量,如时间×地域(企业别)×指标(变量)。
   最后,拟采用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应和课程知识相对应,并且适合数据状况,实现文章要达成的目标。
   ㈡数据分析和案例撰写
   提交开题报告后,授课教师会根据开题报告提出建议和问题,提供有效反馈。各小组正式开始撰例论文的写作。这部分工作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在撰例论文中说明分工程度。
   根据课程安排,最后一次课为分小组讲述自己论文成果,而之前一次或两次课为分小组同老师进行撰例论文的讨论。讨论中,首先由小组代表向老师汇报论文进展,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和给出建议。各小组再根据老师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㈢课堂交流
   在最后一节课,各组就其所编撰案例在课堂上进行陈述。而后可以由其他组提问,陈述组回答。教师主持讨论,做适当点评,作用是控制时间进度,引导讨论方向。点评是粗线条的,一方面帮助其他组加深对陈述组案例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出陈述组案例的要点、亮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㈣修改案例
   学生就点评进一步与老师交换意见,明确修改任务,或补充数据,或选用新的模型,或进一步深入分析,还包括对段落结构和文字、图表格式等进行润色。最后使成文做到:背景贴切,所提问题明确,数据翔实,研究方法正确,结论和建议合乎逻辑,行文规范。至此,整个撰例建模考评工作的学生参与部分结束。
   ㈤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标准需要考虑:对于现有数据挖掘的深入程度,建模和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论文中课程知识点的涵盖情况,文字、表格、图片的规范性,文字流畅程度等。若有小组在撰例建模中运用了其他课外知识点,在评定中也会适当加分。为鼓励合作精神,小组成员虽各有分工,负责任务不同,但各组员的得分是一致的。
   三、学生撰例建模习作研究
   ㈠2010级撰例建模分组情况和选题综述
   2010级半日制MBA2班和4班(以下简称P2和P4班)分别有学生41人和50人,共91人。根据任课老师分组要求,共分为19组。这些小组的撰例建模习作选题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要解决的问题各具特色。行业方面,包括保险、电信、货运物流、电子产品、汽车行业等;待解决问题方面,包括盈亏分析、营销目标完成情况、最优方案确定、产量和成本预测、招聘改善和人员流失原因分析等等。
   ㈡撰例建模习作个案研究
   AGZ公司是一家移动存储设备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移动硬盘、U盘、闪存卡等产品。P2班第5小组通过对公司市场营销部呼叫中心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CATI)系统和产品真伪查询系统所采集的两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考察AGZ-HD1产品的真实流通时间以及品牌推广效果,以此考核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来年市场策略提供依据。
   1.习作概况
   该研究的一个数据来源为AGZ公司市场营销部门应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得到的AGZ品牌知晓情况。另一个数据来源是产品真伪查询系统所采集的AGZ-HD1型移动硬盘产品的产品真伪查询时间。根据整理得出的数据,习作原稿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统计描述和推断:
   第一,关于54个AGZ-HD1产品流通时间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流通时间的均值、极值等。
   第二,AGZ品牌知晓率的研究。①是否可以由样本的品牌知晓率推断出目标群体总体品牌知晓率达到了30%。②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和收入状况与其对AGZ品牌的知晓情况是否相关。

相关热词搜索:高教 课程 研究 管理 DMD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