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不足及纾解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qjs/lqjs201609/lqjs2016091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qjs/lqjs201609/lqjs20160915-2-l.jpg
  [提 要]当前,井冈山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社区社会工作》教学在生源师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课程论文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校尝试构建基于社区治理导向的《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模式以纾解不足。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课程;不足;纾解
  [作者简介]熊来平(1975—),男,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社区治理;古小明(1975—),男,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江西吉安 343009)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社区治理导向的《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XYJG-2015-145)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开设本门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而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自2012年9月迄今,井冈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已招收4届共计107人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3届共计70人毕业,总结《社区社会工作》课程从2013年春季开设以来的教学情况,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当前研究生课程《社区社会工作》教学的不足
  (一)生源差异较大,师资专业性不足。首先,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但从考生来源分析,不同于理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专业的相对集中单一,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专业庞杂,很多学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前并非社会工作或社会学专业,因此其也缺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毕业生所应有的知识理论与专业素养。以井冈山大学2015年招收的35名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例,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社会工作或社会学的硕士生仅有5人,其余30人分布在18个不同的本科专业。大部分学生是在职攻读,应届本科生攻读的人数相对较少。其次,从师资情况来看,现有的28位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本科及以上学历阶段有与本专业相同或高度相近的教师仅有4人,大多数导师不仅本科及以上学历阶段所学专业属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且他们也缺乏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行业经历。以上生源和师资方面的不足无疑影响了《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成效。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性不足。在教学内容上,目前,研究生课程《社区社会工作》并无权威的经典教材。各高校在开设此门课的过程中,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参考本科生教材《社区社会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其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教材讲义、课件。由此带来的问题:不仅这些教材、讲义的大纲、内容差异较大,而且关于本门课程的标准也模糊不清,教师往往是各取所需,会什么教什么,而不是针对学生需求教学。井冈山大学研究生课程《社区社会工作》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学生的第2学期的前半学期,课程时间为4课时×9周,由2位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副教授主讲,所开设的专题内容:社区工作概述、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治理与社区工作者等9个专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一般会采取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方法。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凸显应用型导向,但由于师生理论与实务方面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课程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不足,一些专题泛泛地讲授得多,真正能紧密结合社区实际的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少。这与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目标不相适应。
  (三)课程实践教学亟需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必备环节。综观国内许多有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资格的高校,它们在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计划时,虽然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时间上都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比较宽松、随意,真正地做得好的并不多,导致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与预期不相符合。一些高校对于实践教学单位的落实有困难,因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也是影响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井冈山大学制定《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方案》,探索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机构、社区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社会工作硕士的模式。学校先后与吉州区民政局、万载县民政局、平湖村社区、习溪桥社区、太平桥社区等部门或社区开展实践教学合作,并同时聘请这些部门或社区的负责人为校外导师。每年,学校都会选派不同批次的研究生到这些部门或社区进行专业实践。从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其中有不少论文的案例材料来源于在上述部门或社区的专业实践。然而,就《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我们则很少与学生一起就课程的某个专题前往上述机构或社区开展实践教学。
  (四)课程论文的质量有待提升。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各门课程论文是衡量学生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基本依据。从近三年井冈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社区社会工作》课程论文来看,“坐而论道”,从理论到理论的论文选题居多,真正能尝试围绕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的某个突出问题开展对策型、应用型研究的课程论文极少。学生们往往都偏好省事、嫌麻烦,采取传统学术性的写作方式完成课程论文,而不愿意走进社区,理论联系实际地完成课程论文。其实,走进社区发掘好的选题对于一篇好的论文至关重要。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问题,深入实际地开展调查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其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论文,而且对于其毕业论文的写作益处很大。
  二、《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不足的纾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1]结合以上对当前研究生课程《社区社会工作》教学不足的分析,有必要改进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以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型导向。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工作 课程教学 社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