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课程论与现代音乐课程管理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课程管理是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同过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归纳,并总结现代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人本主义课程论的分析,总结人本主义课程论对现代音乐课程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管理;现代课程管理;人本主义课程论;现代音乐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203-02课程管理是课程管理组织及其人员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课程文件和课程资料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的活动。它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在于有效地组织、协调课程系统中人流、物流、信息流与课程建设的关系,正确的领导、指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并通过部署、组织、督促、检查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
  一、课程管理模式
  (一)中央集权制课程管理模式
  中央集权制课程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统一编制或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要求举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该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提供全国性的共享规范和服务;有利于将跨地区外部效应内部化;有利于获得规模课程效应;有利于实现宏观课程水准的稳定;有利于课程权利的再分配。但是也存在着局限,如在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地区间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落差大的国家,集中制有利于确保课程实施质量的均衡,但不利于地区、学校基于本地、本校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自主地组织课程实施。
  (二)地方分权制课程管理模式
  地方分权制课程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或仅有指导性意见,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均由地方和学校自行决定;国家没有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编订教科书,由学术机构、大学或民间的课程机构编订教科书,供地方或学校选择使用;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不做统一要求;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制度,由地方或学校自由组织考试测试。分权制的优势是:有利于促进各级相关人员参与课程事务;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官员的信息优势,为满足本地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有利于促使地方政府重视课程相关人员的声音并尊重他们的观点;有利于制度创新,使之能更好地满足学校的要求,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与集权制一样分权制存在着局限,虽然分权制可以调动基层参与课程决策的积极性,形成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但难以在国家范围内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致性,还可能加剧地区间教育质量的差别。
  (三)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是将教育决策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是指国家规定的课程,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公民达到共同素质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统一的教材。它是一个国家教育课程框架中的主体部分。学校课程是在上述两类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课程”学校课程也称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课程管理模式的变革与趋势
  世界各国在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上都存在着权力比重的不同。在课程管理模式改革中,无论是原本采用地方分权制的国家还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目前都在努力克服课程管理体制中惯存的“三级对立”思维方式,期望在国家、地方与学校各级权限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它能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发挥中央、国家对课程统一领导和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调动地方、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课程管理主体向多元化的发展:国家、地方与学校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三者的统一、整合是课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人本主义课程论
  (一)人本主义课程论
  卢梭提出教育既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又要适应众多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第一,人本主义课程论的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提出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本目标。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他的人格特征包括整体性和创造性。第二,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的“适切性”原则,这实质上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认为应以学生的需要和情意为基础设置的三类并行课程(学术性、人际关系及自我实现课程),来促进学生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的统一。第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在课程组织上重视“整合”。这包括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情感领域与知识领域的整合,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第四,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要求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情感关系的背景中实施课程。他的主要方式有合成教育法、价值澄清法。创造活动法。人际交往训练法等。第五,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在课程评价上反对各种测量和考试,认为测量和考试与个人的自由发展理想相冲突,因而强调多元化评价,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人本主义课程评价在方法上创新表现在其设计了陈述性报告、学习档案法、契约评价法、自我评价法等。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课程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主张人本主义课程,推行课程的个别化,反对强制性权威,推崇良好的教学气氛,强调教材组织的学科综合性,课程要素的整体性,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性。
  (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人本主义有两个代表人物分别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罗杰斯提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这是罗杰斯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临床治疗理论扩展到以人为中心解决全部人际关系问题之后,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提出的一种主张。在教育中,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的表现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首先,他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其次,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二者的交流形式是平等的;再次,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民主意愿。
  马斯洛构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的“自我实现”心理学体系。“自我实现”心理学体系,推进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的发展。第一,尊重个人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第二,以发挥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为教育目的;第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三、人本主义课程论对现代音乐课程管理的作用
  (一)人本主义思想贯穿于音乐课程
  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是“人本思想”的提倡者,“仁”是孔子的道德规体系的重要的部分。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多达109次。虽然仅仅是一个字,但是孔子给“仁”赋予了多种含义。从有关孔子的各种著作中,孔子的仁可以包括“孝、悌、忠、信、恭、宽、敏、惠、智、勇、诚、敬、温、良、俭、让、忠恕、中庸、博学”等。因此,笔者认为孔子思想中的“仁”应当是在那个时代各种道德的综合体,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以及彼此的思想准则。当然,我们对对“仁”的核心并没有太多的异议——“爱人”,既尊重人。
  在音乐教育的课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最根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本体因素。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制定适应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尊重学生的感知和表现,在通过感受与欣赏,聆听学生的感想和认识。通过演唱演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并让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并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对创造的热情。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 人本主义 管理 音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