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家训摘抄篇一:家训家风材料

宣 和 中 学

摘抄家训、家风、 讲述家教故事

活 动 材 料

家训摘抄篇二:阎锡山的家训

阎锡山的家训

默认分类2009-09-16 10:28阅读83评论21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这些家训从一个侧面让我了解到阎锡山较为真实的一面,现录几条于后: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

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

处人不可以太不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善心亦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妨人以中伤,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

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无恶因即无恶事。

做事最怕没恒心,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惰,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

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

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

同声相应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多补,差的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石刻拓印本下似有阙)。

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

自处贵笃实行(?)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

人以生为原则,以结果为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为物质,一为精神,故人生的结果亦有二:一为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一为精神的结果成仁是也。做人须二者兼成。自己占偏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

用人当宥其错、愆其恶、严其限、密其则,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当以赏罚之。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 ,方能尽人之所长。

-----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耻辱的,是必失败的。

▓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能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

▓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人以生为原则,人生以结果为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为物质,一为精神。故人生的结果亦有二:一为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一为精神的结果成仁是也,做人须二者兼成。

▓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

▓做事最怕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

▓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多补,差的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

▓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

▓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

1.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2. 处人不可以太不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有善心亦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防人以中伤,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

3. 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家训摘抄)之下无恶因,无恶因即无恶事.

4.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5.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

6. 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

7. 力凭理壮,理凭力伸,无理之力必折,无力之理不伸,因有理无力不能使人听,有力无理不能使人从,为人为政均须理力兼备.

8. 处事必须得中,宇宙间的万象人间的万事均是得中即成,失中则毁,得中须不偏不过不不及,横不碍其他,竖不碍将来.

9. 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

10. 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

11. 启理以言,显理以行,他人之情即是自己之理,故人之一言一行只要合情合理,言即能为天下法,行亦可为万世则.

12. 以钱济人是以钱易德,以钱作乐是以钱损身,钱贱德贵,以钱易德是以贱易贵,身贵钱贱,以钱损身是以贱害贵,孰得孰失易知之.

13. 恕道是自己的人格,公道是社会的藩篱,个人无人格则危,社会无公道则乱,个人能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自己的人格则立,人人能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社会的公道乃彰.

14. 智不难于知人是难于自知,仁不难于爱人是难于自爱,勇不难于管人是难于自管,培植智仁勇应从自智自爱自管上努力.

阎锡山家训续(2006-11-10 08:16:55)分类:摘抄

: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

: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

:力凭理壮,理凭力伸,无理之力必折,无力之理不伸,因有理无力不能使人听,有力无理不能使人从,为人为政均须理力兼备.

:处事必须得中,宇宙间的万象人间的万事均是得中即成失中则毁,得中须不偏不过不不及,横不碍其他,竖不碍将来.

: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

: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果必吃大亏,当戒之.

:启理以言,显理以行,他人之情即是自己之理,故人之一言一行只要合情合理,言即能为天下法,行亦可为万事则.

:以钱济人是以钱易德,以钱作乐是以钱损身,钱贱德贵,以钱易德是已贱易贵,身贵钱贱,以钱损身是以贱害贵,孰得孰失甚易知之.

:怒道是自己的人格,公道是社会的藩篱,个人无人格则危,社会无公道则乱,个人能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自己的人格则立,人人能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社会的公道乃彰.

:智不难于知人是难于自知,仁不难于爱人是难于自爱,勇不难于管人是难于自管,培植智仁勇应从自知自爱自管上努力.

:人性中有情理与铜器中有声音一样,铜器中的声音不敲则不响,人性中的情理不启则不发,教育的真功效在启发人的情理.

: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多补,差的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

:功业是身外事,德性是身内事,功业要从德性上发展,不可离开德性图功业,德性要在功业上表现,不可离开功业修德性.

: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

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

做事最怕没恒心。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

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

人以生为原则,人生以结果为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为物质一为精神,故人生的结果亦有二:一为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一为精神的结果,成仁是也。做人须二者兼成。

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

功业是身外事,德性是身内事。功业要从德性上发展,不可离开德性图功业。德性要在功业上表现,不可离开功业修德性。

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得多,多补;差得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

人性中有情理,与铜器中有声音一样。铜器中的声音,不敲则不响,人性中的情理,不启则不发。教育的真功效在启发人的情理。

智不难于知人,是难于自知。仁不难于爱人,是难于自爱。勇不难于管人,是难于自管。培植智仁勇,应从自知自爱自管上努力。

恕道是自己的人格,公道是社会的藩篱。个人无人格则危,社会无公道则乱。个人能己

所不欲不施于人,自己的人格则立。人人能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社会的公道乃彰。

以钱济人,是以钱易德。以钱作乐,是以钱损身。钱贱德贵,以钱易德,是以贱易贵。身贵钱贱,以钱损身,是以贱害贵。孰得孰失,甚易知之。

启理以言,显理以行。他人之情,即是自己之理。故人之一言一行,只要合情合理,言即能为天下法,行亦可为万世则。

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

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

处事必须得中。宇宙间的万象,人间的万事,均是得中即成,失中则毁。得中,须不偏、不过、不不及,横不碍其他,竖不碍将来。

力凭理壮,理凭力伸。无理之力必折,无力之理不伸。因有理无力不能使人听,有力无理不能使人从。为人为政均须理力兼备。

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

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久敬之下无恶因。无恶因,即无恶事。

处人不可以太不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有善心,亦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妨人以中伤,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

用人当宥其错,惩其恶,严其限,密其则;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当以赏罚之。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对联高手阎锡山

家训摘抄篇三:春风化雨润无声——评《中华家训精编100则》

春风化雨润无声

——评《中华家训精编100则》

作者:王伟光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0日 13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我们的亲情港湾,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每个人生于兹、长于兹。家庭还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起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大都从家庭出发,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影响,通过个人努力修炼,培养个人优秀品德,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处事能力风范。

恩格斯论证了家庭的本质——“父亲、子女、兄弟、姐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种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中华民族尤其注重家庭,在传统社会伦理中,不论是三纲、五常,抑或是六纪、十义,姑且不论其封建糟粕,就当中蕴含的传统社会家庭至上的理念而言,至今仍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这种观念也影响了传统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的建构,比如魏晋时提出的“以孝治天下”,在社会道德评判中把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弟和睦等作为重要的标准。在中华文明进化中,这种家庭至上的理念逐渐上升为家国情怀。以国为家,爱家爱国,舍小家,保大国,无私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大学》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成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建设的中转站。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家庭教育传承的优良传统,留下了十分丰富、意义深远的家训。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传说中伏羲、黄帝之时,就有类似家训的“教”“戒”等。西周时期,周公因留驻京城辅佐成王,遂让其子伯禽前往鲁国就封。伯禽临行之际,周公以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躬身实践为例,反复叮嘱伯禽不能“以国骄人”。这大概是有史记载最早的家训。两汉时期,儒学独尊,士大夫非常注重家风、家教,但多为只留下一言半语,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到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撰著《颜氏家训》开家训著述之先河。此后,自隋唐宋至元明清,家训著作大量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宋司马光《温公家范》、袁采《袁氏世范》,清朱用纯《治家格言》、张英《聪训斋语》等。清代甚至出现了家训性质的家书之作,有代表性者如曾国藩家书,其中包含很多家训内容,后人专门将之摘抄出来,编为《曾文正公家训》。与此同时,家训著述也越来越社会化,从士大夫之门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很多家庭、家族都形成了自己的家训,保存于众多家谱之中。家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前人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和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史中的价值取向,蕴含着宝贵的思想精华。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纂的《中华家训精编100则》,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重视。该书从古代名家、现当代革命家、仁人志士的家训或者家训性质的文献中精挑细选,按照修身、励志、治学、诚信、廉正、仁爱、孝慈、教子、和敬、处世10个部类进行编排,每个部类10则,辅以注释、译文、评析等,并配以图画、书法作品,文字简短凝练,内容深入浅出,形式图文并茂。编纂该书是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探索,也是连接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尝试,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范本,把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人的价值理念当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中华家训精编100则》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家训 摘抄 名人家训摘抄 哈佛家训摘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