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河南省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分析报告书》以及《河南省基础音乐教师素养新要求——基于“双导师制”的实践》基础上,针对我省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客观分析及教师素养要求,提出关于我省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两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其中课程设置改革分别包括了基于理论与实践、本民族音乐文化、“实战”演练等不同方面的课程设置改革内容。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课程;课程改革;培养模式
  音乐教育学课程在我省师范类院校的发展中随着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开设已经有段时间了,基于毕业学生教学能力偏弱,对于教学岗位的要求不能完全胜任,以及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单一局面,为使我省音乐师范类专业学生在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方面具备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的素质,以及使得我省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更加全面、快速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一、课程设置改革
  (一)基于理论与实践需要的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并不是音乐与教育两门学科规律的简单相加,既要尊重音乐学自身的艺术表现与感知体验的特有性质,又要遵循教育学上的教与学方面的特有规律。所以音乐教育学课程就要实践与理论并重,实践的要求是音乐的性质所给与的,理论的学习是教育的规律所设定的,音乐教育学课程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甚至有时可以说实践能力更要凸显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文章之前曾提出音乐教育学课程设置的建议,其中以两个方向为基准展开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开设,一个方向是侧重于音乐放眼到教育中的知识和规律的探索,称之为专业方向课中的音乐教育学课程,另一个方向是侧重于将教育的教学规律放眼到音乐的性质中的探索,称之为教师教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学课程。
  其中除了《中外音乐教育史》课程为纯理论学习外,其他的所有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而展开教学的,特别是教师教育中的课程门类强调教育教学实践。这样的课程设置从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史学、教育技术、当下教学法等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较为全面的包含了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的教学素养,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自我构建音乐课程并有能力进行教学反思等,从课程设计、语言表达、教学引导、技能展现、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二)基于本民族文化的音乐教育学课程
  在理论与实践课程构建的基础上,我们对音乐教育学课程的理解与思想追求还要着眼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音乐能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是由于人以及其文化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会产生不同音乐类型。“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或者更严格地说是‘回归自我’的过程。”[1]那么在音乐教育的课程中,需要一种文化的要素存在去发展不同民族与国家自己的音乐文化,这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不同音乐文化的自身价值,因为不同民族的文化根基就在于各自的文化特点,民族的音乐是丰富音乐教育内容的有效方式,音乐的民族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努力的方向。“把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把学习了解音乐、理解音乐、继承音乐以及发展的创造新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学科的文化任务緊密地联系在一起。”[2]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法,国外所研究的音乐课程理论,比如目前全国音乐教育学课程都在研究世界五大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大部分都有较为系统的论述甚至是教材,现行的很多中小学音乐教材也包含了以上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内容,师范生在经过系统学习后也可对以上的教育体系内容进行较为熟练的应用,但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提取和教授现在我省甚至全国都是欠缺的,这种欠缺是从师范生在学习期间的一种价值导向而导致的。音乐教育学课程在发展成熟的阶段应该激发师生从身边的民族与家乡的音乐文化入手,挖掘和采集我国民族音乐素材与属于我国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丰富音乐教育学课程的民族内容,强调该课程的音乐文化特点,拓展民族性的音乐教育学课程体系。
  (三)基于以“实战”为基础的音乐课程设置
  由于音乐自身特殊的感知性质,在音乐课堂的表现中,除了课程的设计是一节标准音乐课程的基础外,音乐教师自身技能素养的高低也是音乐课成败的关键所在。音乐的学习途径是通过听、动、颂、奏、舞、观等多种感官来感知体验音乐作品,那么这么多的感官感受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来进行,毕竟感受性的学习内容是人与人的实际接触才是最有效的,学生感受机器的音乐与感受人声现场演唱的音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就无形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种音乐素养去表现音乐作品。首先师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弹唱和即兴伴奏的能力,也就是要对等钢琴演奏有基本的驾驭能力,能看到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随意一课,便可进行即兴的演奏。另外,还应具备声乐演唱的基本功底,能指导学生健康合理的发音技巧,能动听的演唱中小学课本中的教材歌曲等,这就要求师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最后还要对舞蹈编排,乐器演奏等有一定的理解和设计能力。以上这些音乐技能的要求是现在音乐课堂对于音乐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小学生良好的感受、体验音乐的最佳途径。
  那么,这就要求师范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就应该开设以上能力要求中的相关课程。比如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舞蹈编排、器乐演奏、合唱指挥、语言朗诵等系列的音乐技巧课程,而且由于音乐技巧的学习性质,这些课程应该早于音乐教育学课程之前去学习,技巧需要时间的磨练才能达到成熟的状态。以上的课程应该成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且引起所有师生的强烈重视。另外,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没有在音乐教育学课程体系中出现,是因为音乐学的性质要求不论是否从事和教师教育相关的专业,这些技能技巧的学习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学音乐的人都是必修的。

相关热词搜索:河南省 教育学 院校 师范类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