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发展框架下的独立学院转型与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的创新发展成果,在普及大众教育的过程中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教育与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也面临着优化转型的困境。文章基于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视角,分析独立学院转型的必然性及转型的难点,并提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转型与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发展 独立学院 转型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2-0053-04
  一、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兴起的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为集中力量促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我国自1997年起就开始民办教育与政府办学相结合的探索之路。2002年国家将民办教育上升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发文件开启独立学院试点办学之路,并明确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本科层次二等学院地位。民办教育在20世纪末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资源普惠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由于民办教育的自主性和大批量崛起,导致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难以控制。因此,2003年教育部对全国360所具有独立学院性质的二级学院进行了整顿,最后确立了249所第一批次独立學院,此后独立学院数量逐年增长,到2010年进入巅峰状态,达到323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016年我国独立院校缩减至266所,并且在东西部地区分配上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独立学院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为提高独立院校人才输出质量,发挥独立院校“民”“独”“优”的优势特点,在教育部政策引导下,独立学院面临向民办普通高校、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挑战,以谋求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大发展框架下独立学院转型的必要性
  深化内涵建设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下,独立学院在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层面都存在转型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需求与国家政策导向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时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步趋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科研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同时对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战略结构调整,其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是调整的首要方面。独立学院必须基于区域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以技术应用型高校为标杆,通过转型来突破原有发展束缚,实现新的价值增长。
  从政策层面看,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财政紧张与大众教育需求矛盾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政策调节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诉求依然强烈,而政府办学的改革深化工作推进缓慢,因此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民间办学优势仍然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独立学院在长期发展中因与“母体”院校的特殊关系而逐渐暴露出问题。因此,将独立学院纳入民办高校体系,是规范独立学院发展、激活独立学院自主办学活力的一个必然选择。200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独立学院转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的要求和程序;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6号令”)规定了独立学院改革办法,对独立学院向民办高校转型给予了政策引导。
  (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独立学院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独”和“优”两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
  在“独”方面:由于所有权归属不明晰、运行机制不完善、品牌联动效应等问题,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财务管理、法人地位、董事会制度等方面都与“母体”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在办学特色上都难以做到真正的“独立”,一定程度上成为“母体”学校的“山寨”复制品,造成教育资源的复建。
  在“优”方面:独立学院因为财力的限制,大部分采取市场机制运营,忽略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独立学院为降低成本,在教师培养、教学资源、实验投入等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在人才输出方面,过分强调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需求的匹配而忽略人才在培养深度上与市场需求的适应,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的矛盾。
  因此,独立学院要想摆脱在“独”“优”两方面的不利条件和种种制约,就需脱离“母体”学校限制,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定位,向普通民办高校转型。
  三、独立学院转型存在的难点
  独立学院转型是国家政策给予独立学院的一种制度选择,也是当前国家教育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型的必然要求。目前独立学院转型存在着推进缓慢、障碍重重、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难题。(1)制度体系问题。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长期依存,这种共生环境带来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体制纠葛,因此,独立学院需要真正脱离“母体”学校,实现全面转型。教育部“26号令”虽然给出了独立学院转型的制度选择,但是没有形成配套的制度,政府制度保障的缺失是独立学院转型无规可依的根源。(2)发展路径问题。独立学院长期依附“母体”学校,其董事会制度下的董事会成员多为“母体”学校领导。受制于这种管理机制,独立学院在办学思路、专业设置上虽然得到“母体”学校一定的帮助,但缺乏对自身资源情况、发展模式、办学特色的有效认识和评估,往往是完全照搬“母体”学校的办学模式,但又欠缺“母体”学校在师资、规模、政策上的优势,造成办学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教育质量跟不上等。因此,独立学院的转型不能仅仅是产权、法人与“母体”学校的简单脱离,而是必须对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规划。
  四、独立学院转型与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独立学院转型的制度支持与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大发展 转型 框架 独立学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