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美文手抄报篇一:经典美文案例

四、及时总结经验,强化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二是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三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四是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

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现将本校教师与玉林师院大学生共同执教《弟子规·谨》(一)的课堂教学片段介绍如下,并简要评析。

经典美文诵读活动设计

酒泉市北关小学 张建荣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使孩子终生受益,同时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安排,将在各年级内开展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系列活动,意在把学生引入经典美文的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

二、诵读内容

经典教材选择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易经》、《老子》、《诗经》为主,唐诗三百首为辅,背诵吟唱相互调剂。各年级的诵读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调整,并将诵读计划表上报教导处。

三、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我们精心选取了经典诵读内容,探索了常规诵读指导与课外诵读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予以内容的选择、读法的指导,以达诗文积累、学法引导、习惯巩固之功;另一方面,通过课外诵读活动的纷呈开展、齐头并进、多彩熏陶,以学用互促、学做互促之效,达到经典诵读的延伸、实现情感体验之升华。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早读课,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除每周一节课外,还要保证每天10-15分钟的诵读时间,课前5分钟,放学离校等零散时间。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经典,甚至把诵读经典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尽量做到见缝插针。以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文的强烈兴趣和愿望。各班级在具体开展活动时,可以采用读、背、吟、唱、画、说、写、等形式开展。古诗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三字经,写“学古诗、背古诗”的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经典美文诵读能力。

2.加强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鼓励各班级自行设计评价记录表,如在班级中

设立“诵读星”、“每周最佳”等,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每天,同学相互之间无时不在进行着亲密接触,教师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结成对子,开始经典诵读比赛式的相互评价活动。这样的相互评价增进了同学之间友情,和谐了班级诵读氛围,又能促进学生的不断进行诵读活动的自我反思,你追我赶,不断发展。 一对一互评,以赛促背:学生自我组对,找对手。经常开展对手赛,比赛形式不一,随时随地可进行,输者奖一颗星给对手。低中年级的孩子,正是好胜心强烈的时候。一个小比赛,一个激将法,都能鼓舞孩子的好胜心,使他们自我要求,自我引导,最终能完成一篇又一篇的经典背诵。

游戏活动中争先,输者表演节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信心十足。传统的游戏像“击鼓传花”、“抢凳子”、“摸彩”、“奇妙口袋”等小学生喜爱的游戏编入到经典美文诵读的互评中,让学生边玩边背,在乐中学,乐中背,使读经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

学生的相互评价在活动中进行,增强了趣味性,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诵读策略,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并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可以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利用学校广播站,开展经典美文的诵读展示。每班选派诵读好的孩子利用早餐时间向全校学生展示,又一次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4.家长伴读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活动。要保证每天在家诵读10——15分钟,再没有比和家长一起欣赏古文,背诵古文更好的激励方式了。试想,让孩子背诵的路上有成人的一路同行,让孩子觉得背诵经典不光是孩子之间的事,不光是学校里的事,而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事,这是多么巨大的支持啊。也许很多家长的背诵比不上孩子,也许家长和孩子背诵比赛是会输给孩子,也许工作忙,不一定能天天坚持,也许??但,家长的参与行动本身,就足以让孩子不会放弃经典诵读了

5.积累诵读资料。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布置经典美文背诵材料,各班级按照各个年级段的要求进行诵读。

2.各个班级制定经典美文诵读计划、布置经典美文诵读角。

四月份

1.开展一次手抄报展示活动。诗配画、画题诗,各班以经典美文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学校组织一次手抄报展示活动,制作优秀的将公布在学校橱窗中。

2.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设计竞赛的项目,对优秀学生颁发“经典美文诵读小能手”的喜报。五月份

美文手抄报篇二:手抄报模板

美文手抄报篇三:手抄报资料

读书箴言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开拓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思维。

2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人以读书,故能养气。 3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

4好书是那种真知灼见,清新脱俗,催人奋进的书。它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和经典,也可以是时文和美文,能够常读常新,富有顽强生命力。

5只要我们有信心,不把自己排除在语文学科之外,就能在诗的阳光,小说的空气,戏剧的水分,散文的土壤里种出一棵千般美丽、万种风情的心灵之树,开出一朵芳香四溢、鲜润欲滴的理想之花,结出一个晶莹剔透的智慧之果。 名人读书轶事

●程潜少年时,学习十分刻苦。夜阑人静,也经常点着油灯苦读。一次,一个盗贼光顾程家,看见程潜正在一遍一遍地诵读《诗经》,正襟危坐,琅琅有声。小偷被他的抑扬顿挫深深吸引,于是不偷。后来,他对乡人说起程潜:“程家的后生书读得非常认真,将来必有出头之日。”

●顾颉刚出生在书香门第,家教极严。一次,外面下了大雨,顾颉刚借故不想去上课,对母亲说:“今天雨太大了!”母亲回答他:“你不想去吗?就是下铁,你也得去!”

●侯宝林一直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然而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终于把一部10多万字的书抄录到手 轶事趣闻--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2、书是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多看点书吧!—— 孙敏芝

1、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2、它是我们唯一终生不变的好朋友————书籍。

2、书是摇篮,让我们在摇篮中快乐地成长!

1、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2、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五年级: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天空里没有鸟儿。——朱 宁

美文手抄报

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这种感觉来源于书的伟大。—俞巧妮

六年级:没知识的人犹如在沙漠中迷失了自我。————黄 灏

没有知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好比一个人丢了灵魂一样,沉沉迷迷。 —洪王翔

◆ 读书三功用: 怡情、傅彩、长才

怡情 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

傅彩 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

长才 则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 。

读书节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亚(英国)、维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或诞辰)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可书本是不能谈节俭的。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至更心安理得”。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这样一位作家,道出了她读书的真谛,而年青的我们,就应该是这样。

古人早就说过,书籍之多,浩如烟海,人生不过百年之间,又有几年太幼稚,还有几年或几十年太糊涂,读书的好时光没有多少,其中最好的时光——十岁,二十岁左右,再荒废掉,因此,读书太少,也就不奇了。我们年青,正处在一个迷茫彷徨的阶段,虽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希望,却不知该如何走进她,不知道该怎样踏入社会。而生活在这个时代,正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充实的知识储备。毕竟历史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如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闭塞状态已被打开,新需要的是全才,是建多识广、博览群书的人才。

竹外一青灯,残书伴古厅。清风明月夜下的灯下闲读,素来为文人的一大雅趣,既读之,必有所思所感,于是便有闲适中的书话。尽管读书人面对“危急

存亡之秋”,然每有闻鸡起舞者,但“悠然见南山式”的人亦复不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空灵、清幽、雅致、精妙,没有些许战斗的号角,所以才有了那句“读书本是一种心灵活动,向来算为清高”之说。

读尽天下书,乃是人生一件极大的赏心乐事,那些优秀的书籍,给与我们的东西,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瞬间即逝的刺激,而是生存的自信和合做人必备的才能和勇气,并唤醒我们的心灵,使人对成功坚定信念。书籍并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移交给我们,而是促使我们内在的东西喷涌出来,也就使我们青春更有活力、更有魅力。因而高尔基形象地将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称为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论语》中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言外之意也告诉我们,先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读书,别说自己度过了,要说读懂了。有些人能够汲取到书中的精华,而有些人生来只会吸收书中的毒素。所以,读书之余,也应掌握一种方法。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了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类心的读;还有不多的几部分书则应全读,勤读,而且用心的读。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然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通航四又缺少的,常听人随口说,拓荒的白话写得顺口,丁亚民只是才情,却没有心平静气的想一想,这一群群文字工作者,私底下年了多少书,天下万事的成就,都不是偶然。当然,读书之外,那份生来的敏锐和直觉却是天生的,强求不得,苦读亦不得。

书是昨天的记载,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需要,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用功读书开始要早,现在不努力,更待何时?

相关热词搜索:美文 手抄报 诗词美文手抄报 金典美文手抄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