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之探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在我国备受关注,主要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因此,寻求一种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模式是很多人的梦想。本文主要从教育资源配置、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差异性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五个方面对策:加强政策制度支持、改善经费项目支持、优化高校招生制度、支持民办高校发展、加快地方高校转型。
  【关键词】高等教育 公平性 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努力的方向。而目前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稀缺。所以,如何扩大高校优质资源覆盖面,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章露红认为“教育公平”的内涵应该是立体的、综合的,而非单一的、扁平的。教育公平既要反映客观教育事实,又要反映人们的主观判断,还要体现人们的理想追求,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理想性的特点。【1】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首先体现在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政策待遇不同。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以来,中央和地方共有112所高校被评为“211工程”学校。再者,“985工程”是我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前共有39所。中央和地方对上述学校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而普通高校却享受不到相关的优惠政策。
  其次体现在重点高校在地域上的分配。如,现还有13个省无一所中央财政支持的大学,而仅北京市就有26所“211工程”学校和8所“985工程”高校,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2%和20.5%,悬殊可见。
  最后,不同高校在师资力量上存在差别。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2017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东部地区一些顶尖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经超过90%。一般性大学,如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比例达到了67%,苏州大学超过65%,上海大学62%。而贵州的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全省平均水平只达16%左右。贵州大学是贵州省比例最高,也只接近30%,与东部的差距很大。【2】
  二、招生制度存在差异
  当前,许多高校开始尝试新的招生办法。以自主招生为例,据人民网报道,2017年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是90所,其中77所面向全国招生,13所面向本省(区、市)招生。而在自主招生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重点中学,农村中学的学生较少。如北大在2013年校长实名推荐制中,有292所中学获得推荐资质,均为省市重点中学,其中只有68所属于农村中学。在入围学校中,城市中学多,农村中学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学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少。在面试环节,面试官的资质、阅历、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决定了学生的面试成绩,这也为诸多腐败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3】。
  此外,由于高考录取名额分配在地域上存在差异,造成录取比例有别,所以高考移民现象屡禁不止。
  三、学生就业差距鲜明
  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期,所以,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势必会提高标准,许多单位明确注明只招“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出路。
  综上,高等教育中不公平现象显而易见,对此,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一、加强政策制度支持
  政策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依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表示,推动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需要体制扶贫、政策扶贫【2】。近几年,国家对教育公平问题日益重视,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4】。首先,国家教育要向中西部倾斜,在中西部建立优质教育示范性大学,起到标杆带头作用,逐渐改变中西部教育的落后局面。其次,借助国家全力推进建设“双一流”契机,推动高校公平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10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个规划,给予许多高校新的发展方向,激发其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思路。
  二、改善经费项目支持
  高等教育除教学外,很大一块是科研工作。许多重点大学由于综合实力较强,在申请经费时占有优势。国家的、省级的各项基金,重点大学申请到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大学。所以,很多普通大学没有深入开展科研的机会与条件。对此,国家和地方要适当改变基金评审方式,给予普通高校科研项目一定的政策倾斜,先通过“输血”给予其深入发展的条件,逐渐提升其科研能力,进而促进它们“造血”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三、优化高校招生制度
  当前,无论是实行了十几年的自主招生还是刚开始尝试的“三位一体”招生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学生更多的机会,给农村生源造成了压力。重点高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国家需要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農村地区招生规模,适当控制自主招生比例,减少农村学生还没高考就已输掉的现象。
  四、支持民办高校发展
  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发展,既能减轻国家教育成本,又能激发社会的潜在办学力量。同时,民办教育的良性发展对公办大学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具体举措有:给予民办高校更多自主治理的权利,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政策性支持;鼓励民办高校按照发展需要,创新管理方式等。
  五、加快地方高校转型
  社会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因此,地方高校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树立质量为本的发展观。其次,要转变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第三,要转变发展机制,构建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教育体系。【5】最后,要敢于通过创新性举措赢得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是一个长久课题,相信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会找到一个相对公平的、良性的、长期的发展模式,绝大多数人能在这越趋完善的平台上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露红.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学术进展——基于1994-2014年间的文献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5,13(4):39-56.
  【2】李延兵.贵大校长郑强:推动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中国青年网.2017年3月12日电.( http://news.youth.cn/gn/201603/t20160312_7737801.htm)
  【3】陈海利.高校自主招生教育公平问题、成因及其对策.大学教育.2014-3:22-23.
  【4】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5】张继平.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的挑战与应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视角.学术论坛.2015(12):167-171.

相关热词搜索:公平性 高等教育 探究 我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