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现代化视阈下的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会进程的加快,教育的现代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备受瞩目。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体系的现代化,包含依法治校、学术自由、民主管理三个维度。地方高校在这些普遍性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有在充分厘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保障党委书记与校长权责统一,提升学术委员会在学校中的地位,落实教师与学生对学校的监督与管理,实现权力的制衡,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民主管理 学术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16-01
  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做了解释,但没有一种界定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内高校也都积极尝试,不断探索,但现代化进程推进依然缓慢。可见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涉及诸多方面,牵涉各方利益团体。地方高校做为高等学校的一员,同样面临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困难的局面。
  一、高校去行政化
  我国公立高校从组织形态来看,缺乏独立性,高校内部的行政氛围过于浓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去行政化将是高校治理结构的关键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是高等教育现代的关键一步。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去行政化的效果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对高校去行政化的理解。去行政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让高等教育正本清源,让高校的行政工作真正地为学术、教学服务,而不是以“官本位”的思想,将行政管理凌驾在学术、教学之上。
  在地方高校中,对行政工作本身普遍存在误解,认为学校的行政工作是浪费时间、资源的工作。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学术的成果、教学的成绩,还有很多如发展规划等事务性的工作。去行政化的主要手段,还是做好行政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的对接,化解误会,强化行政服务工作。
  二、党委领导与行政权利
  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不仅负责学校的思想政治、宣传等工作,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大事也进行指导。校长负责是指校长执行党委决策部署,对于学校的行政事务负责。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下,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权责不统一。党委会对学校的发展进行决策,校长办公会研究执行,并且负责。校长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了,但是责任并没有减少。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出现双重领导,责任交叉。厘清校长和书记的责任,做好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的协调工作,不越俎代庖,也不推卸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委与行政权责统一,确保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三、学术委员会的权利
  学术委员在高校整理结构中处于相对式微的境地。在一些地方高校中,管理人员相对缺乏,导致许多学术委员会成员本身也是行政工作人员。因而在学术资源的发布与审核时,出现学术委员会权利与行政权利合二为一的现象。受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处于失衡状态, 表现为行政权力强势、学术权力虚化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委员会不能成为与行政权利和政府权利相平衡的力量,也就始终处在被边缘化的位置。突出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在学校发展过程的参与性和决定性,才能真正实现学术与行政的平等。
  四、教代会、党代会的监督作用
  教代会、党代会是学校教职工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途径,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学校实现民主管理的必要手段。职工代表大会基于权力分配的隶属关系,在权力运行实践中教代会无法行使对党委和行政决策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因此,在现有的高校治理结构内,教代会和党代会所发挥的监督管理作用还有所欠缺。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就存在着决策权力与监督权力的失衡问题。
  五、总结
  党委领导地位、行政执行地位、学术核心地位、民主基本地位构成了大学治理的一个权力结构整体。如何实现权力分配的平衡是构建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的关键, 就要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赋予的权力进行权力的分配,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体系。构建“四位一体”多元治理体系,实现政党领导权、校长管理权、教授治学权、民主监督权的协调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新亮.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权利失衡与变革路径——基于权利分配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64-68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治理 现代化 高校 地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