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制度变迁及价值冲突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总是与其所处时代的价值追求密切相关,而不同价值间的冲突和碰撞成为推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制度变迁的核心因素。回溯传统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制度至当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迁史,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及冲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共部门改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25-02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成为各国公共部门主导性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随着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许多国家的公共部门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对本国的公务员制度进行重构。传统公共部门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逐步走向了现代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事管理的理念、价值和方式都处在明显的转型之中[1]。
  回溯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背景、延续和变革之路,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总有其相对应的价值追求,而不同价值间的冲突和碰撞则成为推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制度变迁的核心因素。
  一、传统公共部门人事制度
  传统公共部门人事制度主要指的是以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人事行政制度。从背景来看,工业革命后面对蓬勃的市场经济和新兴资产阶级,政府必须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文官队伍来对公共事务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19世纪西方各主要国家的人事制度存在较大的弊端:如英国实行带有浓重封建时代色彩的个人恩赐制,导致官员的任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府官员多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人士,故而称作“绅士政府”。随着两党或多党政治格局的形成,政党分赃制产生了周期性的人事大变动、政治动荡、腐败等问题,要求变革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呼声愈发高涨[2]。
  “政治—行政二分法”成为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理论前提。其基本论点是,政府具有两种天然的功能,即政治的功能和行政的功能。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的作用在于国家对体现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进行制定,行政的作用在于实施公共政策。因而,行政管理需要做到的是以最少的投入、最高的效率完成规定的任务,这就要求政府组建一支即能坚持价值中立又具有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公职人员队伍。其核心价值与基本制度可概括为:连续性和职业常任制度;中立性和两官分途制度;功绩性和注重实绩的考评制度;对公众的责任和法律规制约束;政治价值、经济效益及其管理制度;此外还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价值[3]。
  不同职位间及权利、义务间必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这便体现出价值观的紧张与竞争:就政治回应性而言,行政官僚对政治官员做出回应,即政府能够积极回应选民通过政务官所表达出的公民意志。就组织效率而言,政府强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在个人权利方面,强调公民个人免受政府官员不公正行为的侵害;法律保护公务员不得因为政治原因被解雇,从而使其免受各政党压力;公务员个人可借由公务员工会来合法保护自身权利。在社会公平方面,公民基于先前的牺牲和社会歧视,可在公共职位选择、录用及晋升中享有法定的优先对待的权利。这一价值观体现了“公平”的社会性,政府向特定的社会群体(如妇女、少数种族、退伍军人等)提供公平。综上所述,公务员制度的各种价值追求均是为了防范前官僚制时代出现的诸如混乱、腐败、低效、无能等问题,更多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这些价值观都带有其所处时代的鲜明烙印,也是推动构建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动力。
  二、当代公共部门的变革需求
  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并取得巨大进步。凯恩斯主义倡导的发展模式固然保证经济能够在一个比较平稳、快速的层面上发展,但也导致政府规模的高度膨胀,超出政府能力的承载范围,因而政府失灵的现象愈演愈烈,主要表现在——信息的不完善和不对称使得政府难以准确把握政策受众的真实情况,政策的失真、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受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腐败行为和寻租活动愈发严重;公共部门的权力高度垄断且封闭,缺乏有效竞争,组织效率低下[4]。
  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不再完全适应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核心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中立”问题
  由于经验、技术和能力上的优势,事务官可轻易操控政务官的政策制定过程,公务员就有可能扭曲政策的公共性,以表达他们偏私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公共事务日益繁多,行政管理活动势必要依赖由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规章,公务员便拥有了合法授权的“准立法”权力。此外,这种强调公务员工具理性的制度安排,客观上大大降低了公务员对政策本身的关怀。
  2.终身常任制问题
  终身常任制使公务员可能更加趋于保守,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降低了组织效率。公务员内部趋于封闭,人员流动受到限制,阻碍了组织的竞争、激励和更新。公务员队伍过于稳定,容易造成机构僵化。公务员作为既得利益者,常常成为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阻力。因此,公共部门必须选择一种相比之下更富有活力的、竞争性的、开放的人事管理制度。
  3.职位管理问题
  过分强调客观、理性限制了公务员作为“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当代公共部门应当倡导从人本主义出发,以人力资源发展为本位,积极发挥公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新导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这一时期的变革趋势可简要概括为“从人事行政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德鲁克首次提出了人事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概念,他把官僚制度下人事相互匹配的一套模式称为人事行政管理,包括价值、制度、行为、技术等方面;将后官僚时代人、事相匹配的一套模式称为人力资源管理。
  在管理理念和价值观上,二者具有明显的不同。如果用一些短语来描述这种区别,那么对于传统人事行政管理来说,它强调政治原则的、集权的、等级的、封闭的、单一的、专家导向的、非人格化的、短期的、着眼于现在的等概念;而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强调市场(经济)作用的、分权的、平等(合作)的、开放的、多元的、顾客导向的、人性化的、长期的、放眼于未来的等概念。

相关热词搜索:变迁 管理制度 冲突 人事 部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