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中国近代史摘抄篇一:中国近现代史试题

14.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期快速发展的机会,史称“黄金时期”或“短暂春天”。下列关于 这一局面所产生的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①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③为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一卷 客观题

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④为国共合作并赢得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 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5.下列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古人忠奋 异代略同 借热情规划商情 要与前人分一席,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望大2. 2009年解释的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家保全时局 莫教美利坚让四方。”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C.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1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3.下列对中国近代“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D.胡适①目的是学习西方,走“夷”之道路 ②仍然保持封建政治体制不变

17.清末民国初山西有一首民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句话反映出当地( )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抵抗派曾对该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18.“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①民主与科学 ②实业救国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19.下列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有 () 5.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哪项符合这种思想 ()

①熔铸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精粹而创立 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是近代中国人民进行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纲领 ④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厚的爱国性 C.创设京师同文馆 D.成立近代海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世纪伟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下列关于这场革命历史

20.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成为 意义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有( ) A.推翻了满洲贵族二百六十余年的腐朽统治 B.埋葬了腐朽的封建制度

①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②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C.为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D.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

③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学说”认识深刻④参与中共一大制定党的纲领的重大活动 7.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 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C. 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D.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二卷主观题 8.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A. 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 9.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而政策是( )

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 A. 保护工业 B.奖励实业 C.平均地权D.土地革命

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 10.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做早可能出现于()

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 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中有关统治权力的行使、制约等规定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11.有幅照片拍摄的是一批赴海外留学的幼童,由此你可判断这事最早应发生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6分)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2.读右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彐历史的重要方法。珂玲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发展进程。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源自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1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A.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B.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C.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分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1

(2) 结合材料二,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6分)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 不先事筹维。……从此制炮必求其利,造船必求其坚,似经费可以酌筹,即裨益实非 鲜矣。

——摘自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法》

材料二 既款之后(款:《南京条约》的赔款。这里指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则 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 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主,肢体之患也。故 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尊程六条折》

材料四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五

材料五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 攻剿,甚为得力。

——摘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师夷制夷”主张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师夷制夷”主张的进步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6分)

(3)归纳材料三、四、五的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分)

(4)有人说:洋务派继承了“师夷制夷”派的主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 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之事实是也。 一一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解放出,引 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的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具体指文化领域推行的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所谓的“光明世界”指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2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抵抗黑暗,他们在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哪些主张和行动?(5分)

(4)根据所学知识及你自己的理解,请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6分)

2

中国近代史 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DDB6-10 BDDCB11-15ABAAC16-20CDCAB

二.非选择题

21.(1)主权在民。(2分)三权分立。(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 性质的宪法。(2分)(2)①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2分)。②即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22.(1)背景:“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挨打、惨败,被迫接受了《南京条约》,遭到了空前严 重的外来侵略。内容: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抵御外来侵略。(4分)

(2)进步性: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眼看世界,是爱国的,这是当时最先进的 思想。局限性:林则徐、魏源没有也不可能看到中国的旧制度日益衰落,专制统治已矛盾 重重,危机四伏,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6分)

(3)农民起义对清朝统治威胁最大,外国侵略次之;制造兵器,加强军队实力;禾刂用外国兵 器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很有帮助。(2分)

(4)不完全同意。因为洋务派对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又丧失了“制 夷"等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原则。(4分)

23.(l)袁世凯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反动政策。(2分) (2)科学、民主。资本主义社会(2分)

(3)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 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 (4)积极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 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

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消极评价:有 一定的片面性,把中国文化的一切都看做是落后的,把西方文化的一切都看做是进步的, 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6分)

3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第一卷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2.我国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A.多党长期共存B.多党联合执政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共同执政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3. 我国某宪法将国家的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了当时

A.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B.三大改造尚未完成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4.中共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 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D .西藏自治区

5.近几年来,全国一些城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的差额选举,候选人由提名改成自 荐报名,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这一改革

A.确保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推动了人民群众直接选出更加满意的人大代表

D.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悲剧的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7.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 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 D ①②③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9.1998年11月后,我国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的产生主要是通过

A .政府直接任命 B .个人行贿获取 C. 民众直接选举 D .民众轮流当选 10.“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

A.加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 D.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12.1956年1月2月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

进入社会主义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 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司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5.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 指的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人民公社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政策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D.“一边倒”政策

17.中共十四大有力地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 )

A.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18.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 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2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是 ()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2.“两弹一星”是指 ()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3.1956年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 )

A.“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B.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C.“双百”方针的实施 D.“两个凡是”思想禁锢的打破

24.“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

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 )

A.钱学森 B.杨利伟C.郭沫若D.袁隆平

4

2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26.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7.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是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从材料中看到新中国民主政治内容有?(4分) 28.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

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29.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D.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8分) 30.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图1 图2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请回答:

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

(1)简要概述以上材料的基本思想。(4分)

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2)以上论述包含的原则是什么?(4分)

(3)综合材料分析上述论述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4分)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32、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请回答: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8分) 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

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1) 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6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 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

5

中国近代史摘抄篇二: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那一段历史,我们都习惯了吗?》

专业:临床医学一系xx班学号:139800xx

在中国近代史的吴炜老师推荐下,我拜读了由张鸣前辈写的书《重说中国近代史》,该书语言诙谐,让本来稍带点枯燥无味的历史带上了趣味性。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脑海中一直响起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那一段历史,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但是反观当代,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这一段深沉的历史,不管是真的没有涉及,或者不感兴趣,抑或了解这段史料但无法正面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这些都是危险的,其中我们难道没有觉察到这个危险的信号吗?难道那一段历史,我们都习惯了吗?习惯逃避,习惯抵触,习惯无视,习惯抛弃吗?如果不想再重蹈覆辙,我们应该认真把这段历史当为警钟,时刻警醒我们要自强不息,时刻记住曾经民族的伤痛吧。而这也是研究历史想带来的效果;正如张鸣前辈在文中所说:冷静的审视过去,然后去看待我们的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一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当然惨痛的历史亦然!

回首一段史实,首先要摆正态度,如果带着扭曲的心态去看历史,很多人最后会陷入过度的意淫世界中,这样的醉生梦死、纸醉金迷毫无疑问会危害这个人,最后会沉迷在这种自欺欺人的走火入魔状态中,这与历史是促人进步已经是背道而驰,问题固然不是很大;但是倘若整个民族使然都带有这样的心态,灭族的命运会逃脱不掉吧。不过当代的国人对待这段历史没有上述的心态,但是却有着三种较为奇异的心态,作者也有趣地把这三种心态分别比喻为‘怨妇’、‘泼妇’、‘情妇’心态,前两种心态明显带有着偏激的态度,要不就是怨恨世界列强欺负我们弱小,要不就是一直不服世界列强的欺凌,认为历史上我们一直都在反抗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抱有第一种心态的人,你们怎么能带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呢?‘弱肉强食’这样的规则似乎一直都存在吧,所以弱小的自己怎么可以怨恨对方欺凌自己,你能选择的只有两条路:要不逐渐强大起来,能够和它们分庭抗礼;要不就静静等待灭亡的命运。抱有第二种心态的人似乎不太正确认识到当时中国和外界的差距性以及中国根深蒂固的落后和封闭理念,过于冲动的看待历史也算是有些接近意淫状态,所以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看待近代史。第三种‘情妇’心态够为折中,能够冷静的审视历史,也能理智的分析过去,从而通过总体的分析得出总结:殖民史也是一段好历史!其实作者把其称为‘情妇’心态也是有原因,现在的人都知道‘情妇’是一个贬义词,所以显然这样的心态在作者认为也是错误的,事实上确实有够让人难以接受,难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你要感谢别人帮助你锻炼脸部肌肉吗?所以带有‘情妇’心态的国人其实也只考是虑殖民者鞭策着我们要强大起来,却忽视了这群殖民者阴暗的一面:掠夺和奴役!因而面对着这段历史,我觉得应该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中的每一个事件,并且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也要应该联系国外的环境多方面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上面三种心态似乎都是带着一种不变的心态看待这段相对较为漫长的历史,实际一段历经110年的近代史中,我们国家和外界势力以及其和我们的关系有着很多的

变动,所以其好或其坏能比喻为一个振动函数吧,即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分析,到底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和涉及的外来者和我们国家的表现?这样看待近代史难道不更合理吗?我觉得看待近代史的心态中只要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事件,然后把其放大再毫无根据的把它代表为近代史,是现在我们国人看待近代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抛弃这种局限思维才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看待近代史的进程。

而恰好《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按照中国近代史各个相对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挖掘各个历史事件的外在联系性和内在因果性,且外对于每个大型的事件,也努力的在细致上丰富还原当时的事实,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当时的执政情况和外面列强的真实想法,因而有助于我们以更正确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历史事件。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便把作者提供的一些细致的历史事件和作者较为缜密的分析摘抄下来,以下内容便是对书中提及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致内容以及作者所持有的观点的分析:

(一)、在两个世界的碰撞中,当分析为什么在军备等级相差不多的前提,但一个途径漫长路途的疲劳之师最后居然以较少的数量练克一个大国的数支大军的时候,作者其中便有从一个国家的统治的力度的细致角度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统治机器在一定的时候都会出现由‘有规则’到‘潜规则’,最后到‘无规则’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而这个已经有了200多年寿命的清皇朝根据历史的一般规律性也确实应该踏上了‘无规则’这样一个混乱状态,所以这样的军队也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从其中,便可以看出,作者在分析近代史的过程中没有抛弃清皇朝的本质,它不过依然属于封建体制的产物,所以它的命运和之前中国古代其他封建国家的命运不会有太多差异,从而类比得出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官员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无规则’充斥着,从而也为战争的失败埋下一支伏笔。

(二)、在帝国古老命题新解中,鉴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太平天国在接近胜利后的瞬间消逝,作者结合了中国古代的几个失败起义进行比较,认为农民其实不是没有力量,而是这种力量需要整合,倘若没有人整合,即使再大的力量也成不了一件事,并且得出整合农民的力量需要士大夫的参与,但太平天国的早期起义中没有注意到其对士大夫一直信仰的孔子的不敬,所以太平天国后期发现士大夫基本不参与洪秀全的起义运动,因而最后太平天国运动也因为缺失了统一的理念,在历史长河中远去。

(三)、对于洋务运动,有人认为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未必是一场失败的运动。首先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结束了列强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的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国家需要富强起来,而且当时领邦的日本似乎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所以清朝的部分官员开始萌发出一种斗志:既然别人能学好,我们也可以,然后等我们学好了,就不用再受人欺凌,这是一种好的心态;并且还有一个优势条件是当时我们国人并不排斥洋务运动,毕竟历史上有过其他国家对其的强烈反弹,所以少了国人的排斥这一关后,中国实行洋务运动似乎会成功啊,毕竟那个时候西方列强也十分赞赏中国的洋务运动,在这种无内外加压的情况下,貌似没有什么阻力阻扰这个运动,但为什么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发现当时洋务派只是革新在制度的表面,且外普遍缺乏精英的参与,尤其是军队都仅仅只是练兵不练军官,这样的军队能称得上是现代化吗?就像上面所说的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整合的话,那也成不了事的,所以,没有好的军官怎么可能打得出好的仗呢?因而洋务运动中

中坚人才貌似长期匮乏;且外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西方列强认为会达到的效果,不是说学日本的吗?日本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先是由官办企业为主导,然后发展到官商督办,最后过渡到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商办企业的手中,但是中国却只完成前面两步后就不再走下去了,这样的运动彻底吗?不彻底的运动、不彻底的学习会有效果吗?最后的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也告诉我们:没有!也是因为此我们中国开始踏上了前面那种‘怨妇’心态中认为的我们一直被外界欺负的荆刺路。

(四)、谈及到近代史上的变法,不得不提当属近代史上第一次变法;百日维新,看到这个词就知道无疑这场运动失败了,只有那一百天而已,而究其原因首先不能忽视的是逐渐浮现的民族劣根性:我们学习总是想走捷径,其实当时的洋务运动也已经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因为为了富强,然后又看到友邦的成功,我们自己就只想直接搬别人的那套过来用,为什么不自己想呢?这样能贴合自己的实际,或许会进展更快呢?所以我们国人想走捷径的急功求成的心态让我们这两场运动都失败了,其外还有就是维新派之间具有地域分化和思想派系的分化,更为严重的是维新派排斥当时势力大的洋务派和慈禧太后,当我读到文中这些内容的时候,我很想知道究竟还有什么大boss撑着他们,竟敢有如此大的勇气,可也太让我吃惊了,皇帝,一个基本没什么实权的皇帝,这样的改革能有多大进展呢?而最后刺杀太后的这一馊主意不过是加速了维新运动的结束罢了。可见当时的中国已经越发急于求成,而结果也是越发早早了结!并且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由洋务运动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失望到百日维新的中国政治体系出现严重倒退,中国能够强大起来的条件和机会貌似也越来越少了。

(五)、关于清末新政,现在有部分史学研究者认为假若当时让清朝新政一直搞下去的话,中国将会成功地在列强瓜葛的氛围中重新成长起来,或许中国就不用在经历此后的军阀混乱、国名革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这样烽火纷飞的乱世了,但实际上真的会那么乐观吗?还有历史的一个性质必须坚持就是:历史不容假设,所以这样的假设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过如果清朝一直执行新政的话,是可以肯定中国政治体系会由封建体系过渡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但过渡到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中国就一定能逃脱西方列强瓜分的命运吗?这样的体系就真的适合中国吗?这似乎都是一个不能确定的事实吧?所以我认为对于清末新政的立与破的问题,不必要纠结过多。而作者在阐述新政的问题时,似乎十分支持新政,并且带有点偏向于憎恨革命党派的革命,其实对于作者对这段历史的解读,我有些许不是很赞成,首先谈及到清末新政中提出的预备立宪,其实当时很多人认为预备立宪中的民主是一种假民主,作者变为此解析民主实质应该是一个过程,所以应该循序渐进,但是谈及清末新政中的废除科举制的时候,这不是矛盾了吗?你不是说新政中的预备立宪体现了循序渐进吗?但是科举废除貌似不是很激进吗?毕竟这可是历经数个朝代,但任然遗留的产物啊,怎么能一夜之间让它灰飞烟灭呢?所以对待新政的决策不应该把它看得太好,那个时候的清朝政府和士大夫怎么可能会想到那么缜密的决策呢?所以不能过于乐观看待清末新政。

(六)、过去的历史书评价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书中解释实质并非如此,确实也是,怎么可以仅仅通过它‘不碰列强、不反帝、不反封建、不敢发动群众’就判定资产阶级是软弱的呢?他们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根据我们中国当时的国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革命的规模和烈度,从而减少社会动荡,让我们国家能够顺利地度过共和制。不过似乎历史潮流告诉了我们: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带给中华民国的共和制让中国的政治格局更复杂和

更混乱了,因为当时有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不适合共和制。所以此后中国的政治局面越来越乱,也是这场革命,之后带来了中国南北对抗、军阀纷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看完整本书后,在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其实还是发现尽管中国的格局越来越乱,但也能推断出此时此刻的中国开始慢慢成长起来了,当然还是一个弱小的受人欺凌的角色,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成长为一个懂事的青年了,也有了能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能力,让他们慢慢失去对中国的野心。不过不可忽视的是依然摆脱不了弱国的命运,所以回顾这一段历史,让我明白在这个丛林时代,只有强大了,才有话语权,所以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我们应该执着于“少年强则国强”这一理念,担负着为国做担当的觉醒。除此之外,也让我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我没有什么实力,最终的我也会踏上当年中国踏上的道路——受人欺凌,所以在这个社会必须自强,开展自己的优势,这样的自己才会像强国有着话语权般有着选择权。

中国近代史摘抄篇三: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 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中国近代史摘抄)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璋《筹议海防折》(1874年)

请回答:

(1)材料1、2体现出李鸿章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你如何评价?

【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出现的时间(1862年、1874年)和人物(李鸿章、丁日昌、曾国藩)和“仿

造洋机器”、“试办招商轮船”等可以判断出是有关洋务运动的史事,那么应该联系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的叙述,包括洋务运动的时间、人物、内容、评价等。第一问从材料1、2中体现出李鸿章奏折中的相同之处,可以看出他无论是创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都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化的企业。材料1讲的是创办军事工业,材料2则奏请发展民用工业以辅佐军事工业,原因是军事工业发展面临资金困难等。第二问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基于哪些方面考虑,从材料2中可以概括出来。至于“你如何评价?”其实也可以联系教科书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 (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

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提炼等多种能力,就台湾这一热点问题设问,引导学生注目历史,折射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问一要求从材料1答出大陆与台湾有什么关系,从“??隶晋江县”、“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说明台湾在历史上隶属大陆,元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设问二就材料2、3概括出反映的共同现象,则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概括能力。材料2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要求荷兰殖民者撤出台湾,否则兵戎相见。材料3台湾人民得到割台湾于倭奴的消息痛不欲生,反映了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侵占台湾。设问三就材料4反映出什么实质问题,材料4反映二战期间世界主要大国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澎湖”等地归还中国,说明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设问四要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也就是从四则材料中隐含的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即从主权、台湾与大陆关系、国际认同等角度作结论。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2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材料3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什么?

【解题分析】

根据引注上的时间和人物可以作出时空判断:是几则关于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下办企业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可以回忆课文中对张謇的介绍,他是辛亥革命后最有名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思潮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根据材料1张謇办厂“为中国利源计”可以得出他办厂的动机为实业救国。设问二要求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回忆教科书也可以得知张謇认为办实业要“听之民办”、“棉铁主义”等,如果从材料中剔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如“官业??概行停罢”,“扩张民业之方针”等可以看出张謇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根据材料3可以知道张謇经济主张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国内地??资本又不充裕??舍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等语,说明主张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设问三据材料2判断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可根据引注标明的时间(1913年10月)可以判断

为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以上思想说明了什么?”根据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维护主权”等,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解题分析】

此题的评分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注重思维的创新与求异,答案不必拘泥于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只要提出言之成理的看法,均同等评分。此种形式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教学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设问一要求归纳出两则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比较、提炼等多种能力。也可以回忆教科书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同时注意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加以评论,可得知两则材料既指出其有“盲目排外”的一面,又肯定其有反侵略的民族精神和勇气。设问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可以是肯定上述材料观点,也可以是否定,也可以肯定正确之处,又指出不足之处。无论作何种评论,都要结合义和团运动历史背景、斗争目标、历史意义、局限性等角度,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对袁世凯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摘自《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题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