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才新格局]人才工作新格局包括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兴黔富民、破除“两欠”,这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光辉时代。   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是一项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伟大事业。   人才强省,我们在路上。
  
  重才:树立科学人才观,全面部署和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奇峰突起、群鸥腾飞……鼓浪屿的无限风光让人沉醉。
  从2005年起,每年鼓浪屿都会迎来一批来自贵州的客人,他们中既有来自实验室的创新人才,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土专家”……
  邀请为贵州经济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到外地休假,这是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组织的重要活动,体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人才的关爱之情。
  兴黔富民、破除“两欠”,人才为本。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作为新世纪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为了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省委、省政府多次对省级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各级党委也相继调整完善了人才工作领导机构。2004年,贵州省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市、州、地党委组织部门也先后成立了人才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安顺市、黔南州等地和下属区县还提高了人才工作机构的规格,扩大了专职人员编制,加大了协调服务力度。
  贵阳市人才工作服务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战略,将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黔东南州结合州情提出了县域经济人才开发工程、驻黔东南州人才协作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
  黔西南州围绕重点产业实施盘江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铜仁地区提出“两圈两带”人才综合开展计划;
  安顺市人才工作重在提升人才内力,在西南地区首家开通安顺干部在线学习中心;
  毕节地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建专家组,到省、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为期3年的联系指导工作;
  ……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从乌蒙山麓到清水江畔,实施人才强省、坚持党管人才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塑才: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主,统筹培养各类人才
  
  这是一系列“零的突破”:
  ――2005年9月,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
  ――2007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布增选结果,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入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贵州实现本土工程院院士零的突破。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2007年申报“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获得批准,实现了贵州省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2008年被科技部授牌成为贵州省首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申报国家发改委“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成功,实现了贵州省国家工程实验室零的突破;
  ――2008年9月,时任当代贵州杂志社副总编辑谢念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10年7月,贵州天骄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高潮、贵州航天凯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大清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实现了贵州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历史性突破。
  ……
  针对我省高层次领军人才紧缺,特别是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中的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创新机制,加快以领军人才为重点创新团队建设。
  2007年以来,省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人才基地建设工程,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技术产业园区等为载体,以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依托,构建“能源、原材料人才基地”、“先进制造业及新材料人才基地”、“传统支柱产业人才基地”、“现代农、林、水、畜牧业人才基地”、“文化产业和社科人才基地”、“旅游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在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建成25个人才基地。
  在自主培养人才的同时,我省引智力度也在加强。
  “你们这些高层次人才,是咱贵州人的骄傲,咱还有个贵州博士网?我今天是第一次知道,确实感到欣慰!回去后我就把它放到我的电脑桌面上,时常看看。”2007年6月6日下午,贵州省委组织部培训中心二会议室乡情弥漫,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座谈会在此举行。亲临座谈会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对贵州籍在京博士联系点和贵州博士网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2009年底,共有九批93名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贵州锻炼。杨继博士留任贵阳市国资委常务副主任,杨天仪博士留任安顺市平坝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博士服务团”充分发挥了贵州籍高层次人才在建言献策、协调项目、促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近年来,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使贵州人才流动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2003年以来,全省共培养和引进博士1200多人、硕士8739人,引进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0多人,同期流出省外的博士80人、硕士165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26人,人才流动实现了“入大于出”。
  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项目承包、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灵活机动引智入黔的方式,为贵州引进了60多名“候鸟型”人才和一批紧缺人才。贵州师范大学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担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应聘担任贵州省农科院顾问,两位院士的智力入黔极大地促进了贵州重点产业和重点学科建设。
  与此同时,“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共选聘9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选派了560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见习,选拔了9740名农村优秀青年和“村支两委”干部提升学历,招募了25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共选聘221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兴黔富民的宏伟事业为人才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批批“洋博士”和“田秀才”、“土专家”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成才:服务科学发展,把人才工作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6年来,贵州人才工作立足于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不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绩。
  贵州人才新格局初见雏形:
  ――人才总量有新增长。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97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72万人、技能人才5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2万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8万人,中级职称15.83万人,初级职称35.82万人,高、中、初级职称比例由2003年的1∶5.9∶17.1调整为2009年的1∶5.3∶12.0。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新突破。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40名;选拔核心专家27名,省管专家545名,市(州、地)管专家2387人,县(市、区)管理拔尖人才6428人;全省共选派科技副职9批397人。
  ――人才队伍素质有新提高。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获得研究生、本科、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比2003年增加了3598人、6.9万人和7.1万人,拥有高、中级职称的分别增加了4557人、1.7万人,初级职称减少6000人。三支队伍大中专以上学历比重由2003年的56.9%提高到2009年的72.1%。
  ――人才开发培养有新进展。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35%、98.21、53.4%和18.4%;普通高等学校47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个,其中硕士授予点257个、博士授予点10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
  ――人才作用有新发挥。2009年,全省申请专利达2759件,授权专利1727件,分别比2003年增加86%和1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33663元/人和154915元/人,分别比2003年提高104%和122%。
  人才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才工作的核心就是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发展战略进行谋划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建设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人才数量增长、能力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数量、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在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第一生产力”正在继续发挥着“第一”的作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正在富民兴黔的实践中持续不断地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聚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解放人才、释放人才,创造活力
  
  2010年新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在慰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赵爱平时说道:“贵州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不仅要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更要靠事业留人,要能让各类人才事业发展有空间、有舞台。”
  林省长所说的“空间”和“舞台”来自机制体制创新。
  各地各部门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规律,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人才评价机制上,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正在形成。“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日益成为全省的共识。
  ――人才使用机制上,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
  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票决制等在全省逐步推广,成为党政机关选才的重要途径。长顺县首开全省先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干部;贵州面向全国公开选拔36名领导干部;各市州地公开选拔干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人才流动机制上,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各地纷纷打破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劳动合同,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加快了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分配机制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在建立。
  年薪、期权、股权等纷纷运用于分配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才依靠知识、技术、管理赢得回报。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科研工作蓬勃开展。
  贵阳市制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激励措施,对完成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科研人员,给予2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和技术入股的,可分期分批予以5万元至100万元的资助。
  为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州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对突出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州级拔尖乡土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民间艺人可以申报职称评审。
  ……
  各种改革创新无不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中国南方喀斯特科技创新团队主持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云贵渝)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成功,其中,荔波喀斯特成为贵州第一个世界遗产。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长期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环境友好绿色新农药创制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到账技术转让费600万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贵州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将中央空调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开创者蔡小兵的专利技术“直燃机变流量节能控制系统”推向全国,汇通华城迅速成为国内中央空调控制领域最优秀的成套设备供应商。
  ……
  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塑造人才、用心使用人才的地方,是充满希望和富有活力的地方。
  人才强省,兴黔富民,这是3900万贵州人的殷殷期盼,更是各行各业人才肩上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依托人才,实现历史性跨越,贵州在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贵州 新格局 人才 贵州人才新格局 贵州人才信息网 贵州人才市场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