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少数民族曲艺的视觉盛宴 少数民族影视作品视觉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苗歌响起来,是苗寨;   藏歌唱起来,是雪山;   蒙古族歌响起来,是草原……   想了解哪个民族?请闭上双眼,用心倾听少数民族曲艺家们的歌唱,让他们的歌声激起您的想象。
  7月11日至1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在贵阳举行,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等15个省(区、市)的300多位歌者与舞者共醉在这场盛宴里。
  15个省(区、市)、36个节目、36种曲艺形式,少数民族艺术家们用丰富的想象力,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曲艺表演,这是一次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集中展示。
  据悉,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是由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及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之前分别于1993年、2004年和200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了三届,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和全国曲艺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评委们普遍反映,本次展演各单位报送的节目质量较前三届有了明显提高,说明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这一品牌活动,对推动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点:“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节目最精彩”
  
  中国曲协党组书记、国家一级相声演员姜昆在颁奖晚会上说:“本次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是历届展演中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节目最精彩的一次,充分展现了各民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曲艺百花齐放的光辉成就。”
  参加这次展演的节目形式各异,都是各地区独有的曲艺形式,极具地方代表性和民族特点。36个节目,36个曲种,琴弦鼓瑟、吹拉弹唱无所不及。其中相当多的曲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原汁原味,古朴醇厚,有的参展节目在保留曲种精华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和创新,融合了时尚元素,丰富了表现形式,美化了视听效果。
  据了解,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共收到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选送的包含15个民族41种艺术形式的节目47个,经过初评、复评,最终组委会选出36个节目到贵州参加展演。
  经过为期3天的角逐,彝族阿细说唱《爱心水》、恩施竹琴《女人不讲理》、群口好来宝《呼和浩特赞》、藏族史诗传唱《格萨尔门岭之战》、水族旭早《水寨除魔》、苗族尼呐哩《偷秋》等6个节目获得一等奖。
  新疆二弦独塔尔女子弹唱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纳瓦木卡姆选段》、陈埭回族弹唱《归巢》、朝鲜族坐唱《棒槌歌》等10个节目获得二等奖,布依八音坐唱《抗天歌》、苗鼓说唱《岳老子的面子》等17个节目获得三等奖。并有溜子坐唱《怪事》、瑶族乐春鼓《诺言》和侗族琵琶弹唱《侗寨歌节猜歌迷》荣获最佳作品奖。
  
  亮点:“新、精、巧”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十分兴奋地说,本次大赛涌现出来的亮点可用三个字来概括:“新、精、巧”。
  “新”是指大赛的面貌新。不少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堪称“古曲新风”。他们在传统曲艺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元素,使节目的节奏加快、样式翻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精”是指节目的创作精。每个参赛作品都经过了创作者和曲艺专家的反复研究,严格要求,使作品构思新颖,艺术价值高,思想性强。
  “巧”是指作品的结构巧。每一部作品的选材和切入点都是别出心裁,推陈出新,给中国民族曲艺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播下了民族曲艺的种子。
  以广西曲协选送的苗族尼呐哩《偷秋》为例,该作品通过借用当地民俗,让两位大妈化解了矛盾,“骂”出了吉祥和祝福。作品轻快恢谐,构思巧妙,使观众在轻快悦愉的音乐中聆听故事内容,在观赏中感受说唱带来的风趣和教化,并展示了当代广西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
  著名曲艺作家、国家一级演员李立山说:“这次展演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很多主题紧扣时代,反映当下人们关心的内容和主题;另外,涌现了很多很年轻、很有个性和潜力的演员,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融入了大量为年轻人所喜爱的时尚元素和艺术风格,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此外,李立山还提到了《溜子坐唱》,“这是一种民间打击乐,有很多独到的地方。说词中打击乐的伴奏恰到好处,用打击乐的声响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这是我过去没见到过的,起到了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柯琳认为,贵州曲协选送的水族旭早曲种《水寨除魔》,表演声情并茂,说唱互为辉映,作品从编排、音乐到服装,都注入了时代元素,使水族旭早这一传统曲种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焦点:“简直是民族服饰大展演”
  
  “服饰非常漂亮,简直是一场少数民族服饰大展演!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民族竞相上台,他们把家乡的服饰展现给观众,使我们对他们的民族有了更真切地了解。”赛后,刘兰芳高兴地对记者说。
  民族服饰是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演,各代表队在服装造型、服饰的搭配以及服装服饰颜色的选择上都做了精心的设计,观看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不亚于连带欣赏了一场少数民族服装秀,成为观众和众多摄影师眼中关注的焦点。
  “广西的壮锦、青海的藏袍、苗家姑娘的头饰……各种斑斓绚丽、形式各样的民族服饰轮番上场,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曲艺的无穷魅力,同时也领略了民族服装的万种风情,让人感叹各民族智慧的同时直呼大饱眼福。”贵阳市民朱女士说。
  “这次我们能捧回二等奖,演员们用纯手工制作的彝族服饰功不可没,连晚会的总导演邓玲都对咱们的衣服赞叹不已。”据四川曲协选送的女子月琴弹唱《阿嬷妞妞》的主要演员尔古阿呷介绍,她们的服饰是专门为这个节目制作的,为此设计师看遍了凉山自治州的彝族服饰,把所有的美丽元素集合在一起,才设计了这套服装。
  黔南州都匀市选送的布依族分彭饶《桥城新韵》,以说唱的形式,赞美了桥城都匀的美丽风光和城市风貌。“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在服装、音乐及舞台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将传统的分彭饶与时尚元素融合在一起,使人耳目一新,极具观赏性。”贵州省曲协副主席段春林说。
  
  论点:“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艺术。少数民族曲艺形式、内容之丰富,在这次全国性的展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兰智奇说:“展演中的每个节目都蕴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彰显着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曲艺的个性和多样性?让少数民族曲艺宝贵的遗产在得到完整保护的同时能够可持续地传承与发展?这成为 7月15日曲艺展演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共同思考的话题。
  姜昆在会上指出,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少,曲种的规模和影响也变小,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更弱,流失和失传的速度更快。必须加快进度、加大力度、依靠特殊的政策措施给予特别的扶持,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
  柯琳认为,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积极开展对于普及少数民族曲艺知识和重视与保护少数民族曲艺遗产的日常宣传活动,让地方少数民族曲艺进入义务教育视野,让当地少数民族曲艺知识的普及,纳入乡土教材的内容,并且使之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曲艺学会会长常祥霖则表示,应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多挖掘和培养一些地道的曲艺演员和民族作家,多创作出一些反映民族本真性的作品出来。“如果全都是汉族的曲艺家去代表、去辅导,那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将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一样,没有个性,这是很悲哀的”。
  “在出人才、出精品的同时,要让其民族个性更加鲜明、更为成熟。这样,才能真正将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贵州省曲艺作家杨远承说,目前少数民族曲艺组织和演创人员青黄不接、传承乏人的状态已是普遍现象,亟待政策扶持、抢救和认真挑选、培养接班人;一些流传甚广并具有民族个性的少数民族曲种,已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并多次登上大雅之堂,但有待于再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曲艺 少数民族 盛宴 一场少数民族曲艺的视觉盛宴 一场广西少数民族视觉盛宴 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