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牢干部基础]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10年8月3日,省委组织部召开新任免职县(市、区)委书记集体谈话会,12名新任县委书记正式履新。   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负责同志介绍了这次干部选配的特点:“全省统筹第一次,跨省区直接引进第一次,跨地区成规模交流第一次。”
  
  县委书记之“重”
  
  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县委书记,既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责任人,又是维护城乡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中国有2000多个县,推进城市化,并不是让农民全部进入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大多数农民还是要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里工作、生活。这就决定了县域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心,这也决定了县委书记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3%,人口占全国的73%,县域GDP占全国一半以上。贵州88个县(市、区、特区),县委书记虽然只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0.6%,但要带领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谋生存、求发展、保稳定,责任十分重大。
  2009年5月1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将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全国干部工作的一项战略重点工程来抓。
  2009年12月,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炉,提出加强县委书记任用和配备工作的统筹协调,在全省范围内跨地区交流选配适当数量的县委书记,同时探索从东部发达地区引进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之“选”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若干规定精神,选好配强县委书记,贵州省委组织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把人选资格条件,通过深入调研,反复斟酌,精心部署,在全省统筹选配县委书记和跨省区引进、跨地区交流县委书记方面,作了一次积极尝试。
  12名新任县委书记中,有3名同志从江苏、山东引进,分别担任贵阳市南明区委书记、黔南州独山县委书记、毕节地区金沙县委书记;有4名同志在省内跨地区交流任职;另外5名在本地区担任县委书记的同志,全部实行回避性交流,都没有在本人成长地任职。
  “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原则,从哪里引进,引进到哪里,目标很明确。”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负责同志介绍,探索从东部发达地区引进县委书记,有两个原则:一是我省县委书记岗位出现缺额,二是与书记出缺的县相比,拟引进干部所在县的县域发展情况相近、发展方向类似、发展阶段超前。
  山东、江苏省共推荐了22名人选,贵州省委组织部反复比较,从中确定10名差额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最后经省委常委会审议确定了3名任职人选。
  从江苏海安、山东新泰到贵州任职的3名县委书记,历经层层遴选,殊为不易。
  “我们不是为交流而交流、为补缺而补缺。交流和选配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所以对干部的选配,适岗性是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前提。” 贵州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侯正茂说。
  从东部发达地区选配县委书记,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调配人才资源的目的,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干部创造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中实践和磨练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增长才干、丰富阅历。
  值得注意的是,9名被任用为县委书记的贵州干部,也是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了14名人选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比选后,报请省委常委会审议确定的。对其中4名在省内跨地区交流任职的县委书记,体现了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的认可和关心;而对另外5名在本地区任职的县委书记的任命,则出于保持工作连续性方面的考量。
  
  县委书记之“融”
  
  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来到“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从一个市(州、地)调任另一个市(州、地),如何适应环境、打开局面、推进发展?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是此次跨省、跨区选配县委书记面临的重大考验,而他们交出的答卷,也将是衡量此次干部选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对此,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少农要求,“新任县委书记一定要深刻了解全局,尽快熟悉情况,善于抓住重点,敢于负起责任,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聚精会神抓好发展,全心全意改善民生,自觉主动维护稳定,努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少农特别强调,各地对于交流任职的干部、特别是对于从东部省份交流到贵州任职的干部,要做到从思想上接纳、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实实在在地完善和落实干部交流的配套政策措施,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在新的岗位能尽快进入角色,安心工作,施展才华,干事创业。
  
  县委书记之“考”
  
  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县一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的县委书记,担子重、责任大、压力大。2010年3月,中央第一次在国家级培训机构对新任县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39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在中央党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
  新形势下怎样当好县委书记?这已经成为当下县委书记群体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时代话题。
  县级党委的工作既面临着重要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制约越来越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越来越重,维护城乡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好、不够快、不平衡的贵州,如何通过发展来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考验着每一个县委书记的信心与智慧。
  然而,县委书记的作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因此,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给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委书记考核制度的方向,将“通过工作实绩分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听取巡视组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等方式,对县委书记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对工作实绩的分析,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域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进行分类考核”。
  《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健全县委书记干事创业激励机制提出了要求,提出将根据县委书记的综合考核情况评选“全省优秀县委书记”,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县委书记”且符合年龄等条件的,按有关程序列为副厅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就在贵州首次全省统筹选配的12名县委书记履新之际,四川省“优秀县委书记”评选出炉,由于四川在“优秀县委书记”评选表彰中,首次有组织、大规模地引入群众满意度社情民意调查,一改过去主要以经济发展指标、工作任务大小、市州综合平衡的传统做法,将“群众评价”和“组织评价”有机结合,把评选过程作为宣传过程和立标过程,大大提高了评选工作的公信度,在全社会树立起了“优秀县委书记”评选的榜样。
  “我们也在进一步加大对县委书记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措施,群众满意不满意将成为最重要的尺度之一。”侯正茂说。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科学 县域经济 干部 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牢干部基础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怎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