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古老的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图片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236类别:传统戏剧   编号:Ⅳ-92   项目名称:木偶戏(石阡木偶戏)   发布时间:2006年6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石阡县
  简介: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傀儡戏曲剧种,它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
  
  在中国,从东北到海南,许多省区都有木偶戏,它的历史比人戏还长。木偶戏还是一种世界艺术,在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木偶戏的历史也与我国相仿,有两千多年了。在亚洲、欧洲、北美、非洲的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木偶戏。而地处边远的贵州石阡县,其木偶戏能够在各地异彩纷呈的木偶戏中崭露头角,实非易事。
  石阡木偶戏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唱腔方面,包含“高腔”和“平弹”两种。锣鼓分为“大出场”、“小出场”等十余个牌子,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另外还有服饰、道具,以及各种表演手法、身段等。
  因为角色众多,涉及到的艺术门类纷繁,所以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能表演若干个角色。石阡县花桥镇的木偶戏艺人傅正华,12岁就随父亲傅银洲学艺。1956年,石阡县文化馆成立“木偶戏表演剧团”,傅银洲任团长,傅正华在剧团里从事编辑剧本、排演剧目、配乐、演奏及文戏武戏表演、演唱等,集多重技艺于一身。没有这种“全能功夫”,就干不了木偶戏这一行。石阡县坪山乡木偶戏艺人饶世光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一次,在邻近的五德镇唱子孙戏还愿,准备演出《乌泥河救主》一剧,突然戏班中的人员出了差错没法继续演出,师傅决定改演独角戏,要求他一人唱4个角色,因为他平日注重积累,基本功扎实,所以临危受命的演出效果非常好。
  一两百年来,石阡木偶戏之所以能够普及到乡村山寨,也与其演出不受场地的制约有关。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只要有丈余见方的小地块,就可以搭台演出。它的舞台呈方形,四周立四根竹竿为支架,一块蓝色围布围上后形成舞台台口。这样狭小、简陋的设施,就能够演出生动传情的木偶戏。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鼎盛期,传统剧目达两三百个。
  我有一段难忘的记忆――1968年,在石阡的一个乡村小旅店里,我无意中看到堂屋黑暗的旮旯里有一尊被火焚后残存的“人头”。我有些骇然,不明白那是何物,向一位老伙计询问。他结结巴巴地告诉我,那是前两天“破四旧”,干部点火烧木偶戏的木脑壳时,他悄悄捡起来藏着的,没想到被牲畜刨出来了,他求我千万不能说……木偶戏?当时,我忽然想起了少年时曾读过一篇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演木偶戏的人》。那是多么遥远又切近的故事啊!故事的主人公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当木偶们一旦获得了人的生命以后,“就像关在瓶子里的一堆苍蝇,而我却不得不跟他们一起挤在这个瓶子里……”当年我并不懂得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但木偶戏表演者的苦乐,却让我联想到眼前之所见……20世纪80年代以后,木偶戏复苏了,艺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演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年那些热情似火的观众却又“移情别恋”,视木偶戏为“过时”的玩意儿了。
  回观石阡木偶戏的历史,它能够从两百多年前传承至今,是与其民间信仰分不开的。过去,木偶戏演出在酬神、娱神方面有一套完整的仪式:立牌位、请神、演出、送神,每个戏班都不会忽略,这是木偶戏在民间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那么,在今天,木偶戏当如何传承呢?石阡的文化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着,想方设法地办培训班,让木偶戏“进校园”。效果自然是有,但却与老艺人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木偶戏是一种“全能”的艺术,表演者不仅要能说会唱、心活口活,还需要练就一双特别灵巧的手。傅正华说起有文化的人学木偶戏,他有些不屑:“他们用一个大夹子把台词挂在眼前,眼睛看台词,可是口里没有唱出来,手里的木偶道具扛在肩上,不见动静。这个戏是锣鼓一敲,台词就要念出来,接着手就开始动,可他们不行。”这是老艺人从自己多年传艺中得出的经验之谈。但时代在巨变,今人学艺的动力不足,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相关热词搜索:石阡 木偶戏 古老 珍惜古老的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有哪些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