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及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 本文就新中国成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及经验进行了总体回顾和阐述。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60年 报业 变革发展 成就及经验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历经了诸多变革,获得长足发展,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事业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产业。
  60年中,我国报业的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实力日益提升,如今,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现代报业体系已经形成,报纸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以及对外交往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与和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世界报业之林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我国报业60年变革发展的历程
  
  我国近代报业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报业虽已达封一定规模,但由于旧中国政权的长期压制和摧残,人民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严重制约。
  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1 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与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发展报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恢复出版解放区报纸,即恢复出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停刊的解放区报纸;二是创建新的人民报纸,即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创建报纸提供条件;三是接管国民党政府的报业机构,将其作为发展人民报业的物质基础;四是接受、改造和重组私营报纸,使其成为新中国报业的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工作,我国报业很快便达到了一定规模。据统计,1950年全国报纸的数量已达382家。由此,新中国的报业开始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包括人民团体报纸、民主党派报纸、私营报纸等在内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报纸在政治宣传、思想教育、文化传播、指导工作和报道新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宣传和推动社会变革、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一期间,我国报业在事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1956年开始的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为我国报纸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服务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由于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在后来的“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重大事件中,我国报纸在宣传报道上也犯了不少错误,为“左”的路线与思潮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增加不多,到1960年的十年问,才增加了10家,为392家,但总印张却由6.51亿增加到47.84亿。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965年,全国报纸数为413家。
  2 1966-1976年:“文革”重创与灾难时期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报业遭受重创,导致了灾难性后果。在当时的极“左”路线下。报纸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所控制,成为他们篡党夺权,推行极“左”路线,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当时的报纸“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许多宣传报道不顾事实,不计效果,任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为马,强奸民意,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也给新闻业本身造成极坏影响。
  受极“左”路线的破坏,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锐减,至1970年,全国仅剩下42家正式出版的报纸。而且这个数量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文革”十年,我国报业发展跌入历史低谷,队伍受到严重损失,一直到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获得了发展与振兴的机会。
  3 1978―2008年:新时期改革与繁荣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期。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报纸也进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振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宣传和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在改革过程中也获得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得以大大增强。
  至1978年年底,我国报纸很快便恢复到186种。在此后的30年中,全国报纸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更是发展迅猛。到2008年,全国报纸已达1942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多时曾达2200多家),30年中增加了9倍多。另据统计,2007年我国报纸的总印张已达到1658.94亿,比1978年的113.52亿,增加了近14倍。
  作为报业经营收入主要指标的广告经营额也有大幅提升。有关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我国报业广告经营额1978年开始从零起步,1983年为7330.34万元,1988年超过5亿元。1992年突破10亿元,1999年达到120亿元;2007年则增加到322.2亿元。从1983年到2007年。全国的报纸广告营业额增长453.2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另外,我国报业的集团化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全国已有40家大型报业集团,这些集团全年的经营收人大都超过亿元,有的已达到20多亿元,有的仅靠广告全年就能够获得十几亿元,甚至20亿元的收入,成为全国收益最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这些数据是说明我国报业实力增长的有力证明。
  这期间,我国报纸的各项主要出版指标连续大幅增长,报纸普及率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据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近几年我国进入世界发行前100强的报纸有20多家。约占四分之一,在总印数和总发行量等指标上均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报业在世界报业中的实力状况。
  虽然受新媒体的冲击,近些年来我国报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制约和影响,甚至经历过严重下滑的“拐点”期,但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媒介融合等形式,借助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我国报业在激烈的竞争危机中还是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赢得了许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岁月中,只要能够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坚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报业依然能够在同新媒体的竟合中协调发展,续写辉煌。
  
  二、我国报业60年变革发展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在变革与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 建立起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现代报业体系   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我国报业已经形成了以党和政府机关报为主体、晚报都市报、行业专业报、生活服务类报纸等多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格局。整个报业的事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整体实力日益提升。
  同时,我国报业开始逐步从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报业集团,正在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发展,跨媒体兼营,加快向大型国有综合性传媒集团转型,并且逐步成为文化领域的主要战略投资者。而一些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业类报纸,以及满足细分市场受众需求的专业类报纸,也正在向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迈进,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总之,现代报业体系的建立,为报纸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服务国家整个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报业依据其在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媒介。
  据近些年来一些受众调查提供的材料,在诸多媒体中。报纸通常都被视为最可信赖的媒体之一。因为读者习惯于从报纸上获知或求证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习惯于将报纸作为自己了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以及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的重要渠道,也习惯于通过报纸来感受纸质媒体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品味。
  同时,我国报业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在服务群众。疏导舆论,维护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民主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着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3 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整体实力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国报业作为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国家与政府的形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中国人民的形象都需要借助报纸等媒体来塑造、来传播。
  60年来,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其形象传播和思想宣传,报纸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更是离不开包括报纸在内的各种新闻媒体的传播。
  另外,汶川大地震中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至深大爱,通过报纸等媒体的传播感动了整个中国,也感动了全世界。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靠报纸等媒体的传播被世人所知晓,所认可,所称道,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4 成为国家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报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来在广告经营、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成为国家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2007年的统计,目前我国报业集团中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的有7家,超过10亿元的有11家;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有7家。超过5亿元的有12家。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报业传媒集团的年经营收入和广告收入均已达20亿元左右。特别是广州日报靠市场零售发行量达到了200万份,年广告经营额和经营总收入连续几年超过20亿元,居于全国第一位,为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我国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整体不够、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经费技术严重不足、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人才队伍存在缺口。以及东部与西部结构失衡、报业集团整合效应欠佳、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日益加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家报纸认真对待,研究应对的方案。
  
  三、我国报业60年变革发展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的变革与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30年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成就了以往的事业,也为今后中国报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借鉴。
  1 努力顺应和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与信息需要
  报纸是信息纸和新闻纸,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是报纸的基本功能。换言之。通过报纸获取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是读者对报纸的基本诉求。因此,报业要求得发展,就须以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为旨归。
  从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来看,凡是报纸能够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的时候,报纸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和信赖,就会获得发展,反之,便会受到读者的批评和抵制,就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文革”中的报纸充斥着狂热的政治宣传,却很少读者需要的新闻信息,而且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公然造假,遭到了读者的唾弃。而实行新闻改革以来,符合读者需要的新闻与信息成为报纸新闻报道的主体,新闻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大增,读者对报纸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这些生动的事例,说明报纸应当把顺应和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作为立报之本。今后,报纸也只有在不断提高顺应和满足读者新闻与信息需要方面坚持创新,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2 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
  积60年变革发展的经验,我国报业要获得发展就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新闻传播和市场运作的规律行事。
  报纸是一种提供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特殊商品,因此,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做好主体业务,即搞好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同时,报社又是一个生产新闻与信息产品的文化企业,报业是一个以经营新闻与信息产品为主业的文化产业,读者是作为报纸新闻与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存在的,是报业的服务对象,因此,报业生产与服务须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运作规律行事。
  总之,报纸的新闻业务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即要以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为依据,而报纸的产业经营需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即要以顺应拓展市场的需求为条件。舍此,报业的发展就会偏离轨道。导致不良后果。
  3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60年报业的实践说明,制度形态对于报业的变革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制度先进,报业变革与发展就会比较顺利,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制度落后,报业变革与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和桎梏,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民主进程的推进、传媒政策的调整等等,从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上,为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新闻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决定,为报业实现新的调整和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像《关于进一步加强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200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2005年)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等,就从政策上为报纸等媒体按照新闻规律,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报业内部的制度创新。近些年来,我国报业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如建立富有经营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和行政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建立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调控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资源合理流动、统分相宜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科学决策、快速反应与执行的工作流程和秩序、建立有利于多渠道融资、出资,而又能合理规避风险的资本运作机制、建立合理调整发展目标,适时应变的传媒业战略管理控制体系,等等。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报业的活力,为其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加强和改善报业的组织结构。最终实现既坚持正确方向,又能快速发展的科学机制。
  4 努力完善市场体系
  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报业发展已逐步纳入了市场体系之中,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说明,市场是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市场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报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因此,只有不断优化报业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充分显示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经过市场竞争来实现报纸间的优胜劣汰,才能保证报业的顺利发展。
  要完善报业市场体系,就需要规制报业市场主体、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报业市场体系、加强对报业结构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报业市场活劫的监督,以及优化报业结构布局,推动报业集约化发展和集团化建设等。
  为此,需要区分报纸作为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不同市场主体;需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对报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运行所设置的行政和部门规制障碍;需要形成机关报、都市报、行业专业报等各种报纸协调发展的市场结构和报业格局;需要制止不负责任的媒介投机市场,防止一部分报纸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权力寻租、谋取私利的行为;需要调整报业结构。推动报业集约化发展和集团化建设,鼓励推动报业以资本、业务、市场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实行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报业的发展模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轨,推动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全面提升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5 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纵观我国60年来报业变革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媒体技术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也带来了整个媒体格局的变化。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信息、新闻、舆论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关系,也改变了整个信息传播的格局和媒体发展的格局。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充分利用并主动推动新媒体技术的变革,并探索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多种整合方式,既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优势,又找到多媒体融合并存、调发展的最佳空间。
  当前,需要积极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促进传统报业的整体变革和产业升级。要逐步实现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报业产业群、产业带,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从而推动报业的新一轮发展。
  6 不断提升新闻传播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报业实力的增强,其信息与新闻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在这种状况下,我国报业需要考虑如何在促进国家整体实力,塑造和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自己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为此,我国报业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认清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找准自己的时代定位,要适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需要,努力掌握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大力提升新闻传播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使自己在激烈的世界报业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要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增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述基本经验反映了我国报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基本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和内在规律,也预示着中国报业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为其今后的科学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变革 报业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及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