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城市风险报道应急能力分析:绿化养护的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由于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的核泄漏影响,3月16日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食盐荒”与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等谣言盛行。城市恐慌瞬间扩散并引起非理性抢购。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并果断决策,处理行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进行公布。媒体对于此次危机的报道呈现新特点,控制由危机引发的全国性谣言再次考验了媒体的城市风险报道应急能力。
  关键词:抢购食盐报道;谣言;城市风险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直接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6个机组接连出现问题,并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大,马上引起国际性关注。核泄漏危机爆发后,3月16日起,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的现象,到3月17日。由于日本地震而引起的“食盐荒”谣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妇孺皆知。整个事件前后持续5天左右。与此同时,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级媒体全力关注“抢购食盐”报道,我国媒体的城市风险报道应急能力经受了一次考验,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城市风险面前避免失语就是控制谣言
  
  由于谣言而导致人们非理性购物、恐慌和缺少安全感可以视为一种城市风险。这种由谣言而产生的危机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同时还影响到城市的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谣言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对人们感兴趣的,或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与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释或诠释。抢购食用碘盐事件和“食盐荒”谣言的产生。源自人们对四个方面信息掌握的不充分:首先,事件最早始于少数人对于核泄漏会污染海水,导致之后无法晒出安全食盐的担忧;第二,一些家里没有储备盐的人们和听说食盐要涨价的人们相信谣言并抢购食用碘盐;第三。一些原本不相信“食盐荒”谣言的人们,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开始不自觉的“从众”,从而引发蝴蝶效应;第四,一些人抢购碘盐是因为听说食用碘盐和用碘盐擦身可以防辐射,这种谣言不胫而走,人们更愿意持谨慎的态度时刻保持警惕。谣言的集中爆发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和现有信息的模糊程度成正相关。在“抢盐事件”中,防辐射、安全、食盐等“抢盐事件”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都是人们最关注的,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也就是重要的。其次。由于媒体的报道相对于谣言的传播是滞后的,所以先入为主的谣言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媒体的纠错力度受到影响,信息的模糊程度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谣言存在且难于监控。谣言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图1)。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危害性。谣言爆发的初期危害系数小。风险增长缓慢;中期B到C的阶段谣言与媒体信息相对抗,C到D阶段谣言的危害性减弱;后期谣言逐渐退出人们的关注,危害性逐渐消失。在这个周期中,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尽最大的可能缩短谣言的周期,减轻谣言的危害,保证信息的畅通。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能够保证信息的畅通是最重要的,在重大事件面前不失语并不是一个简单要求。
  对于媒体而言。失语是指媒体由于某种原因在事件发生时难于及时报道,或者保持缄默的状态。危机爆发的时候,特别是谣言快速扩散,人们处于混乱与恐慌的时候。媒体紧握着麦克风,媒体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事态的发展。在危机爆发的时刻,媒体的失语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危机信息不透明,媒体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危机信息。导致信息延误甚至是媒体失语。第二,受到媒体内部机制以及记者对事件发展的观察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影响,由于危机的爆发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影响重大,同时也存在着事件本质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特征,媒体报道力度不足,报道的信息不全面、遮遮掩掩,不能及时给人们提供准确的信息也造成一种失语。
  为了将谣言产生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的程度。媒体一定要避免失语,并尽最大的可能形成一股强大的信息流与谣言对抗。在“抬盐事件”中。媒体的报道主要倾向于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阶段在谣言爆发的初期,主要是澄清事实,并邀请相关权威专家进行心理疏导;第二阶段是在谣言盛传的时期,抢盐行为最激烈,媒体倾向于对碘盐储备充足状况的报道和对不法行为严惩的报道。给民众以信心和情绪上的疏导;第三阶段是对谣言产生根源的追查和对整个事件的反思。在本次突发事件中,谣言带来的恐慌与社会危害在短的时间内被控制,并得以澄清。在真相与谣言的赛跑中。前者以压倒的势头迅速占据上风。媒体及时准确的报道,避免失语,树立人们对媒体的信心,成效显著。
  
  二、媒体在城市风险报道中应急能力的表现
  
  在城市风险发生时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对于权威信息的依赖程度加强。媒体的报道也呈现新特点。在危机爆发时。谣言止于疏通的这种判断在现实面前并不总是有效,处于恐慌中的人们对信息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媒体应该正视这种普遍的心理状况。通过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政府在怎样做,群众应该怎样做,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基本的做法。对于政府而言,在危机爆发时如果能够正确处理,果断决策,并且及时透明地通过媒体公布事件处理信息。危机事件也会成为树立政府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契机。
  中国的盐业,制作工艺成熟,储量充足。同时食盐的销售从出厂到运输、批发到零售的整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市场监控。不能随意收费。这些情况在平时是不会引起关注的,但是到了危机爆发时,这些信息就成了抵制谣言的利器。在这场“抢盐事件”可以看到政府通过各级媒体来履行职责,充分展示民生政府的新形象。“抢盐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就有各级政府以电视新闻、广播,手机短信、QQ、微博等形式发布信息,告知人们食盐供应充足、不可盲目补碘等情况。对谣言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集中精力打击借机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同时保障食盐供应,从根本上消除顾虑。政府在采取行动的同时利用媒体进行信息的发布,这种互动与合作控制了谣言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威信力。
  谣言爆发的初期,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做出回应,这种速度与履职态度是被广泛认可的。谣言大规模爆发的第二天,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言人就针对食盐市场的供应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保证食盐的储备充足,生产与运输环节运作正常。这种信息的传播可以从根本上打击谣言,减少人们的恐慌。人们看到超市架子上并不缺少食盐,人们听到媒体说食盐的选购不再限量时就不慌了。商务部也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并发布信息。商务部网站接连发表《商务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食盐生产供应工作》、《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负责人就食盐市场供应问题答记者问》、《3月18日各地食盐市场供应明显好转》三 篇文章及时公布相关工作和具体数据,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权威性保障。政府通过媒体公布真实情况可以安抚民心,同时严厉打压不法传谣分子和借机哄抬物价的商家。建立健全的惩罚措施,有效监管谣言爆发时的不法行为。
  城市风险爆发时,媒体报道的权威性依赖于政府的积极行动和信息公开。媒体提供政府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来保证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媒体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解读危机实质是媒体主动的应急行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帮助人们走出恐慌,了解真实状况。这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在城市风险爆发时保持冷静与客观的一种表现。
  
  三、媒体在城市风险报道中面临的新要求
  
  城市风险面前,媒体发布信息将会遇到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危机爆发的情况下。信息的传播方式特殊,人们对于信息的真实性的关注度下降。而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度上升。人们面对种种难以解释的危机与恐慌,更倾向于对谣言中负面信息的防范。如果这种防范的难度不大,就很容易在人群中迅速普及。当“今天你买盐了吗”变成人们交际用语时,危机意识已经淡化为一种常态。成为人们每天生活与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当人们面对从未遇见过的危机时,因为无法获得让他们信服的真实信息,产生心理恐慌并且传递不明确的信息是很正常的。到底某种说法是真相还是谣言往往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够去判断的,此时传统的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足以被人们信服,人们所理解的“真相”可能是权威信息与谣言的组合形式。如果单独去要求人们“不信谣”、“不传谣”是不实际的。。在危机面前,如果信息量不够充足。人们更倾向于以安全为首的选择。
  “抢盐事件”平息后有学者质疑,虽然谣言的产生根源难以确定,责任的追究也难以执行,然而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从危机事件中反思,对于媒体自身而言,最恰当的履职方式就应该是真实、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让真相在“自由的市场”中与谣言对抗,然而一些媒体将关注点倾向于对某些团体的质疑和追踪,甚至不经审查就传播虚假信息,对双方都造成不良影响,媒体的城市风险抵御能力受到质疑。在“抢盐事件”的报道中,有一些媒体的表现是值得深思的。一些以教育人民不要盲目购盐为目的的报道存在着处理失当的情况,很多媒体都报道了由于过量食用碘盐而伤害了身体的案例,还有一些因为抢购食盐而发生的事故。这种报道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对当事人产生二次伤害,有一些报道还存在着信息要素不充分的情况,甚至是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权威性。3月17日,一篇名为《浙江一男子为“防辐射”食用过量碘盐死亡》的虚假报道被各媒体广泛转载。这篇报道后来被查实为一篇假新闻。这篇报道新闻要素不全,新闻内容不实,带有明显的灾难报道的模式化特征。造假者捕风捉影,主观地认为此类报道可以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购买食盐。该篇报道在网民和一些媒体的追踪之下真相大白,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截止3月18日,关于这个事件的新闻在新浪微博上的转发次数达到141次,截止3月19日14时,“食用过量碘盐死亡”的词条可以在百度搜索到相关结果354000个。在城市风险报道中,5W可能受到某种局限而难以完备,这样就给假新闻和谣言创造了生存空间。风险报道应该尽量避免模式化报道思想的制约,避免主观意识的强加,越是新闻线索扑朔迷离,越是要尽全力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
  在城市风险而前,信息更倾向于流向把关较弱的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更加深入。即使是媒体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在短时间被无限放大,从而影响媒体的权威性。为了进一步稳定社会情绪,并向人们传播最新情况,中国盐业总公司在事件爆发后开通了新浪微博,并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公开声明,以最直接、最准确的声音平息这场城市风险事件。截止3月19日14时,中盐公司的新浪微博共有82936条关于“多地民众囤盐”的广播。人民日报从3月12日起跟踪报道,澄清事实,引导舆论,稳定民情,在《求证》专栏中展开对整个危机事件的追踪与评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各大主流媒体以及各重要网络频道均在第一时间跟踪报道;网络的出现降低了辟谣的成本,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与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会在重大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开通官方微博和网络发言人来澄清真相。谣言爆发的时候,网络保存着自我净化的功能,网民的参与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中,荒谬的谣言将“自我修正”。这次“抢盐事件”中,网络媒体对于城市风险控制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关热词搜索:应急 风险 能力 媒体的城市风险报道应急能力分析 新媒体行业风险分析 新媒体行业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