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上空的鹰]利比亚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19世纪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曾如是说。利比亚的硝烟,再次验证了这个经典论断。      当地时间3月19日18时45分(北京时间20日零时45分),法国战机向利比亚政府军一辆军车开火,就此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随即,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英军舰与潜艇发起进攻,百余枚“战斧”巡航导弹命中利比亚多处防空设施。
  那一刻起,冲天火光和震耳爆炸淹没了利比亚。
  在首都的黎波里,数万利比亚民众步行前往卡扎菲住所阿齐齐亚兵营,誓言用“人肉盾牌”保卫领袖和国家,人群中有老人、妇女和儿童。
  没有往日亮眼装束,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挥洒着愤怒,他站在阿齐齐亚兵营广场上向拥护者喊话:“伟大的利比亚人民,这是一场光荣的战争。我不害怕入侵的敌人,我将在此屹立不倒,坚定地站在这里,在我的帐篷里,我将永远在此!”
  西方国家正急不可待地拽卡扎菲下台,截至3月24日,多国部队已对的黎波里发起五轮军事打击,美军宣称作战目标有两个:阻止利比亚政府军打击反政府武装,遏制利比亚军队违反禁飞区决议的能力。
  美国海军中将哥特尼已把利比亚政府军贬得一文不值:“卡扎菲的战机无法升空,战舰也留在港内,弹药库被摧毁,通讯塔台被炸毁,指挥碉堡也变成废墟。”卡扎菲则誓言血拼到底:“现在有必要打开军火库,让所有群众拿起各种武器保卫利比亚。”
  代号“奥德赛黎明”空袭仍在持续,利比亚陷入火海。
  利卫生部门官员3月35日表示,20日至23日的空袭,已造成的黎波里104人死亡,10人在卡扎菲家乡苏尔特丧生;还有445人受伤。
  难民潮汹涌而至,在东部地区德尔纳、托布鲁克等地,大量难民逃离家园避难,已有32万人逃离利比亚。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引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最近数周利比亚面粉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增长88%,食用油价格增长58%。此外,多地商店停业,生活用品奇缺,食品危机一触即发。
  
  法国为何率先开火
  
  “奥德赛黎明”,始于此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973号决议。
  3月17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反复磋商和投票决定了利比亚命运,第1973号决议最终以10票赞成5票弃权敲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这一决定,却为多国部队发动袭击留下空间。在利比亚接受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法美英等国依然对利比亚发起进攻。
  更多国家介入这场战争,加拿大派遣军舰和战斗机,意大利允许联军使用军事基地,西班牙派出500名士兵,挪威和丹麦也参与了军事行动。
  令人意外的是,法国打起头阵,不等美国开火,就率先发起进攻。
  此前,法国多次力主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还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设立禁飞区。
  特别是萨科齐一系列背信弃义举动,令“好友”卡扎菲瞠目结舌。
  2007年7月,萨科齐当选总统后两个月就出访利比亚。5个月之后,卡扎菲访法带去价值147亿美元订单,又受到萨科齐高规格接待。当时,萨科齐言之凿凿:“卡扎菲没有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独裁者”。
  谁也无法料想,如今萨科齐会亲手向卡扎菲放响第一枪。
  “我的朋友萨科齐一定是疯了”,卡扎菲在电视上愤怒地表示。
  据外媒报道,目前卡扎菲正忙着两件事:打败2月中旬开始揭竿而起的叛军;披露萨科齐的“秘闻”。
  卡扎菲儿子赛义夫已经披露,利比亚曾经资助萨科齐2007年的总统竞选活动。赛义夫把萨科齐斥为小丑:“我们准备披露这些证据,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这个小丑把钱归还给利比亚人民。”
  西班牙《起义报》刊文称“卡扎菲撕下了萨科齐和西方的面具”:在很多年里,卡扎菲曾一直是“自由世界的敌人”。数年前,西方国家向利比亚伸出了和解之手,其背景却是利润丰厚的石油贸易和军火贸易。但在利比亚动乱后,这些角色纷纷支持利比亚叛军。
  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在利比亚战争中表现突出,有历史现实多重因素。
  首先,法国曾经是非洲殖民地的宗主国,心理上一直认为非洲就是它的地盘,历来重视对非洲的控制。其次,利比亚跟法国同为地中海国家,法国推动成立了“地中海联盟”,也是想建立一个区域组织并做龙头老大(利比亚是唯一公开拒绝“地中海联盟”的国家)。再者,在北约跟欧盟政治集团中,法国一直同美、英争夺军事政治主导权。此次美国消极的姿态,让法国抢了头彩。
  从地缘政治看,英国距利比亚较远,美国更在天边,法国距离利比亚是最近的。况且,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多年,直到1951年利比亚独立才结束统治。有分析认为,萨科齐上台之后一直雄心勃勃,想在世界上“有所作为”,恢复法兰西帝国光荣。
  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由于支持率处在历史最低点,且面临着2012年大选,萨科齐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对萨科齐来说,利比亚给他提供了机遇。”
  
  谁在主导利比亚战争
  
  谁掌握利比亚战争主导权?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19日就已打响,但军事指挥权至今无定论。
  “奥巴马是最高司令官,还是最高观众?”,美国媒体抛出这个话题,讽刺美国总强调自己是“支援者”非“主导者”,不愿意“挑头”。
  较之以往,美国此次介入军事行动表现出“罕见的谦逊”。分析普遍认为,身陷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已无力开辟第三战场。过去十多年,两场战争已让美国付出数千名士兵生命,年度财政赤字也创下历史最高的1.4万亿美元。从战术来说,美军也清楚,空袭除掉卡扎菲可能性不大,此前美军已表态“不会投入地面部队”。
  “美国现在是想得其实惠,却不愿背其骂名”,马晓霖向记者分析,美国虽然看起来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但它没有失去对北约的控制权。美国不愿在战争上抹上美国的色彩,而是抹上北约的色彩。将来如果打胜了还好办,但如果打败了,这个责任由北约和法国承担。
  他进一步解释说:美国希望局势向有利于它的方向发展,不想扳倒已经投降的卡扎菲,再扶起个潜在敌人。“如果把卡扎菲打垮了,反对派又扶不起来(或者反美),利比亚就可能陷入内战成为第二个索马里,将导致北非、阿拉伯国家大乱,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表示,将向北约部队转交空袭利比亚的联军指挥权。
  对此,英国、意大利和挪威均表示支持,但法国却持激烈反对意见,法国更倾向于主导行动,或与英国共同指挥。法国外交部长朱佩给出的解释是,北约军事组织在阿拉伯世界本就形象不佳,如果再牵头对利比亚这个阿拉伯国家动武,影响会更坏。
  3月18日至23日,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会议,北约各成员国大使始终难就军事指挥权达成一致。会上,北约秘书长批评法国阻挠北约接管指挥权,以及德国表现不积极,结果法、德驻北约大使居然中途退场,各国分歧到达顶点。
  僵局之下,北约各国开始寻求折中方案,试图结束这场军事指挥权暗战。
  据英国媒体23日报道,美、英、法已达成协议,决定将对利比亚行动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同时参与行动的国家(包括阿拉伯国家)单独组成一个联盟,负责政治方面的指挥行动。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3月24日宣布,北约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将在数天内从美国手中接管禁飞区指挥权。
  美军参谋部主任戈特尼同日表示,在移交军事指挥权之后,美军将主要为联军提供空中加油、空中侦查和电子通讯拦截等工作。
  
  西方突然“翻脸”秘闻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19世纪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曾如是说。
  利比亚的硝烟,再次验证了这个经典论断。
  执政前三十年,卡扎菲政权热衷各类激进活动,被美国前总统里根骂为“疯狗”,西方国家用尽各种方法也没能将他搞下台。
  近十年来,卡扎菲主动与西方国家缓和关系。9?11后,他是首个要求缉拿拉登,并向美国哀悼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巨额赔偿责任,之后又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成为美国树立的“利比亚样板”。
  但此次部族冲突引发利比亚内乱,西方国家还是选择了“下手”。
  表面上看,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是为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但舆论普遍认为,保护平民噱头下,参战各国各打“算盘”。
  有分析认为,位于北非的利比亚,从国内政治动乱演变为美、英、法等国军事介入,除去政治因素,就是为利益而来。法国综合新闻网分析,美英两国此次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动机,与当初美军发动伊战一样,醉翁之意在石油。
  利比亚是全球第12大产油国,《BP能源统计2009》数据显示,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达到57亿吨,是非洲石油探明储量最高的国家。利比亚每日石油产量约为160万桶,超过70%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油库”。
  当年西方国家与利比亚握手言和,很大程度上被认为丰厚石油贸易所致。截至去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这些公司的投资大都集中于能源领域。美国《时代周刊》说,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如果能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美国更看重的是利比亚地缘优势,利比亚控制着地中海要地,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必经之路。
  国防大学学者撰文称,两次海湾战争让美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海湾地区产油国控制。利比亚战争,西方大国又对隔海相望的北非国家打起了算盘。地中海地处美国三大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辖区的交叉地带,是美国战略关注的焦点区。地中海周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是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主要动力。此次利比亚战争,“别人搭台、我唱戏;别人打头,我收场”,恰好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95%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战争导致利比亚原本每天160万桶石油产出全部中断,引发国际油价再次上涨。由于利比亚原油客户大都是欧洲炼油厂,如果战事进一步演变,新的危机随时可能出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西方军事干预对利比亚石油生产的冲击必将延长,油价将获得新的上涨动力。如果西方轰炸严重破坏利比亚油田和运输设施,那么除非沙特等国增产,否则油价受上涨压力影响将较大。
  
  下一个伊拉克?
  
  卡扎菲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法新社援引一位美国官员的话,卡扎菲似乎显示出孤注一掷的迹象。如今,卡扎菲政权一面向调停者投石问路,一面试图征募志愿者镇压起义。
  卡扎菲已经通过电视台号召全民反抗:“利比亚的武装弹药库已经打开,我们已经将各种武器分发给人民,人民正拿起武器保卫利比亚。如果男人被打死了,妇女将继续战斗,直到消灭全部的十字军敌人。”
  空袭有可能导致卡扎菲下台,但绝非板上钉钉,利比亚政府军仍很顽强,反政府武装并无获胜把握。此外,多国部队猛烈的攻击,反而激发了卡扎菲战斗怒火。
  掌控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正经历着执政生涯最大危机。一场以保护利比亚平民为借口的军事行动,演变成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内战直接干涉,甚至升级成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战争,他当然不会束手就擒。这位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有“沙漠雄狮”之称的传奇人物,强硬如故。
  利比亚战事愈演愈烈,人们猜测多国部队会把战场转向地面。
  马晓霖认为,对利比亚发动地面攻击的可能性很小。这次多国部队之所以能够对利比亚发动有授权攻击,是因为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明确规定,这个行动只限于空中打击,确保停火,并进行人道主义保护,而且特别指出不能进行地面攻击。“除非联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另一次授权,或者索性绕开安理会自己发动地面攻击。”
  从现实来看,利比亚情况也非常复杂。在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发动地面攻击,需要很多兵力,而且利比亚是一个以部落为社会主体的国家,部落武装、民兵武装等门派非常多,一旦陷入地面乱战,对任何参战国都可能构成灭顶之灾。
  西方国家决计要把卡扎菲赶下台,这从英法等国领导人一系列表态可以窥见。“卡扎菲恐怕必须要下台,他不下台,西方国家就下不了台了”,马晓霖预测说。
  此前《华尔街日报》也援引美国国务院表态说,美国及其同盟国的最终目标是令卡扎菲下台。但中国社科院西亚中东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认为,这只是美国拿到台面上说的话,美国认为让卡扎菲下台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这是与法英的分歧所在。
  利比亚战争在美国国内存在争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甚至不清楚军事行动要持续多长时间,达到多大规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3月20日表示:中方一贯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主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空袭,让很多人联想到伊拉克。
  卡扎菲和萨达姆,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革命双雄”。萨达姆的时代早成过往,卡扎菲命运又将如何?
  这些,都要从以后的战事中寻找答案。
  (实习生葛晓夏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利比亚 上空 利比亚上空的鹰 伦敦上空的鹰 乍得上空的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