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的非制度性原因分析_护理查对制度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制度层面分析腐败原因,视野过于偏狭。本文从非制度层面入手,分析了腐败滋生蔓延的文化原因、人性原因、心理原因、成本原因、社会原因、教育原因等非制度性原因。
  关键词:腐败文化;腐败心理;人性;人情社会;教育失效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腐败到处滋生蔓延,久治不愈,甚至愈来愈烈,原因何在?说到腐败原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制度,总是从制度(广义制度)层面来分析腐败原因,认为是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漏洞。这样的认识被人们普遍认同着、重复着。笔者以为,腐败固然有制度层面原因,但从我国目前状况出发,我们还需要从更宽泛的层面和视野来分析腐败原因。本文就试想换个角度,主要从非制度层面来分析腐败原因,希望能深化我们对腐败的认识,对我们反腐败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文化原因
  
  人的思想行为、社会生活运行都离不开文化,并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腐败作为一种人的行为、一个社会现象和问题,必然有其文化方面原因。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文化原因可从两方面认识。
  1、腐败文化的形成与流行。腐败文化是基于腐败现象之上,而形成的一套关于腐败的观念、心理、态度、规则等。其典型表现是:极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流行,奢侈糜烂生活成为一部分人的追求;浮华浪费成为官场通病;人情大于法理;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潜规则取代明规则,肆意盛行;人们办事习惯于不走“前门”走“后门”,不腐败许多事就办不成;社会笑贫不笑贪,不以腐败为耻,反以能腐败为荣,人人都想有块腐败的领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公理;把腐败当成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有人甚至提出腐败进步论、发展论、政绩论等观点;公款吃喝消费正常化;对贪官的憎恨减弱,同情增多,尤其是对一些有政绩贪官还不时表现出惋惜之情;腐败者在圈内常成为榜样,还有良好声誉;不同流合污者受排挤,为政清廉者遭非议;一边愤恨痛骂腐败,一边享受腐败,身在腐败中不知腐败;等等。腐败盛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催生了腐败文化,而腐败文化的形成与流行又加快了腐败的扩散,也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在腐败文化的影响下,腐败与不腐败的界限模糊了,民众思想认识发生混乱,是非不清,嗅觉失灵,历来被人们抨击谴责的腐败似乎在社会上有了“正当性”;腐败文化削弱法制的刚性和执行力度,使反腐败法规制度措施失效,权威丧失,有些还成了腐败的“帮凶”,从而强化了腐败文化的影响;在腐败和腐败文化的交相作用下,人们不得不认同腐败,不得不习惯用腐败的心态观点看待腐败、对待腐败,更多的人放弃自律,放弃道德操守,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行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腐败。就连学术这块人们心目中的净土也腐败起来,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有人说现在社会人人都有一块的腐败的领域,确实如此。当腐败成为公众行为、社会正常现象后,必然导致人的伦理道德失范,社会生活道德底线失守,社会风气恶化,社会生态畸形化,使人很易走向腐败、准腐败。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腐败文化,努力铲除其影响,不能听之任之。
  2、廉洁文化的缺失与脆弱。与腐败文化的形成与流行相对,中国目前却没有形成强势的廉洁文化。在文化层面上由于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廉洁文化,所以,腐败文化得以盛行,形成了对廉洁文化的优势,居于劣势的廉洁文化显得脆弱不堪。一些有识之士看到这点,极力呼吁和倡导打造廉洁文化。根据中国国情,一种东西被强调呼吁的时候,恰是其最薄弱最缺乏,也最不好的时候,当前对清廉文化的倡导就说明了这点。近年反映清廉文化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也出了不少,但这并没形成文化,更没形成一种强势文化,只不过反映了国民的一种无奈,多少满足一下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特点和规律,一种文化的形成有个过程,且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岂是说成就成的?如果廉洁文化那么容易打造,中国的腐败问题早应可以治愈了。廉洁文化的缺失与脆弱,实际上就是对腐败的一种助长。
  
  二、人性原因
  
  人的思想行为受人性及其特征的强烈影响。腐败作为人的一种行为,离不开人性的影响。
  1、人的自私本性。人之初,本性是善呢?还是恶呢?中西有不同的认识。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而笔者以为,人之初、性本私,因私而生贪,故人性是贪婪的。这在成长的小孩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不过了。腐败分子其实就象是小孩,把人性自私、贪婪的本性充分张扬了,故腐败了。马克思曾生动描述过资本家的本性,为了利润可以胆大妄为,甚至敢冒“绞首”的危险。中国的腐败分子贪污受贿也是如此,贪婪的本性使其可以渺视一切,敢冒一切风险。如果不从人性贪婪去理解腐败,我们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利剑高悬,还有人敢腐败?一些贪官会贪污那么多的钱还不满足?腐败形式各异,但根子在人贪婪的本性上。休谟曾说:“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该制度中的若干制约和监核机构时,必须把每个成员都假定是一无赖,并设想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谋求私利,别无其它目的。”
  2、人性的二重性。人是二重性的存在,即人具有理性一面,也具有非理性一面,人的思想行为是二者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具有理性,但人的理性又是有限的,理性不能把握一切,人更不会时时保持理性。作为人性的一个方面,人的非理性很复杂,具有非逻辑性、不规则性、盲目性、冲动性、过激性等特点,比理性更不易把握,使任何有关人的事情都非常复杂,非常棘手。一般情况下,人能保持理性,但这种理性是相当脆弱的、有限的、后天的,很易受到非理性的影响。在特定情况下,人的思想行为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偏离理性的结果,人的非理性一面就可能压倒理性一面。非理性战胜理性是常有的事。有时,人不仅无法做到理性,甚至也不是在追求理性。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时刻保持理性,那么世界上人都是一样的,自然不会有所谓的腐败分子,因为理性告诉人,不能去腐败,腐败会受到惩治。但人就是人,人性有其弱点,所以人才不可能一个模子,于是在外界刺激下,有人的理性就没战胜非理性,走向了腐败。所以,我们在分析现实的腐败问题时,常会发现许多人并不理性,他完全可以不腐败,但一时的非理性冲动使其腐败了。
  3、人是机会主义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一有机会,就可能放纵自我。人性是复杂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实际上为人的腐败提供了各种机会。同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约束机制失效,新的机制尚不健全,腐败机会大大增加。在可能的腐败机会面前,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无动于衷呢?从人性出发,好多人选择腐败也就成了正常的事情。一些腐败分子走向腐败的历程一再说明,一失足成千古恨是硬道理。
  三、心理原因
  
  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相应的心理过程,并受个性心理、心理状态、心理倾向等心理因素的强烈影响。许多人走上腐败的不归路,就是种种腐败心理作祟的结果。笔者把腐败心理总结为10种。①攀比心理。与同行比,与别人比,不学好的,只学不好的,别人能做,自己也做;别人有这有那,自己也要有。②侥幸心理。认为腐败的人那么多,不都没事吗?自己腐败也不一定会被发现,每次不都平安过去了?故腐败。③尝试心理。看别人腐败,也模仿尝试,果然不错,甜头不少,从而一发而不可收。第一次腐败者这种心态最普遍。④从众心理。自己不一定想要腐败,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于是把持不住,随波逐流,也腐败起来。⑤自保心理。一种是怕不腐败受排挤,陷于孤单,得不到发展,于是为融入圈子,也腐败一把,把自己抹黑,拉近同腐败者的距离或同流合污,以取得安全感。汉代的萧和、秦朝的王翦都是这样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不然皇帝怎么能安心?其实在官场上又何尝不存在这种情况呢?另一种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中国为官,对未来预期不好,在位时手中有权,风光无限,呼风唤雨,而一离任则人走茶凉,尤其是无德者更可能无人理睬。这种情况下,官员往往内心没有安全感,促使许多贪官趁在位时捞点,早做“安全准备”,于是乎就贪污腐败起来。近年出现的“59现象”就是典型反映。⑥虚荣心理。把腐败当成荣耀,当成有本事,贪慕虚荣、受不了清贫、好面子、爱摆谱、要尊严,正是这些虚东西葬送了自己。⑦吃亏心理。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不拿会吃亏。一样工作,为什么有人拿得多,自己凭什么不能多拿?拿这点算什么,与自己的“贡献”“付出”相比,远不够。⑧补偿心理。认为自己数十年苦苦挣扎奋斗,身心俱损,用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财物、受了多少委屈才有今日?损失的东西不能白白损失,高昂代价必须加倍取得回报。故一旦得势,便疯狂腐败。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功劳、有苦劳,多拿多占讲享受是应当的。⑨放任心态。第一次腐败提心吊胆,还不好意思,不过有了第一次,就接着有第二次,第N次。一次是腐败,再多一次又如何?事发了还不是都一样的罪,一样的结果?于是乎胆量渐大,腐败越来越严重。⑩失衡心理。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产生心理失衡,感到不公,心生不满,便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资源去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满足心理上的平衡。正是各种各样的腐败心理作祟,使一些原本不想腐败、不腐败的人,最终走上了腐败不归路。不一样的心理,到头来一样的结局,确实是“殊途同归”。
  
  四、成本原因
  
  中国的腐败滋生还与成本关系密切,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影响着腐败的滋生。
  1、中国腐败的成本很低。腐败基本不需要投资什么,就可得到丰厚回报。只要不被惩治,腐败者及受益者就会享尽荣华富贵。腐败有风险,但现实中腐败惩治率很低。现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国家哪能全面出击,只能重点领域、重点打击。就算腐败了也不定能打击到。实际上腐败的发现率低,惩治率更低。有人曾推算过,腐败惩治率在中国当代不足1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腐败分子是得不到惩治的。同时,即使受惩处,付出代价也很低。目前,我国经济处罚几乎没有,只是没收赃款;精神压力由于社会道德败坏基本不发生作用;法律处置偏低,且不稳定,还存在行政措施替代法律手段现象;即使个别人翻了船,代价也低,惩治只及一人,不及家人他人,而且当事人也不一定都会被处死。中国目前远达不到西方社会把自由看得高过一切的地步,只要不死,坐牢算什么?在中国古代,腐败严重者要殃及九族,代价远高于当代,但那也无法消除腐败,又怎么能强求当代呢?故在当代,腐败成本与古今中外相比低得多,腐败在所难免。
  2、不腐败的成本太高。中国遵纪守法成本远远高于违法乱纪的成本,不腐败的成本太高了。以清官为例。在中国做个清官,需要付出以下成本。一是经济成本。国家虽说给了官员优厚的待遇,但远不及官场的日常用度,要做清官,得过“清贫日子”,家用得从自己收入中开销,还需精打细算,遇上大事,说不定还得举债度过,更别奢望如贪官,追求“高尚时髦”的生活。二是政治成本。当清官,政治上是有代价的。因为不腐败,在官场上可能陷于孤立地位,受到有形无形排挤;不会做秀,政绩不彰显,上下可能不知其名;不近人情,人际关系上下里外全面紧张,人脉差,提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三是身心成本。当官实际上身心很累,清官贪官都一样。只不过清官常以民为本,勤于政务,要劳心劳力处理各类事务,必要时也得求人应酬,还须时常与各类不正之风做斗争。清官“万事操心,唯独没有他自己”,常带病工作,透支过度,铁打的身体也会累倒,故有“过劳死”案例。四是人情成本。中国本是个人情社会,每人都有张理不清的人情网。清官一身正气、六亲不认、快意恩仇,最后肯定会欠一身人情债,惹得上下埋怨,在“圈”里获得不了好声誉,肯定比不上那些腐败者。五是机会成本。因为清官要清廉公正,就必然放弃很多。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清官的机会成本一般很高。六是道德成本。清官不如贪官活得潇洒,时时得“夹着尾巴做人”,需谨言慎行,得做个道德上的完人,这成本可是相当高的。虽说暇不掩玉,但稍有不慎,道德形象就会受损,还可能受到人身攻击。故清官不是人人都不想做,而是太难做。以此类推,不是不想遵纪守法,只想腐败,而是中国不腐败的成本确实高于腐败的成本。
  3、中国人当官的成本太高。德国社会学家马科斯?韦伯曾对中国社会分析后指出,中国之所以腐败严重,乃是因为中国官员当官成本太高。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当官人均机会少,竞争尤为激烈。一个中国人,从一介平民成长为一个官员、一个高官,需要投入高昂成本。到底有多少,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是算不出来的,只有当官者自己知道。笔者以为,需要数十年苦读、苦等,身体要随时经得起各种“考验”,心灵需要一次次承受折磨煎熬,尊严良知要经历无数次的拷问,聪明才智需要千万次的展示,精力心思需要殚精竭虑,说话行事需要千思万虑,一些人还要视金钱如粪土,大把大把抛洒金钱。当官要这么高昂的成本,于是一朝为官,一部分人就产生了补偿心理。“成本”投入越高,补偿要求就越迫切,回收速度也最快,不敢说为官后一定要赚取,但至少也不能亏本吧。古代帝王财产虽说是私有的,也害怕“饿官”,反腐败很注意技巧。
  4、反腐败的成本太高。一是腐败象个毒瘤到处扩散,面宽人多。全面反腐败成本太高,也不可能。重点反腐,漏网者太多,形成反腐的两难局面。二是腐败分子越来越狡猾,更善于伪装,腐败手法花样不断翻陈出新,与时俱进,钻空子,打擦边球,整窝腐败,发现惩治的难度加大。三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给腐败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时,也给反腐败制造了更多的困难。四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惩 治腐败干扰太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打一个“大老虎”,代价惊人,除了耗费大量的人、财、物、时、精力外,还有机会成本、政治成本、生命代价等。因为反腐难度大,提升了成本。高昂的成本反过来又影响了反腐败的效益。
  
  五、社会原因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它的滋生蔓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1、中国人情社会的负面影响。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充斥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维系着社会运转。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存在和影响。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由亲情友情乡情等织成的网,轻易是摆脱不了的。只要是中国人,就不能不讲人情。讲人情并不错,关键是看人情是否符合法理,两者相背离时,是以人情为重,还是以法理为重?对此,理论上易解决,但理论上解决不等于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在人情网的收张下,人情大于法理成为正常的事,许多违法乱纪的事就是在人情左右下发生的,许多人由此走向了腐败。分析中国腐败就不能离开国情,必须看到人情社会的负面影响。
  2、腐败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样说好多人会不认同,但我要说,这是事实,国人其实一直对腐败有认同感。表现一,平时,民众无不痛恨腐败,但实际上对腐败是非很模糊,往往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人不对己”。“道德这根标杆,很多时候是用错了方向,因为人们总是用它来衡量别人。”一些人,骂起腐败现象人木三分,但一进官场、一有权力、一涉足腐败场所,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失去平日对腐败的警惕、愤恨,对腐败认同起来,也逐渐习惯于腐败起来。可以“一边骂腐败,一边想腐败”,“一边反腐败,一边搞腐败”,身在腐中不知腐。自古至今,都有一些反腐败者变成腐败分子,腐败分子反腐败的奇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者有,但绝对少得可怜。“看着人家天天醉,只恨自己没机会”、“看人家捞钱别生气,自己有机会别客气”、“多捞少捞都是捞,能捞多少捞多少”的事和人,在我们生活中还少吗?表现二,对于腐败,中国人还习惯于“对人不对事”,腐败不腐败因人而异。对不认识的、不相干的人搞腐败绝不能允许,但可以允许自己的熟人亲友搞腐败,自己堂而皇之地享受,还相互比较,对不腐败者往往批评、讥讽。这就是为什么腐败分子最遭老百姓忌恨,而受周围人赞扬的缘故。中国腐败分子都有个自己的“圈”,在自己的“圈”内绝对是“好人”、不腐败的人、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声誉,给“圈内人”办得事越多,解决的难题越多,越受人尊敬。有朝一日,腐败分子一旦落马,好多人还不免为其惋惜一番,好像没想到。由于腐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腐败、准腐败现象才屡见不鲜,见惯不怪。虽然老百姓有清官情结,盼包青天,但那是希望来惩治与已无关的腐败分子。表现三,民众支持纵容腐败。中国民众自主意识不强,保护不好自己的利益,又不善于掌管自己的财富,于是就把希望寄于别人身上。为了集团利益或自己财富的小有增长,中国民众不仅宽容腐败,还支持腐败。如公款吃喝消费、请客送礼是典型的腐败,民众都知道,但好多时候民众不仅能理解,甚至鼓励单位领导或职能部门公款吃喝吃请消费。吃的是国家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只要为官者不把大家的东西全装在自己腰包,只要把事办成,把大家利益保住,或谋得更多利益就行。表现四,民众自己助长腐败。中国老百姓虽贵为“主人”,但好多事要靠“仆人”去办,须“仆人”同意了才行。故“主人”需要求“仆人”,“低级仆人”需要求“高级仆人”,而社会复杂,机会非常有限,竞争激烈,不可能都如愿。为了达到目的,就必然要走邪道,各种贿赂就自然而然,在所难免,贪污受贿应运而生。不怕当官的腐败,就怕不腐败,腐败了总能摆平,而不腐败事情成功概率就低。尤其是一般民众,求人办事多难,送礼送钱就怕人家不要,只要人家要了,把要办的“事”办成了,还要对腐败者感恩戴德,夸赞其人品好,至于揭发则更不可能。有人说,腐败是老百姓助长的,我同意,但老百姓也是无奈的,贿赂治罪应当,只怕治的都是“小民”。
  3、官场对腐败的纵容和允许。官场对腐败的纵容和允许。一般来说,中国官场潜规则更强调“忠诚”,而不是廉洁。有人腐败,同僚和上下级能不知情?能在官场滚打,哪个是傻子,能轻易被忽悠?关键是对腐败取什么态度与策略。“难得糊涂”是一种高超智慧。“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是更高的大智慧,既能自保,又能治人。乾隆明知和绅是个大贪官,但不治,就是因为和绅忠诚、聪明、能讨自己欢心,而和绅因为贪污受贿只有忠诚皇帝,才能安全。其实,当今官场,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大多数官员对他人的腐败是默认的,甚至是纵容的。腐败分子也真希望大家都腐败,这样大家就处在同一战壕里,就形成了“共生圈”,从而共同处于“安全”状态。故在官场,大多数人对腐败装糊涂。因为知道有人腐败而为官不治不检举,官还能当吗?但不知者不怪,事发了,涉及到责任,只多自责一番,故能自保。同时,还可以治人,对那些不听话者、不遵守游戏规则者、威胁到自身地位者,随时保持清醒,可以借腐败予以制衡或惩治。古代帝王“家天下”,为了江山安稳,也会有策略地容忍个别官员腐败,何况今天呢?
  4、社会腐败机会增多。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体制正在转轨,原有的法律法规、制度体制等一度失灵,而新的一套体系还未形成,正处在建立健全过程中,制度空白或缺陷很明显。同时,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人们视野从封闭变得开阔,外界刺激增多,新事物新情况影响增强,使人们原有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极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流行又提高了人们的欲望,这一切使得新旧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约束失效、疲软,从而大大增加了腐败的机会,特别是公职人员腐败机会更多。一方面机会很多,一方面腐败成本又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能有几个不腐败?
  
  六、教育原因
  
  腐败的教育原因主要是教育的失效。教育失效主要表现在三点上。
  1、唯物主义教育产生负效应。本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主义,是为了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老人家们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使一些腐败分子彻底“唯物化”了。他们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不信神、不信邪,不相信前生有原罪,不相信来世有报应。他们知道那都是假的,死后什么都没了,不存在有报应,上天堂、下地狱那是哄人的。因不相信那些唯心主义的东西,故他们完全世俗化,极力追求现实的、现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与享受。有时我不免天真地设想,如果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唯心主义,腐败分子或许有所惧怕而腐败有所收敛。
  2、教育没能固化理想信念。过去,国人皆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信仰,且信念坚定,但那是在一种对外面世界不了解、缺乏理性认识、与世分离、相对封闭下进行教育的结果,经不起冲击。果然,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外面世界的丰富精彩,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国内腐败等阴暗面的暴露,对国民思想认识产生深刻影响和冲击。在正负冲击下,一部分人原有的价值观发生错位,理想信仰发生动摇,精神失去寄托,于是随波逐流,走向腐化堕落。封闭越久越严,一旦放开,腐败越厉害。
  3、教育使人两面化。中国教育与现实严重脱节,一面是正面的理想化教育,一面是反面的现实教育。正如中国父母一面教育孩子要讲真话,一面又不得不提醒孩子注意保护自己。教育两面性,国人基本上也是两面性。在正式场合、公众生人上级领导面前、思想工作汇报时、学习讨论中,说话行事一个样;而在私下里、亲朋好友熟人面前、饭桌上,说话行事又是另一个样。故腐败者虽屡经教育,思想政治表现每次合格过关,但背地台下却大搞腐败,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参考文献
  [1]徐庆誉,汤清译,休谟选集(上)[M],北京: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68
  [2]韦伯著,林远荣译,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相关热词搜索:腐败现象 原因 制度 腐败现象的非制度性原因分析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 遏制腐败现象的对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